186亿!东方盛虹拟投建储能材料项目
186亿!东方盛虹拟投建储能材料项目11月30日,东方盛虹(000301)发布公告,其二级控股子公司—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海格斯”)拟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化工园区
11月30日,东方盛虹(000301)发布公告,其二级控股子公司—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北海格斯”)拟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化工园区,投资建设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
维科网储能获悉,该项目总投资186.84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总用地约162.60公顷,建设期为2年。
图片来源东方盛虹公告截图
东方盛虹称,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561.46亿元,年均利润总额可达33.75亿元,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作用。
磷酸铁锂正当时
东方盛虹认为,磷酸铁锂在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等方面优势突出,是新型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电池优点是寿命长、安全性高、循环次数较多和技术较为成熟等,缺点是体积大、低温性能较差,以及有一定安全风险。
整体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综合优势明显,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通讯基站、独立储能电站和便携式储能等领域,占据市场主流,渗透率最高。
根据相关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年产量125.4GWh,同比增长362.4%;年销量106GWh,同比增长344.1%;年装机量79.8GWh,同比增长327.0%。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销量、装机量分别为221.3GWh、203GWh、116.3GWh。
截止2022年11月29日,我国本月动力型优等品磷酸铁锂均价为17万元/吨,相较10月而言,价格略微增长,整体市场稳中偏强运行。
综上,对布局锂电材料的企业而言,磷酸铁锂将在储能产业化的浪潮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显而易见。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东方盛虹决定卡位磷酸铁锂上游材料,提前开始相关产能布局,开启新的营收增长点。
我国布局磷酸铁锂的企业,除东方盛虹外,还有中核钛白(002145)、龙佰集团(002601)、德方纳米(300769)、金浦钛业(000545)、云天化(600096)、川金诺(300505)、兴发集团(002895)、当升科技(300073)、厦钨新能(688778)、长远锂科(688779)、湖南裕能、湖北万润、川恒股份等。
纺织业龙头的储能布局
东方盛虹是我国纺织业龙头—盛虹集团的核心上市子公司。
10月29日,盛虹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的50GWh盛虹储能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标志着纺织业龙头正式跨界储能赛道。
盛虹储能总部项目储能产品是磷酸铁锂电池,分期建设,一期投资125亿元,建设16GWh的新型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利税约30亿元。
东方盛虹此次投建湖北海格斯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是盛虹集团的储能再布局。
据悉,湖北海格斯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拟选取磷矿作为原料,建设从磷矿到磷酸铁锂的全产业链产品。
具体为,采用净化磷酸作为磷酸铁的原料,生产磷酸铁锂,配套水溶肥、专用肥,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伸磷酸铁锂全产业链。
磷酸铁产业链一览
磷酸铁由铁盐溶液和磷酸溶液作用形成,身处产业链中游,是磷酸铁锂电池材料、陶瓷、催化剂等产品的原材料,此外,在饮食业里,磷酸铁可用作面包里的营养添加剂,在畜牧业里,磷酸铁可用作饲料添加剂。
磷酸铁上游是相关制备原材料,如磷源、铁源、PH值调节剂等。
磷酸铁下游是磷酸铁锂相关产品,其中,最主要的下游应用是磷酸铁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启动电源等领域。
产量方面,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我国磷酸铁产量分别为33.37万吨和24.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64.72%和112%。
目前,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是我国磷矿的主要产区,西南、华中地区占据了我国7成磷酸铁产能,东方盛虹将上述项目地址选在湖北省,可以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上游材料资源,达到降本增收的目的。
关于东方盛虹
东方盛虹1992年正式成立,2018年在深交所成功重组上市,股票简称为东方盛虹,股票代码为000301。
东方盛虹不仅有“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全产业链布局,还形成了“炼化+聚酯+新材料”的产业矩阵,是我国油、煤、气全覆盖的大型化工企业。
业务方面,炼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和民用涤纶长丝等,是东方盛虹的主营业务。
此次子公司湖北海格斯投建湖北海格斯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标志着东方盛虹正式跨界储能。
麾下企业方面,东方盛虹旗下拥有四十余家子公司,包括盛虹石化集团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盛虹数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海格斯、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等。
营收方面,据第三季度报告,东方盛虹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67.08亿元,第三季度营收约164.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7%和17.14%;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5.77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约5879.78万元,分别同比减少59.99%和1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