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为什么特斯拉建个上海新车间都能上热搜?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2-05-06 10:03:34
热度:

为什么特斯拉建个上海新车间都能上热搜?最近两天,特斯拉上海第二工厂传闻不断。起因是路透社报道的那封信,在感谢上海市政府帮助其复工复产的基础上,特斯拉提到将在一期工厂旁边再建一座「新

最近两天,特斯拉上海第二工厂传闻不断。

起因是路透社报道的那封信,在感谢上海市政府帮助其复工复产的基础上,特斯拉提到将在一期工厂旁边再建一座「新工厂」,预计将增加45万辆汽车的年产能,包括Model 3(参数|图片)和Model Y(参数|图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加上目前上海工厂50万辆的年产能,临港或将成为特斯拉首座产量突破100万辆的工厂,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座产量突破100万辆的纯电汽车工厂。

目前舆论聚焦的「二厂」和「扩产」之争特斯拉官方已经回应了,全新的地块是扩产,而不是「第二工厂」。而且现有的临港工厂,已经经过了A/B/C三个阶段建设,并且均有相应的环境评估公示——公示名字均为上海超级工厂(一期)。但二厂和扩产之争,其实不是这次舆论狂欢的本质。为什么LG南京电池工厂没有获得同样的曝光量?为什么传统车企建新厂评论区一潭死水?偏偏是特斯拉建个新车间,全网都在聊?是什么已经板上钉钉,为什么才是问题本质。

一、「我最懂制造」

上个月的TED访谈里面,马斯克大方表示「我是地球上最懂制造的人」。

放在2017年之前,这句话应该不成立。毕竟世界上最懂制造的人,不会因为一款车的产能爬坡睡在工厂沙发里面。

但劳其筋骨,往往是承担大任的前提。

4月8日得州工厂开业活动上,马斯克说「the factory is the product 工厂即产品」。从2017年睡工厂到2022年连开两座新工厂,这5个单词就是马斯克学到的,也是做到的。

工厂即产品,同时也是舆论疯狂追逐特斯拉新工厂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将每一座giga factory当做特斯拉某一时期最大型的产品,那么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出它在制造领域,某一时期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

Fremont是特斯拉的老家,但可能永远不会是最先进的特斯拉工厂。对于Fremont来说,把车造出来,是优先度最高的任务——另外,Fremont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是特斯拉高端车型S/X的生产地。

得州工厂是特斯拉一众「期货」产品的量产地,同时是「工厂即产品」思维的终极体现——把工厂做成芯片,各个环节之间的「信号延迟」最小化、生产效率最大化。

至于上海工厂,则是特斯拉「刷经验」的地方。

从2019年三季度马斯克访沪验收开始,特斯拉对上海工厂的描述一直都围绕在两个方面:积累大规模生产的经验、积累降本增效的经验。每家工厂独特而鲜明的分工,这是马斯克产品思维建车间的结果,而产品是有讨论度、有拉踩和追捧的,工厂没有。

这在传统汽车世界根本不可想象——什么,工厂也有粉丝效应?

Giga Texas和Giga Shanghai的粉丝因为4680电池打起来了?除了很互联网、很不汽车的制造思维,上海工厂本身,同样是此次全网热议的原因。2021年度财报文件里面,特斯拉对上海工厂的定义是「export hub出口枢纽」。

而在路透社的报道中,同样提到上海工厂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我们来看目前上海工厂的规划产能:>45万辆,2021年实际生产了48+万辆,我们就算一期最大50万辆吧。

这次路透社报道的工厂二期,预计也将增加45万辆产能,我们也算最终能达到50万辆,这意味着上海工厂拥有100万辆年产能的潜力。这与目前全球最大汽车工厂——现代韩国蔚山工厂153万辆年产能还有一点差距。

但另一个数据是,蔚山工厂占地面积达到了500万平方米,特斯拉临港工厂目前接近50万辆的产能,只用了86万平方米。2023年,我们能见证上海以更高的效率,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出口城市吗?

二、一间厂、一条链、一座城

前几天讨论所谓「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是「为什么在上海?」,由此衍生出来的还有「为什么不在宁波/珠海/广州/沈阳?」,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讨论?因为智能电动汽车作为新兴的制造业皇冠,对于一个城市甚至城市群的税收就业、产业带动、地区名片,都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举一个反例,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市政府申请破产。

1950年代伴随着美国汽车走向全球,底特律人口达到185万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60年后它会溃败成67万人口的小城,也没有人能想到传统美式汽车的消亡,会摧毁一座曾经的全球工业重镇。

没有哪座汽车城想成为2013年的底特律,也没有哪座汽车城不想成为1953年的底特律,因此当智能化、电动化的机遇到来,闻风而动是必须的。

上海已经享受过一次踩在风口上的滋味。

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48.413万辆,占特斯拉全球总产量51.7%——换句话说,临港工厂创造了超过1500亿的汽车产值。

另外两个数字是,上海2021年汽车产业总产值7585.55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1772.56亿元。

除了最直接的数字,供应链集群同样是特斯拉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甚至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带来的优势。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中国地区生产的车型,其零件本土化率高居全球第一,达到了86%,北美老家也仅有73%。

另外,根据开源证券的一份特斯拉国产供应链调查报告,特斯拉本土自产零件以外,第三方国产供应链平均单车价值贡献超过了10万元。

这两组数据,会不会让你想到另一家企业?

根据2021年公布的《2020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苹果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里面,中国占了98家,新增11家供应商,无论是总数还是新增,均位列所有参与苹果供应链的国家里最高,而且有155家苹果供应商在中国境内开设了工厂。

苹果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旗帜,苹果的崛起,同时也是移动设备供应链企业、乃至城市的崛起。

深圳号称「苹果手机的尽头」,是上一个十年的苹果设备制造地,也是这一个十年国产手机的角斗场。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能在华强北找到几乎所有手机所有零件的供应商,可以在数十个小店凑齐一部iPhone所有的零件。凭借苹果形成的深圳智能手机供应圈,早已是所有手机厂商必须拜的码头。

之所以会出现「特斯拉工厂争夺战」这样的讨论,本质与深圳+苹果类似,在于新兴行业+领先企业+集群效应的「三重诱惑」。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看到了集聚蔚来、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的合肥;凑齐小米、理想、沙龙、百度的北京经开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企业集聚的地方就有产业。

三、从车间到趋势

当我们为了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的又一次传闻争论不休,我们本质上是在聊什么?

答案包括了新工厂的产能、新技术、特斯拉距离2000万年销量的小目标又近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城市会不会拥有一座特斯拉工厂...等等。

但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一座新行业新公司建的新工厂,对于城市的吸引力,同样是此次特斯拉上海二厂风波我们观察到耐人寻味的点,更是此次争论愈发热烈的重要原因。

智能电动汽车变革,其实不仅在于新老车企的更迭,还体现在抓住机遇崛起的勇敢城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