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新能源:“超级赛道”能否续写辉煌?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2-04-08 09:01:36
热度:

新能源:“超级赛道”能否续写辉煌?2021年,新能源产业链是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赛道,龙头从千亿级迈进万亿级阵营,板块内超过80%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车个股收涨,部分个股涨幅甚至超过10

2021年,新能源产业链是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赛道,龙头从千亿级迈进万亿级阵营,板块内超过80%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车个股收涨,部分个股涨幅甚至超过100%。

步入2022年,在板块已呈现较大涨幅的前提下,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是否还能继续延续2021年的强势行情?

我们认为,新能源板块估值继续提升的难度较大。该板块的投资核心需调整为挖掘细分赛道,回避过剩环节,选择供给处于较为紧缺环节中的公司。

从需求角度来看,该板块增长的确定性仍较高,风险主要来自于供给侧。若供需较好的环节基本面兑现,业绩增长可贡献持续收益,但若过剩环节基本面被证伪,则可能面临业绩估值双杀的风险。具体到细分行业,整体而言,新能源车的投资机会大于光伏和风电。

新能源车高增速下蕴藏哪些机会?

2022年,新能源车需求预计保持高速增长。

2021年,一改前几年销量持续下滑的颓势,虽然汽车行业面临缺芯涨价,但总需求回暖,全年乘用车增长6.5%。2022年,随着缺芯缓解后需求释放,以及额目前行业库存处于较低水平,汽车销量可能处于复苏周期中,中性预计乘用车增长5%。

其中,新能源车的增长的比例会更高。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157%,且到后半年增速超过市场预期。总体趋势来看,需求结构优化,零售需求占比达到78%,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但供给侧呈现百花齐放,爆款车型销量持续抬升,贡献了45-50%的增量。

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千人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汽车销量及保有量势必也将进一步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放缓。

国内新能源车真正的突破将在非限购城市。2020年上半年,非限购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仅3-4%,但到2021年9月,比例已达到15-20%,实现一年多5-6倍的提升。并且,在非限购城市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不可否认A00级车型的贡献,与此同时,B、C级车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预计2022年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8%左右,渗透率也在进一步提升。

中国车企借新能源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品牌在纯电乘用车领域市占率约为八成,特斯拉不足两成,其他外资品牌则为个位数。插电混动领域自主品牌,市占率超过七成,外资占比不足三成。

高增速下,我们建议一是关注盈利触底反弹、长期壁垒比较高的电池环节;二是电动化转型中份额出现提升的整车和零部件。

材料供给是否会继续紧张?

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各环节材料均出现供给紧张的局面。供需平衡下,缺货、涨价轮番上演。

2020年四季度以来,国内新能源车需求进入消费驱动的爆发式增长阶段,叠加海外市场的高景气,需求成倍增长,使得多个材料环节出现阶段性供给紧张。

主流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涨幅甚至高达近5倍。从行业情况看,2021年在行业需求爆发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材料企业纷纷宣布扩产,规划产能较多,集中在2022下半年至2023年释放。

在供需自由理论下,涨价必然也会带来供给的增加,将带来部分材料的供给从紧张到缓解,再走向过剩。随着新产能陆续投放,2022年供给紧张的情况普遍缓解,2023年将逐步走向过剩。

分产品来看,2022年供给将持续紧张的环节包括隔膜和铜箔,受制于设备要求,产能增速低于需求增速。

三元正极和负极预计在2022年迎来供需平衡,但正极和负极内部有结构性机会,如高镍三元、人造石墨、硅碳负极等。

短期供给紧张但2022-2023年供给缓解的环节包括6F、LIFSI、VC、磷酸铁锂;其中6F、磷酸铁锂预测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供给缓解;VC要到2023年才能缓解。

锂电行业加速扩产,设备行业全面受益。国内电池厂商产能规划前瞻性较强,根据已经公开披露的扩产计划统计,2021年和2022年全球动力锂电扩产规模同比增长106%、72%,形成规模超过千亿级别的锂电设备市场,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00亿。

2021年股价近乎翻倍的电池龙头是全行业扩产的主力。2022-2023年,6家国内二线企业合计扩产规模预计将超过龙头企业。2022年,二线的扩产同比增速73%,疫情过后,海外龙头在低基数下也有望开启大规模扩产,增速超2021年,二线、海外电池的设备供应链受益弹性较大。

从上述分析来看,2022年值得关注两个机会:一是2022年供给仍然紧张的隔膜和铜箔环节;二是产业处于扩张期以及存在新技术发展的锂电设备企业。

风电、光伏过剩后机会何在?

2020年以来,政策愿景、平价上网和盈利表现,三者合力推动A股光伏板块估值快速攀升。2021年A股光伏板块总市值达2.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万亿元,较2020年初增长2万亿元,增幅约330%。光伏龙头企业的股价和市值增长了2倍至8倍不等。

资本市场“高光”的另一面,却是终端需求的“暗淡”。我们认为,光伏,包括估值略低的风电,均呈现制造业过剩的情况,结构性机会存在于运营阶段。

光伏产业链的价格狂飙了一整年,背后推手是产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路径,而光伏无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角之一。

从需求端来看,在能源局的边界指引下,国内2021年到2025年的光伏年均新增将达到85GW,2025年到2030年、2030年到2060年的平均装机将超过140和300GW。预计全球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接近400GW,对应“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长率为24%。

国内光伏需求主要依托西部大基地建设与中东部的“整县”模式两方面推进,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预计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将在100GW以上。

从供给端来看,国内的组件产业链已经全面过剩。若给过剩程度排序,则为硅料<电池<组件<硅片<胶膜<光伏玻璃。逆变器、石英坩埚的过剩风险比较小,但估值已处于较高位置。

2021年10月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风电伙伴行动,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共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量接近50GW。在政策及风机技术的持续推进下,风电下乡规模有望达到40到50GW左右,老旧机组的改造年均可以达到10到20GW。国内各个省份的海上风电的新增装机目标都十分积极,十四五的规划目标已经超过了40GW,预计十四五期间有望落地30到50GW。从2022年来看,随着招标的回暖,我们预计2022年的装机量将有望回升。

风电需求虽在,但盈利受到压制。从招标价格来看,风电的招标价格跌幅比较大。近期,风机的招标价格已经跌破2000元/千瓦,价格低于2500元的订单集中在2022年交付。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的风机盈利将受到一定的压制。

我们认为零部件机会好于风机,而法兰、铸件、变流器的大型化受损会相对比较小。从当前的零部件环节的盈利能力来看,2021年下半年,源于金属原材料的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零部件企业的毛利率探底。考虑到目前金属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未来的钢价下行将有望带来盈利的修复。

目前来看,陆风的经济性较为突出,海风也已经接近平价。大基地建设、风电下乡、海风建设和老旧机组的改造将构成拉动需求的组合拳。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为客户服务资料,并非基金宣传推介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投资于权益类基金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 在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以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工银新能源汽车混合A(005939)

工银新能源汽车混合C(0059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