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煤炭重估进行时:供需紧张带来的量价齐升使得低估的煤企迎来重估机会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1-08-27 09:37:14
热度:

煤炭重估进行时:供需紧张带来的量价齐升使得低估的煤企迎来重估机会煤炭供给端不断收缩,需求明显增加,供需紧张带来的量价齐升使得低估的煤企迎来重估机会。就在“茅族&rdqu

煤炭供给端不断收缩,需求明显增加,供需紧张带来的量价齐升使得低估的煤企迎来重估机会。

就在“茅族”和“宁族”争抢不休之际,鲜有声音的煤炭指数已经悄然间刷新了近三年半以来的新高了,顺周期的煤炭股正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共振时刻。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板块备受追捧,作为污染大户的煤炭不受市场待见也就不足为奇了。令市场没想到的是,二季度以来煤炭指数不断走高,最近更是连续上涨创下近三年半以来的高峰。

在多年供给侧改革后,煤炭落后产能不断关停,行业供给缺乏弹性。疫情后宏观经济迅速回暖,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国内出口大幅增长,需求复苏带动周期品价格全线上涨。碳中和提出后,煤企新建产能意愿减弱叠加紧张的供需,入夏以来煤价持续走高,低估的煤炭股迎来重估的机会。

股价与业绩齐飞

8月6日,申万煤炭开采指数(801021)收于3369.52点,八个交易日内七次收红,涨幅达到15.5%,同期沪指涨幅还不到2%。

在8月2-6日的一周中,煤炭个股同样表现优异。30多家煤炭公司中,涨幅超过10%的超过了10家,占比约三成,板块强势可见一斑。

煤炭板块的上涨与相关公司的业绩预喜不无关联。目前,30余家煤炭公司已经有约20家发布业绩预告或者正式半年报,绝大多数煤企的净利润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其中不乏成倍增长的煤企。

在已经公布半年报的煤企中,2021年上半年,平煤股份归母净利润增长了近五成,公司股价一周内上涨了近两成。山西焦煤的归母净利润涨幅更是超过了60%,半年报后的首个交易日几近涨停。

其他发布业绩预告的煤企绝大多数同样业绩喜人,涨幅翻倍者也是比比皆是。当然,煤企业绩高增长与上年同期的低基数有一定关系。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煤企也不例外。2020年上半年,绝大多数煤企的盈利都呈现负增长,利润增长超过两位数的更是寥寥。

行业自身好转是煤企盈利走高的主要原因。

2021年上半年,煤炭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山西焦煤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商品煤销量1490万吨,同比增长21.14%;商品煤综合售价724.97元/吨,同比增长10.49%。

平煤股份销量基本保持稳定,煤价大幅调高。2020年营收占比超过60%的精煤方面,一季度主力煤种价格上调50-80元/吨,二季度再次上调30-100元/吨。中国神华业绩预告也显示,上半年煤炭需要旺盛价格上涨,公司煤炭销量和均价同比都有所增长。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碳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最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新能源无疑受到市场密集的关注。碳替代的对象主要就是高污染行业,煤炭首当其冲。在政策大环境下,煤企业绩高增长、股价受追捧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呢?

多重共振

8月10日的最新一期数据显示,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82元/吨,环比上行9元/吨,创下近九年的新高,即自环渤海动力煤从2011年前后的高景气周期跌落以来,该指数二度向高位进发。

2016年,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有过一次凌厉的上行,彼时煤炭行业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指数从不到400元/吨一口气拉升至超过600元/吨,之后稳中有降,2020年5月即疫情后期创下阶段性低点后二度回升,从530元/吨左右拉升至目前的近700元/吨。

在行业高景气周期的2011年前后,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最高超过850元/吨,如今近700元/吨的价格虽不能与之相比,但较前几年多数时间的低迷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比如2020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多数时间都在550元/吨之下,2021年基本在600元/吨之上,价格的显著提升对煤企业绩的改善大有裨益。

2017年,全国原煤产量34.45亿吨,煤炭消费量同比增加0.4%,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回升。2018-2020年,煤炭消费量分别增长1%、1%和0.6%,涨幅并不明显。同时2020年全国原煤产量39亿吨,较2017年增长逾13%。

进入2021年情况改观明显。2021年上半年,全国生产原煤19.5亿吨,同比增长6.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7.1%。煤炭消费涨幅更为明显,能源局公告,2021年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10.7%,较2019年同期增长8.1%。

进口方面,2018-2020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3亿吨和3.0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9%、6.3%和1.49%。2021年上半年煤炭进口1.4亿吨,同比大幅下降19.7%。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煤炭进口已经明显降速,尤其是在消费需求旺盛的2021年上半年,进口煤炭大幅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煤价上行的确定性。

在煤炭需求增加之际,煤炭供给并没有同步增长,这是因为在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下,煤炭缺乏供给弹性。

2016年,国务院发文提出在3-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行业去产能正式开启。截至2018年年底,煤炭行业累计化解8.1亿吨。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

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之下,两部委批建的新增产能并不与之匹配。2017-2019年,发改委、能源局合计批复新产能4.58亿吨,其中的4.33亿吨属于前期未批先建煤矿的核准,市场实际的新增产能规模非常有限。

2020年,国家能源局批复煤矿建设规模4260万吨。其中,新疆地区建设规模3720万吨/年。新疆煤炭部分外送外,部分直接发电“疆电外送”,对市场冲击较少。

需求端增加明显、新增产能有限、进口规模大幅下降、供给端弹性不足,在煤价持续走高下,大型煤企直接受益。在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碳中和后,煤炭行业被市场唱衰,但当下的情况清晰说明,非化石能源取代煤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碳中和机遇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大会议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时间表出炉后资本市场反应最快,新能源等受益板块纷纷上涨,污染大户则受到市场看空。但很快钢铁、煤炭就迎来报复性上涨,作为能源消费的基础核心,煤炭短期内难以取代。

中国的能源结构中,2020年煤炭占比已经下降至56.8%,2012年以来年均下降1个多百分点。根据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按照煤炭消费占比56.8%计算,约为28.3亿吨标准煤。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有望降至51%左右。长江证券研报指出,预计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6亿吨标准煤、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60亿吨标准煤。

按此计算,2025年的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约为28.56亿吨标准煤,与目前的消费量基本持平,煤炭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

即使没有碳中和的提出,“十四五”规划依旧提出,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仍是下一阶段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2020年全国煤矿约4700处,“十四五”末将减少到4000处左右,而2015年全国煤矿数量超过一万。

煤炭产量越来越向龙头集中,2020年八大煤企原煤产量18.55亿吨,占比达到47.6%。煤炭需求依然有稳定增长,供给端收紧,煤价将受益。不过2030年碳达峰前后,煤炭消费量下降,煤价将受到压制。

碳中和的提出和宏观经济迅速恢复导致国内的煤炭供需出现紧张,煤矿的稀缺性价值得以再发现,原本倒挂的煤企迎来低估修复机会。日前鄂尔多斯公告,计划以49.8亿元收购永煤矿业25%股权,吨可采储量对价为23.5元。

国泰君安指出,A股煤炭公司报表中的“无形资产-采矿权”账面成本多为上市之初的入账成本,普遍约2元/吨,真实价值明显被低估;若以23.5元对其进行重估,则公司净资产将大幅增值,8家煤企的价值重估弹性超过两倍。

煤炭市场向龙头集中,主要是国企在蚕食市场份额,而资产证券化是煤企改革下半场。资产证券化不仅将做大总资产和总市值,降低负债率,也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提升企业效率。如山西焦煤之于山西焦煤集团,其股东煤炭产能证券化率仅为17.4%,高一点的兖州煤业也不过37.9%。

煤炭供给变动小,需求和产能利用率成为煤企业绩变动的关键。当下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全球宽松货币环境使周期商品资产价格出现大涨。顺周期的煤企估值得到修复,市场高景气也催化煤炭资产重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