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未来我国主要终端能源中,电力将占大多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未来我国主要终端能源中,电力将占大多数8月26日,首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隆重举行,主题为“聚焦ESG发展,共议低碳可
8月26日,首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隆重举行,主题为“聚焦ESG发展,共议低碳可持续新未来”。本次峰会由新浪财经ESG频道牵头发起,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共同主办。峰会汇聚60余位关心ESG发展的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就ESG投资、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等10个议题展开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杜祥琬强调,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到了需要全球应对的尖锐时刻。正像总书记所说,《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做的最低限度的行动。而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和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是符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契原则”。
关于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点击进入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一次新浪财经组织的ESG全球领导者峰会,我在这儿发个言,供大家参考,主要讲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低碳转型,以及我们如何做。
我想说三点认识,供得到参考。
第一,气候变化是需要我们全球一起来应对的一个共同的危机。这可以说是低碳转型的基础,还是从应对气候变化开始。
最近正好我们IPCC(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最新的评估报告,这已经是第六轮评估报告了,更进一步的确认了,也加强了对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和如何应对的一些认识,确认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它的特征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度和烈度都增加。比如说极端的降雨、极端的干旱、极端的热浪等等,我们都有切身的感受,从亚洲到欧洲,到美洲,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感受,而且对于气候变化的归因,归因到人类的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促进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应该说是现代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并没有改变自然周期从古代就有的比如冷期、暖期这样一些变化,它是在这个自然周期之上叠加了一个人类活动的规律,叠加了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的气候的反差变化。
所以,我们现在要把重大的决策,包括我们国家发展的决策,和如何应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个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就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我们需要以它为科学依据来解决我们的行动,这是第一点,跟大家说一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到了越来越尖锐的需要全球应对的时候了。
第二点,正像总书记所说的,《巴黎协定》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做的最低限度的行动。“最低限度行动”这个提法还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看法,跟我们这些年来中国从粗放的发展,要走向高质量发展,跟这个发展理念的转型还是很有关系的。2012年国家提出了中国发展路径的三个基本认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2014年又提出来能源革命的提法,这也是一般的(提法),因为中国的能源不仅要发展、要变革,而且要革命。2017年我们又进一步确认了加强这三个发展的路径,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更高的战略高度,而且提出了新发展理念。2020年,国家在重要的庄严的国际场合提出了双碳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非常明确的一点,我们既要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尽到自己的责任,又是中国自己要做,不是别人要你做,也是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采取这样一些做法。双碳目标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和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是符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契原则”,就是共同而有契约的原则。因为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峰了,他们应该早达峰,他们也达峰了,我们是承诺到2030年前达峰,这也很积极。而各个发达国家都承诺了碳中和,最晚的也是到2050年碳中和,还有一些更早一些的。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能够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既是跟发达国家有区别,又体现了中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和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姿态。
我在这边还想说一点,我们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保障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这一点我想特别要强调一下,我们能源的转型是走向低碳,并不是减少我们国家的发展所必需的能源,让能源能够更洁净、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是这样一种转型。我们的经济也要转型,向高质量转型,向新型的发展转型。比如“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能源,大家每年还要增长2%左右,这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我们还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用什么样的能源,我们现在开始要变化了,就是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要逐步增加,化石能源要逐步减少,这是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环境,也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跟能源安全是没有矛盾的,恰恰相反能源要更高效、更安全。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第三,实现双碳目标,中国低碳转型是促进能源的转型,也是促进技术进步。
最近中央提出来“先破后立”,其中对于能源来说,我们要立,要做加法的就是非化石能源要逐步地增多;化石能源要稳步地做减法,就是首先要做好加法,非化石能源要逐步地增加,增加的要扎扎实实,我们再稳步地做好减法,我理解这也是“先立后破”的一种,先做好加法,然后再逐步稳步地做好化石能源的减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化石能源跟非化石能源要协调互补,逐步转型,是这样一个过程。
非化石能源现在要逐步增加了,首先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可再生能源里边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等等,比较大的一块是太阳能和风能。我们要做这个加法,它的基础是什么呢?它的支撑是什么呢?就是非化石能源,首先是资源,我们中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应该重新地认识,我们不仅有化石能源,更有非化石能源的资源。中国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的资源,这个资源基础、资源的丰厚是我们向非化石能源逐步转型的一个资源基础。第二,技术基础。现在技术进步,使得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已经比较现实了。过去我们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少,跟这个基础技术能力有限也有关系,现在技术进步,使得太阳能、风能这些年发展得比较快。另外,技术进步也导致了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性,它的成本在降低。从资源的可供性、技术可能性和经济的可行性来说,我们来逐步地对化石能源做加法,是完全可行的,这首先是我们能够行动、能够做低碳转型的基础。
同时,我们逐步地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这方面的比重,高比例地发展非化石能源。除了可再生(能源)以外,还包括积极有序地发展核能。这样一些发展都会拉动一些新的投资、新的金融,也会拉动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我们的能源在非化石能源比例增加的同时,整个的能源里面的发电部分会增加,这叫能源电气化,能源必然地会导致电气化的比例比较高。现在我们在终端能源里面,中国的电力大概只占27%,我们到“十四五”末,可以到37%,将来在主要的终端能源里面,电力会占到大多数。而电力本身低碳化,这是能源电气化、电力低碳化,发电将来可能主要由太阳能、风能、水电发电为主,而非发电部分,比如生物质能、地热,也会起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低碳能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都还是比较清晰的。
主要是这样三点给大家汇报,供大家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