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股份冲击资本市场,氢能千亿市场能否诞生下个“宁德时代”?
重塑股份冲击资本市场,氢能千亿市场能否诞生下个“宁德时代”?“十四五”开局2月有余,新能源产业各个领域均动作频繁。蓄势待发的燃料电池企业在资本市场亦有所动作
“十四五”开局2月有余,新能源产业各个领域均动作频繁。蓄势待发的燃料电池企业在资本市场亦有所动作。
3月2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股份”)上市申请已获受理。重塑股份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2166.54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0.17亿元,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设项目、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项目。科创板或将迎来又一家燃料电池领域头部企业。
近年来,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氢能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在千亿元以上。各燃料电池厂商也纷纷登上资本舞台,募资抢占市场先机。铆足劲的各家燃料电池企业,能否成为下一个“宁德时代”?
重塑股份冲击IPO,中石化资本现身
重塑股份成立于2015年9月,前身为杭州重塑,系林琦、李聪及鸿运氢能共同设立。林琦作为公司创始人,负责公司发展战略、重大经营决策、日常经营活动等多方面工作,经各方协商,林琦以低于李聪和鸿运氢能的出资价格出资,为1.00元/出资份额。彼时,林琦持股52%、李聪持股28%、鸿运氢能持股20%。
2020年9月11日,重塑有限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目前,林琦以20%持股比例为重塑股份第一大股东,李聪以5.94%持股比例为第三大股东,而鸿运氢能已查无此“股东”。
转而代之的是中石化资本。2019年8月7日,中石化资本入股重塑股份,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165.19万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石化资本持有重塑股份1165.19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7.93%,位列第二大股东。
受到国有资本青睐的重塑股份,近年来,在氢燃料电池系统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
作为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重塑股份的主营业务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燃料电池工程应用开发服务。其氢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围绕车用场景。截至报告期末,重塑股份Prisma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已具备量产产能,能够满足轻、中、重型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的使用需求。
2019年重塑股份以绝对的销量优势力压竞争对手亿华通、雄韬股份等可比同行。
为加速在氢能产业的跑马圈地,重塑股份吹响了冲击资本市场的号角,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2166.54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0.17亿元。具体资金用途为: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约5.99亿元;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约6.6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7.5亿元。
政策、技术加持,燃料电池产业竞争加剧
重塑股份自成立到IPO仅用了5年时间。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于燃料电池产业在政策的大力支持。整个燃料电池产业正朝着千亿市场迈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革命的必由之路。对此,我国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自“十五”至“十四五”,连续将新能源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列入五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积极建设“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其中“三纵”即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华泰证券在其发布的《碳中和承诺下的十二个“长坡赛道”》专题报告中亦将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列入“长坡赛道”。
报告指出,氢能与燃料电池是非电力部门中较难实现电气化领域的解决方案,主要用途体现在交运领域的商用车、航运、航空等长距离、载重运输设备较难采用动力电池实现电气化,氢燃料电池是较优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基本成型。
在可预见的未来,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空间会不断释放。中国氢能联盟在其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中预计,2025年、2035年、2050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分别达到5万、130万和500万辆;如果以每辆燃料电池车电堆功率60kW测算,2025年、2035年、2050年国内燃料电池系统产值分别为:144亿、720亿和990亿元。
意味着,又一个千亿市场即将诞生,为抢先卡位,氢燃料电池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我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
招股书显示,随着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技术的进步,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在额定功率、质量功率密度、电堆额定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等关键指标上,逐步接近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水平。
在政策利好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发激烈。
博文德能源集团总经理刘常龙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的燃料电池厂家基本每个省、(西藏外)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则两三家多则十几家的数量,甚至很多高校也基于氢能燃料电池做产学研结合。
“宁德时代”难复制,向前发展有赖攻克上游难题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飞速发展,诞生了宁德时代这样的千亿独角兽企业。但由于制氢、储运成本较高,氢能燃料电池尚无法面向市场全面普及,在市场化受限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宁德时代”恐无法被复制。
刘常龙告诉财经网,从能源驱动源来讲,氢能燃料电池等新型非电力电池都需要更廉价的能源(电能,天然气,可燃清洁气体)来作为动力源。而生产这些驱动能源本身就是耗费能源和转化能源的过程,再次去转化,势必造成成本增高。
刘常龙进一步介绍称,工业氢气的来源大多是工业副产物,很难直接形成车规级标准,需要提纯、储运。又因为氢气是质量密度最低的气体,对储运材料的高强度要求,也是制约成本因素。另外由于加氢站数量的不够普及,加氢不太方便。故现阶段还是培育阶段。
受上游原料影响,尽管重塑股份、雄韬股份、亿华通等企业在国内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做到了领先,但整体体量却不大,业绩也随市场变化存在波动。
目前,雄韬股份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主要为膜电极、双极板)、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不过,2月25日,雄韬股份披露的2020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总收入约24.79亿元,同比下降15.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232万元,同比下降57.78%。
2月26日,亿华通也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72亿元,同比增加3.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491.08万元,同比下降138.97%。
重塑股份尚未披露其2020年业绩数据,不过从2017-2019年业绩数据来看,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17-2019年,重塑股份分别实现营收2.28亿元、1.56亿元、6.9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290.99万元、-9864.38万元、-2.44亿元。
基于上述成本、规模限制因素,刘常龙向财经网表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恐无法诞生“宁德时代式”的企业。同时,他补充道:“三家企业从技术层面讲并没有比其他应用企业更具划技术代差,且每家企业在地域性市场占有度的占比各有优势。加上整体体量并不大,所以很难成为‘宁德时代’。”
若要挣破现阶段桎梏,“从产业链调研来看,核心是需要解决氢气来源和加氢站建设问题,包含相关法规和商业模式。”中信建投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藻向财经网表示。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