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工业互联网发展回眸
“十三五”工业互联网发展回眸“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和2.13万亿元。预计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
“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和2.13万亿元。预计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9%,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数据充分说明工业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增长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2017年以来加速发展,从概念普及到行业深耕,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实现途径,加速产业数字化进程。
近三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抓手。
工业互联网通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面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的“金钥匙”,更是“十三五”期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策加持,下好“全国一盘棋”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地方与中央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随后,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三年起步阶段重点任务,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引方向。
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工信部接连发布指导性、实操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2018年7月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推广指南》,2018年10月发布《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和推广指南》,2019年8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今年3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信部出台《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六方面二十条举措,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响应,陆续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政策,区域错位发展政策基本形成。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制定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利用多元化的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应用发展。多地还通过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投基金、给与税收与电费支持等方式,引导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
在组织保障方面,工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在国务院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成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并成立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与此同时,还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推进机制,印发《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统筹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
在推进实施方面,工信部组织实施创新工程项目、试点示范项目等加强示范引领。2018年和2019年遴选出百余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遴选出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四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不断增强。
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工信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
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加速建设,依托全球领先的4G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应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加快构建低时延、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外网体系,已经覆盖300个城市、连接18万家工业企业。鼓励工业企业运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建设企业内网,领先省份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接近50%,全国“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在建项目超过80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东南西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建设完成并稳定运行,74个二级节点已上线,分布于22个省(市、自治区),覆盖船舶、机械、材料、食品等28个行业,标识注册量突破70亿。
平台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已经超过70个,多层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工信部遴选海尔COSMOPlat、东方国信Cloudiip等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广泛汇聚产业资源,实现创新引领。紫光、移动、腾讯等ICT企业发挥IaaS和PaaS领域技术优势,构建通用技术底座,降低其他平台建设门槛。石化盈科、宝信、智能云科等制造企业依托行业经验和创新实践,提供专业化服务,带动行业水平提升。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加速与平台融合创新,进一步拓展平台发展空间,目前,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25万个,3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行业赋能效果日益凸显。
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国家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与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21个省级平台实现对接,已累计覆盖14个行业、10万余家工业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相关平台136个,发现联网设备近900万台套,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安全公共服务深入开展。一方面,积极推动测试验证、综合防护、攻防演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应用下沉与行业纵深防护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逐步构建起针对工业互联网设备平台、工业APP等的安全评估体系,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评测等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在电子、钢铁、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关键安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安全产业生态实现创新发展。
融合创新,产业规模生态持续壮大
工业互联网被认为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随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为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源动力。
融合应用加速渗透,应用场景由点及面。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由销售、物流等外部环节向研发、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延伸,在生产运营与设备管理环节形成丰富应用,并涌现出资源配置协同、服务模式创新等跨界融通应用场景。除此之外,已经覆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航空航天等3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并向能源、医疗等领域不断渗透。
“5G+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融合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在领先企业积极探索下,“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工业设计、制造、质检、运维、安全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协同设计、仿真验证、辅助装配、精准操控、柔性加工、无损检测、远程维护、无人巡检等八大典型应用场景,覆盖的港口、矿业等多个领域。例如,世界上首个实现全程自动化无人操作的“5G智慧码头”青岛港,实现了将远程操控、高清视频辅助控制以及复杂环境监控用于传统码头的无线化改造和无人化改造;新安化工基于5G 开展了仪表无线减辎升级、AR远程维护、切削刀具智能控制、工业视觉质检等应用测试;包钢集团、中国移动等公司联合在白云鄂博矿区打造的“5G﹢智慧矿区”项目,实现矿卡车辆的无人驾驶和采矿设备的无人操作,以及矿山生产运营、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壮大,集聚效应初显。全国各地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依托三省一市产业互补优势构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渝两地汇聚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生产要素等资源也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北京发挥科创中心功能形成辐射全国的高精尖供给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全国规模化应用高地;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也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产业融通有序推进,合作热度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利用海尔、用友、浪潮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的中小企业已超过百万,显著降低了数字化改造门槛。产融结合热度持续提升,IDG、金沙江、红杉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投资,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规模突破28亿,一批“独角兽”企业加速涌现。产教结合加快推进,各地建立20余家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新增就业人数131.29万人,为缓解就业压力、优化就业结构提供支撑。
2020年是开启国家“十四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站在新的起点,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助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十四五”让光伏“冷静”一下
-
宝剑锋从磨砺出 ——紧扣储能脉搏的昆兰新能源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