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上半年34家氢能上市企业整体表现欠佳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9-09 11:25:37
热度:

上半年34家氢能上市企业整体表现欠佳近日,氢能概念股各大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A股上市的涉氢企业共34家,覆盖了零部件制造、氢制备、

近日,氢能概念股各大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A股上市的涉氢企业共34家,覆盖了零部件制造、氢制备、燃料电池、整车生产、加氢站等氢能产业链相关领域。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家企业业绩受到冲击。上述34家企业中,有20家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了下降,甚至有8家出现了亏损。

过半企业营收下降

记者梳理上述34家涉氢上市企业发现,上半年,有20家涉氢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为正致力于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美锦能源,降幅达32%,涉足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的大洋电机、雄韬股份营收分别下降了26%、22%。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美锦能源实现总营业收入52.45亿元,同比下降32.16%;实现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85.5%。美锦能源解释称,主要是受疫情及市场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焦炭、煤炭产销量减少,销售单价较上年同期降低。具体来看,美锦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氢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占总营收5.63%,相较于上年同期的3.63亿元,同比下降18.74%。

事实上,近两年来,美锦能源主营业务焦炭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不断拖累美锦能源业绩,去年全年美锦能源实现营业总收入140.90亿元,同比下降6.98%。

正从传统家电行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洋电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降低26.13%,实现净利润7060万元,同比降低72.98%。大洋电机称,受疫情影响,建筑及家居业务板块的内销收入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销售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同样把氢燃料电池视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的雄韬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同比降低22%,实现净利润3019万元,同比降低63%。对此,雄韬股份表示,海外疫情加剧,严重影响了公司海外客户的业务运转,下游客户的停工停产等情况导致公司合同签署及交付均受到影响。具体到氢能相关业务,雄韬股份上半年燃料电池营收2785万元,占比2.64%,不过相较于上年同期1.32%的占比,对营收的贡献比例有所提升。

不过,仍有14家涉氢企业营收同比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为氢能概念股同济科技,涨幅近90%,其余企业涨幅则多不超过20%。作为我国氢能燃料电池领域顶尖高校同济大学控股的综合性上市公司,同济科技可依托同济大学强大的人才、技术、学科优势,但目前其半年报中并未涉及氢能相关业务。

加大布局氢能业务

记者注意到,不管营收状况如何,涉氢企业在氢能产业布局上的力度不减。

作为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美锦能源自2018年开始通过并购、新设等方式投资了多家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氢能产业链广泛布局,目前旗下子公司飞驰汽车已具备新能源客车5000台/年产能,并与山西晋中、山东青岛、浙江嘉兴三地政府合作建设氢能产业园,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加氢站建设和运行等全产业链布局。

据透露,上半年飞驰汽车销售各类车辆214辆,其中重点产品氢燃料客车114台,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净利润1982万元。

雄韬股份也表示,正加大投入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锂电池扩产项目。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旨在打造氢能产业平台,整合和拓展氢能产业链的相关资源。

大洋电机称上半年继续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持续降本工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依托前期在重点区域的氢能产业布局,与多家国内外整车厂开展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制和公告准备工作。目前拥有年产50万台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3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

自2019年开始布局氢能的化工企业嘉化能源,在产业端先后与三江化工、空气化工、国富氢能、上海重塑、浙能集团建立战略合作,打通氢能各环节;资本端与国投聚力建立战略合作,助力氢能产业化。今年上半年,嘉化能源旗下企业苏州常嘉氢能源投建的第一座加氢站——常熟商用加氢站开始示范加氢运行。该加氢站的建成运行,标志嘉化其从产业链从化工向氢能领域延伸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发展初期问题多多

自2019年初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氢能便迎来一股投资热,各大资本争相进入,一些传统生产制造企业、能源企业也纷纷欲转型氢能。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指出,我国是全球第一产氢大国,初步评估现有工业制氢产能为2500万吨/年。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氢能源车数量达到5万辆,加氢站数量200座;2026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加氢站数量1500座,实现燃料电池车1500万辆。

尽管应用前景广阔,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较多困难。

大洋电机在半年报中坦承:“目前,国内市场燃料电池原材料多由国外进口,成本高企,因此突破技术壁垒、加速燃料电池零部件国产化成为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商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市场需求及相关厂家产能的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产业将逐步具备规模效应,相关成本将大幅度下降。”

“目前国产设备可靠性还没有较大突破,因此为了保证安全稳定运行,大部分新建加氢站都采用了国外进口设备,导致建站成本偏高。国家这几年也看到这些问题,科技部近两年发布的科技项目,就聚焦于此,旨在解决这些关键材料和关键装备的‘卡脖子’问题。但要想真正作为产品商业化应用,还需要几年时间,所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利军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