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陈清如院士:21世纪,煤炭将成为清洁能源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9-03 10:33:51
热度:

陈清如院士:21世纪,煤炭将成为清洁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著名的选矿专家陈清如院士,是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城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在业界被誉为“干法选煤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

著名的选矿专家陈清如院士,是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城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在业界被誉为“干法选煤之父”。2019年被中国煤炭学会授予“煤炭科技功勋”荣誉称号。

为了天空的蔚蓝,他一生与煤相伴,致力于煤炭分选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与开发,创立了“空气重介稳态流化”分选理论,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

“21世纪,煤炭将成为洁净能源。”陈清如高瞻远瞩地提出中国洁净煤战略构想,并对此满怀信心。

85岁获得国际选煤界至高荣誉

陈清如院士家中有两个书房,都放着占满两面墙的大书柜,书柜中里三层外三层塞满了各种资料,从柜顶上一直堆到天花板,有的用大信封装着,有的用绳子打着捆……“我一张纸都没丢过。”老先生笑眯眯地说。

治学60余年,陈清如对每一份学术资料都视如珍宝,比如一份手稿,他不仅保存定稿,而且把一稿、二稿、三稿,甚至四稿、五稿都留着,从历次修改稿中,能看出他思想变化的轨迹,也反映出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工作态度。

这种科学精神,使他敢于挑战发达国家都没解决的难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选煤还比较落后,大量的动力煤不经过分选直接燃烧,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污染了环境。如果把煤炭分成不同质量的产品,就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要,既合理又经济。新疆、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等主要煤炭基地,由于缺水,使用传统的湿法选煤技术分选煤炭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湿法选煤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为了解决中国缺水干旱地区、高寒地区以及遇水易泥化煤炭的分选问题,陈清如开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研究与开发。这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美国、苏联、加拿大等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都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或工业试验阶段。陈清如坚定一个信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984年初,他开始着手空气重介干法选煤的研究。

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长期攻坚克难的研究工作。1990年,正当干法选煤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陈清如由于长期宵衣旰食,被医院诊断为肾癌。“无论生或死,我都要积极地对待自己的生命。”陈清如说,“如果癌细胞还没有扩散,就尽快手术;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就出院,尽可能利用生命能允许利用的最后时间,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好在癌细胞没有扩散,手术后,当时已60多岁的陈清如又继续投入了工作。

经过多年苦战,1994年6月,我国终于建立并调试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示范厂,实现了这一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使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业界认为是选矿技术领域一次深刻的革命。

1995年,中国工程院公布当年新增院士名单,陈清如名列其中。

2010年4月25日,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在美国召开,陈清如被授予首次设立的国际选煤大会组委会主席“终身成就奖”,这是目前国际选煤界最高个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上,陈清如发表获奖感言说:“这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最高奖项。我十分珍惜……我虽已85岁了,但我还将继续为我热爱的选煤事业奋斗终身。”陈清如发言完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研发洁净煤技术,让天空重现蔚蓝

“21世纪,煤炭将成为洁净能源。”陈清如对此满怀信心。

20世纪末以来,陈清如提出了中国洁净煤战略构想。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通过与同事们在洁净煤技术上的研究和开发,使我国的大气环境得到改善,让我们共享的天空,重现蔚蓝和清新。”

陈清如指出,在煤炭是我国主导能源的前提下,要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其出路在于洁净煤技术。他认为,洁净煤技术能有效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二是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三是提高煤利用效率。因此它是中国未来能源的战略选择。

2003年1月,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了洁净能源研究院,陈清如担任院长。作为老选矿人,我国选煤界当时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年近八旬的陈清如不顾自己身患癌症的身体,为我国的洁净煤技术奔走呼告,为治理我国大气污染寻求着良方妙药。

他发起召开了首届国际干法选煤学术研讨会,举行了中国洁净煤战略研讨会,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煤矿坑口电站的建议”,主编了大型著作《中国洁净煤》。

洁净煤技术及关于中国洁净战略的思考,成了陈清如十几年来在各种场合讲学和演讲的主要内容,他曾开玩笑说:“我就是喜欢喊口号!”向来注重实践的陈清如,绝不是空喊口号,他知道只有洁净煤技术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多人的共识,才能推动相关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梦想,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信念。

他的学生最难当,也最幸福

在中国矿业大学有一种说法:“矿大有两个人的研究生最难考,最难当,一个是陈清如,一个是钱鸣高。”由此可见,陈清如在培养研究生时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不仅难考,就算是考上了,想达到陈清如的要求顺利毕业也很难。

但这不难理解,因为陈清如对自己要求就极为严格。他认为,做一项工作、解决一个问题,对个人有三点基本要求:首先要勇敢,敢于负责;其次要团结别人一起做事,发挥团队优势;第三要谅解别人缺点、社会的缺点,但不能谅解自己的缺点,而且要坚决地排除、改正。

“事业要一代代传承,尤其是大项目,需要几代人的努力。”2008年以后,陈清如还培养了8名博士生,80多岁的他仍不放松培养标准和要求,定期检查、指导实验工作和论文写作,逐字逐段修改每一篇学位论文。

陈清如指导研究生,最为看重的是进行创新培养,他从多学科招收研究生,要求学生从学科交叉角度创新性地开展研究,提出创新性成果。陈清如选题时的战略眼光对他的学生们影响也很大。“陈老师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瞄准学科前沿的世界难题、关系国家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这方面陈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学生杨国华说。

严师出高徒,陈清如先后带出5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和接班人,如赵跃民、骆振福、朱金波、解强、何亚群、谢广元、韦鲁滨等。其中,赵跃民成为目前国内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领军人物,有些则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等。

陈清如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但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学业、事业和家庭发展。学生们记得,每次去陈清如家里,临别时,老师总是把学生送到家门口。一到各种传统节日,学生们总是先收到陈清如的祝福短信或邮件,这常常让忙于工作和事业而未能及时给老师送上祝福的学生感到惭愧。

陈清如还经常自己出资与学生们聚会,并让学生带上家人一起,他在聚会前认真地想好要对大家说什么,然后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在聚会上特别认真地读出来,把他的期望、他的想法告诉学生。学生们亲切地将他喻为“献身事业的楷模、人生前进的导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