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中供暖项目—— “电厂余热+空气源热泵”破局南方高校集中供热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9-03 09:23:44
热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集中供暖项目—— “电厂余热+空气源热泵”破局南方高校集中供热位于南信大校内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张金梦/摄去年以来,高校集中供热着实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称&ldqu

位于南信大校内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张金梦/摄

去年以来,高校集中供热着实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称“南信大”)“火了一把”。对于实施集中供热后的南信大,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别人的大学!”“想去这所温暖的大学”……

事实上,南方供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南方高校实现集中供暖却还是“凤毛麟角”。南信大是江苏省内非强制供暖区第一所、也是南方地区第二所实行集中供暖的高校。2019年,该校启动实施“温暖校园”项目,由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燃能源”)投资1.7亿元,建设了集中供热示范工程,一期已于当年建成投运,覆盖面积30万平方米。

据介绍,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整体采用电厂余热与空气源热泵供热相结合模式,淘汰过去安全性差、加热速度慢的电热水器,以及成本高、舒适度差的空调供热方式,率先开启了高校集中供热时代,也为南方集中式冷热联供发展提供了依据。

“电厂蒸汽+空气源热泵”

开创南方高校集中供热新局面

“目前,我校27万平方米的学生区建筑与近3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已全部实行集中供暖。项目二期也已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计划于10月建成,届时供暖面积将达到50万平方米。”南信大总务处书记陈永曼对记者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待项目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学校105万平方米规划面积将全部采用集中供热/冷,每年预计可节省燃煤约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学校实行集中供暖后,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宿舍里24小时都很暖和,冬天再也不用在宿舍穿羽绒服了!”该校一学生对记者说,实施集中供暖后的学生宿舍取暖,由暖气片代替空调,室内温度维持在22摄氏度左右,宿舍内热水供应24小时不间断,舒适又方便。

北燃能源工程管理部副经理白云鹤向记者介绍,南信大集中供热工程分为电厂蒸汽与空气源热泵供热两部分,其中,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采用空气源热泵供能,而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公共建筑用热则由电厂蒸汽供应。“我们采用电厂蒸汽加热冷水的方式对学生宿舍进行供暖,与原有分散式空调供热相比,设备效率更高、故障率更低,学生可获得持续稳定的供暖/冷服务。”

项目一期自2019年11月投运后,已经历了一个供暖季的考验。实践表明,校内宿舍、教室供热温度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学校内原有电力负荷紧张的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大家都说‘南信大的冬天终于不冷了’。”陈永曼说。

建设“温暖大学工程”

探路南方高校集中供暖共赢模式

“近年来,学校用电负荷较为紧张,特别是到冬季,学生对供暖和生活热水的需求日渐高涨,考虑到我校临近南京华能电厂,有充足便利的余热资源优势,经充分调研考察后,我们最终决定与拥有技术资金实力、丰富项目运作经验的北燃能源合作,实施了‘电厂余热+空气源热泵’改造方案。”陈永曼说。

陈永曼指出,学校开展高校集中供暖试点工程的本意就是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有温度的大学”,又称“温暖大学工程”。事实上,这项工程不仅切实解决了南信大师生冬季供暖难题,还开创了特色的集中供暖的商业模式。

在学校集中供暖项目中,北燃能源作为项目投资方,对项目实施设计、施工、运营总包,并靠运行收费获取投资回报。“为了让学生在理念意识上尽快接受这一新鲜的取暖和生活热水模式,我们联合校方向学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经历了一个供暖季的实践,集中供暖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可,供暖意识与习惯正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缴费意愿也在稳步提升。”白云鹤说。

集中供暖项目的实施摒弃了过去的电热水器、电空调模式,解决了学校对电器设备的管理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使用安全隐患,节省了用电负荷,为学校后期规划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学校安全用能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该项目在推动南信大实现“温暖大学”目标的同时,也向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

“项目运营一年来,其社会效益已远超预期。为高校集中供暖项目探索适宜的商务模式、建设模式与运营投资模式,正是南信大项目的真正意义所在。随着南方地区对冬季采暖的理念意识逐步提升,我相信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清晰。”白云鹤说,“现在,学生们对于生活热水的需求就有了明显增加,今年,我们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计划将校园内的47栋楼,全部接入管道热水,为全校师生提供生活热水服务。”

智慧能源助力

“量体裁衣”开展南方高校集中供暖

事实上,从建设到运维,南方高校实施集中供暖并非易事。北燃能源总经理陈斌总结指出,结合南信大项目实践分析,在南方推广高校供能、区域化能源系统,还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南方高校几乎从未实践过集中供暖,因此开展集中供暖改造,难度远高于北方。特别是在施工阶段,为了配合校内学生上课与休息时间,只能间歇性施工,或者利用寒暑假集中建设。

“学校的集中采暖工程选择在暑期施工。为了赶进度,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大量的劳动力及资金实施,管理难度和投资强度非常大,相较于一般项目,建设成本会大幅增加。”白云鹤说,“比如为了确保项目一期工程在45日内完工,我们同时安排了700多名工人交叉施工,正常情况下,只需100人就可完成施工任务。”

此外,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度较北方高,但湿度很大,百姓习惯冬季开窗通风,且南方地区建筑维护结构普遍保温性能差,导致南方集中供暖整体能耗较高。

“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设计阶段需要特别考虑南北方的气候、建筑特点和采暖习惯差异对负荷计算的影响。为此,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结合学校用能特点进行准确分析,通过负荷优化、运行策略优化、管网优化、经济优化整合,以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白云鹤坦言,“在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南信大项目的实施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南方高校供暖事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江苏已有多所高校向北燃能源抛出“橄榄枝”,希望参考南信大项目模式开展集中供冷/暖改造。“南方地区区域能源前景广阔。我们将持续在高校领域探索,加大创新步伐,逐步开展智慧能源系统、智慧校园系统建设,为南方地区人民美好生活付出己力。”陈斌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