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从商业化到规模化 储能产业须建立长效机制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9-01 12:27:13
热度:

从商业化到规模化 储能产业须建立长效机制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我国储能已进入“春天”的判断没有变。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ld

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我国储能已进入“春天”的判断没有变。

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积极探索“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成为推动储能在新能源发电项目上应用的又一项利好政策。

日前在京召开的第九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表示,当前,储能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未来要完成从商业化初期到规模化发展的过渡。

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仍然实现了稳中有升。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约32.7GW,占全球比重达17.6%,同比增长4.1%。其中,新兴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831MW,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3.9%。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能源系统不断向智慧化、智能化、高效、清洁方向转变,储能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我国储能产业正在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当前,多种储能技术正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应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电力和微网、电力辅助服务、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互联网等,遍布能源电力生产消费各个环节,技术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行业发展特征看,我国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史玉波表示,储能行业市场参与热度逐年提高,应用热点切换频繁,从用户侧储能应用到电网侧储能爆发,再到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成为发展趋势,储能技术在各领域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

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在史玉波看来,目前,储能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能源高效建设运行、能源清洁化发展的价值已被充分认同,政策措施利好不断,共享、共用的思路也得到了充分延展。

对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立斌表示认同。他认为,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增加,储能需求越来越大,储能电池技术在使用寿命和高效率系统集成方面的进步,大幅度提升了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效益,同时也给共享储能、分级利用等新的业务模式创造了可能性。

行业“春天”已来

“尽管今年遭遇疫情,但我们对中国储能已进入‘春天’的判断没有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表示,过去一年,储能经历了政策变化和新冠疫情,储能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起伏,但从全局、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储能快速发展的总体形势没有变,储能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没有变,储能行业长远发展的良好趋势没有变。

“随着我国能源清洁转型的加速推进,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电力控制调度中心党委书记董昱指出,加快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建设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新能源固有的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和抗扰动能力差的特点,造成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严重不足,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挑战,也使得新能源的发展面临“瓶颈”,而储能技术的发展恰恰为突破这一“瓶颈”带来了新机遇。

董昱表示,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因此,需加快储能融入电力系统发、输、用各环节的进程,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与新能源高效利用。

“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势不可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认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对储能有着巨大的需求;而电改的逐步深入,也给未来储能深度参与市场化电力运营铺平了道路。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和可再生能源政策都将储能纳入支持范围,未来5年,产业发展形势乐观。

除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改带来的巨大机遇,今年以来新基建的快速推进也正在成为储能行业的增量市场,新基建中的5G、充电桩、特高压和数据中心等领域,都是储能的重点应用场景。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指出,随着5G基站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至少需要新建或改造1438万个基站,将大幅提升对储能电池的需求,至少存在155GWh电池的容纳空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在理想场景下,到2020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的累计投运容量将达到43.8GW,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增长速度最快。“十四五”期间,充分考虑各类直接或间接政策的支持,电化学储能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65%,到2024年底,电化学储能市场装机规模将接近24GW。

建立长效机制

在储能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技术经济性、应用安全性、市场化运营机制等一系列瓶颈。董昱表示,当前,储能发展还存在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规模目标和技术路线有待明确、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应用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等诸多问题。

对此,董昱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新能源与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其次,完善相关政策,制定各类储能装置成本回收和参与市场的保障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再次,健全标准体系,深化技术研究,满足储能装置涉网和本体安全要求;最后,还要创新应用模式,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他强调,要坚持整体、系统的发展理念,将各类储能结合新能源发展需求列入能源电力整体规划,科学做好储能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布局与容量配置,促进新能源与储能协调发展。

“面对产业发展的瓶颈,‘推动储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仍将是行业不变的主题。”史玉波指出,未来,要建立能够充分反应储能价值的市场化机制,合理科学评估储能配置规模和储能服务价值,充分利用储能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服务,针对市场化过渡阶段和全面市场化阶段分别设计市场规则,最终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长效机制。

对此,阳光电源副总裁吴家貌表示认同,“随着储能技术成本的不断下降,国内储能产业还需要解决行业标准缺乏的问题,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峰谷电价差动态调整机制以及探索储能的容量市场机制,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引导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如何配置实现储能规模化以及如何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储能的价值,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城表示,规模化储能需要着重考虑电网的关键点和薄弱点,同时需要及时完善相应政策,规范储能的建设标准,保护投资方和各相关参与方对产业的信任,以实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