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飓风”将至风电业寻找下一个“风口”
“平价飓风”将至风电业寻找下一个“风口”[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曾公开表示,新增陆上风电2021年起全面实行平价,基本符合行业预期。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曾公开表示,新增陆上风电2021年起全面实行平价,基本符合行业预期。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40%。 ]
[ 上海证券分析师孙克遥在《平价项目规模超预期,平价后需求不悲观》中认为,今年风电平价项目规模同比增153%。 ]
距离陆上风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还剩下4个月。
从零部件生产商,到风机整机厂商,再到风场开发商,一边在如火如荼的抢装潮中加快生产进度,一边已经走到了风电变局的十字路口:今后风电行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风电行业应该向何处发力?
需求乐观,断崖式下跌景象或不会出现
2020年是风电抢装的巅峰时刻,《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行业内早有担忧:2021年风电行业会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通用电器(GE)可再生能源集团陆上风电业务中国总经理赵霖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明年由于平价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增量会有变化,这是肯定的,通常这种影响会是一到两年的时间。但是归根结底,所谓断崖式的下跌并不是行业发展有问题,而是中国以及全球很多国家普遍采取补贴制度,导致一些本来应该常规增长的业务,在短时期内出现急剧上升,才给别人留下了将会断崖式下跌的印象。
“从长期来看,我对这个行业有120%的信心,因为以陆地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代表了整个能源行业转型的趋势。”赵霖说,现在德国全国用电量的50%以上都是来自可再生能源,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到10%,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从全球可再生能源陆地风电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中国发展的潜力来看,对行业发展前景的乐观都是有根据的。
赵霖表示,由于抢装,GE今年订单量特别大,工厂和供应链都遇到了很大压力,到了明年,刚好可以留出一个时间窗口,去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和工厂,满足未来高速增长的需求。
目前陆上风电究竟是否具备了全面平价的条件?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曾公开表示,新增陆上风电2021年起全面实行平价,基本符合行业预期。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40%,除去非技术成本,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新建风电陆上项目不再需要补贴。风资源好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比煤电还低0.1元/千瓦时。这些技术进步有效增强了风电机组的捕风性能与可靠性,也使得风电成本稳步下降。
一位国内风电整机厂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陆上风电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平价的条件,尤其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大基地项目,已经完全具备了平价的基础,但全面平价的一个前提是不要大规模地限电。
同时,该专家认为,明年陆上风电不会出现大规模下跌,其中一个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存在,所谓配额制,即在地区电力建设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需保持或占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由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这对开发风电项目的央企电力公司而说,是必须完成的指标,该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像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火电占比较高、转型较慢的央企,对于风电项目建设的需求就非常迫切。
在配额制影响方面,赵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华能为例,GE在河南濮阳一期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合作伙伴就是华能集团,GE、华能集团和当地政府共设了一个战略合作平台,来共同开拓濮阳市的低风速市场。而从华能的角度来看,这也将帮助华能尽快实现“十三五”计划,“因为华能的整体发展战略里有一个硬性要求,即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明确数字的绿色发电指标。”赵霖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风力资源好、成本低、竞争力比较强的一些地方,风电全面平价目前没有问题,但其他一些地方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所有地区全面实现平价,对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这也更会迫使行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因为平价以后,政府的补贴扶持到此为止了,风电就必须跟煤电、核电全面竞争了。”林伯强同时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从此远离风电行业,因为目前只是实现上网侧的平价,但是从输电角度来看,从生产侧到消费者这一段,风电的成本还是比煤电高出很多,所以政府还是要继续支持风电从生产到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
至于陆上风电未来的度电成本还有多少下降空间,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现在风电项目最主要的价格影响因素已经不是主机的价格,因为主机的价格下降空间已经不多,相对而言也可以控制,目前最主要的降价空间还是路桥费、资源费等非技术成本。
总体而言,多位业内人士都对平价后的风电市场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上海证券分析师孙克遥在《平价项目规模超预期,平价后需求不悲观》中认为,平价之后的风电整体需求其实比较乐观,今年共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平价风电项目26.65吉瓦(GW),今年风电平价项目规模同比增153%,此次风电平价项目的发布对于稳定2022年前国内陆上风电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风电新增消纳规模扩容至37GW,尚未落实消纳的风电平价申报项目可以在消纳条件具备后开展建设,整体规模有望超预期;另外,叠加2019年的平价项目、风电大基地项目、2019年补贴转平价项目、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分散式风电项目后,孙克遥预计2021年国内风电需求有望维持在30GW附近,平价后整体需求乐观。
进入调整期,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在陆上风电即将全面实现平价之际,风电产业的布局无疑将迎来相应的调整,下一个风口是近年来明阳智能(15.680, 0.61, 4.05%)、上海电气(5.550, 0.06, 1.09%)等重点发力的海上风电,还是解除弃风限电后的三北地区?
在海上风电方面,居高不下的成本一直是发展的难点。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比陆上风电来说,海上风电目前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弱,毕竟海上风电存在施工上的困难等,成本还是较高。但海上风电起步不久,技术和资源上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再加上海风资源丰富,所以接下来海上风电应该逐渐向陆上风电的成本靠拢,这是一个趋势。
但近几年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业内也有诸多不看好的声音,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海上风电的成本还完全做不到平价上网,而发改委的政策明确规定,海上风电在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
该业内专家认为,发改委政策中“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这一条规定,其实将海上风电获得补贴的要求规定得非常明确,而相比之下,陆上风电则没有规定得这么严格,这也说明了从整体局面和长远发展来看,海上风电的补贴并不容易拿到手。目前海上风电的成本太高,技术上也还不够成熟,在补贴取消之后,该专家分析称,行业的重点还是会转移回陆上风电来。
而陆上风电又分为高风速市场和低风速市场,赵霖表示,对中国市场而言,陆上风电大风机业务的增长无疑很重要,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占主要原因的,未来中国的陆地风电市场中,低风速市场和中高风速市场是在同步进行的。
三北地区的弃风限电问题,是风电从业者难以回避的痛点,三北地区风电消纳能力有限,只能通过输电线路外送电力,2016年甘肃省弃风率高达43%,新疆和吉林弃风率均超过30%。随着弃风限电明显改善,我国甘肃、新疆等地解除红色预警,风电“重回三北”已经是一个趋势,但多位专家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三北地区红色预警取消,但是过去一窝蜂扎堆三北的现象,大概率不会重现,在吸取了过去大规模弃风限电的教训后,行业和市场都将趋于理性。
“从央企角度来看,的确有重回三北这样一个趋势。”赵霖向记者表示,“央企发展的趋势是希望做大,不喜欢做小,所以他们从明年开始会对高风速市场多一些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客户或者GE会放弃低风速市场,这是按部就班往前推动的。”一位在国内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厂的内部人士则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该整机厂今年参与的项目中,有70%都是三北地区的项目,但由于现在三北地区招标要求提高,再叠加特高压外送和相应的火电配比问题,现在行业内对于三北地区的项目都会仔细衡量,不会一窝蜂地涌向三北地区。
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三北地区虽然风电资源丰富,但这种资源的丰富和竞争力的潜能,只是针对发电侧而言的。从发电侧往市场走,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除非政府能够保障,否则三北地区在短期内大规模发展风电,还面临很大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复合产业作为支撑,来支持更大规模的风电和光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