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产业上半年运营成效“追踪”
氢燃料电池产业上半年运营成效“追踪”今年以来,氢燃料电池行业运行态势如何?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市场推进不及预期,但无论从产业宏观层面还是企业微观层面来看,前景依然向好。政策方面,
今年以来,氢燃料电池行业运行态势如何?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市场推进不及预期,但无论从产业宏观层面还是企业微观层面来看,前景依然向好。
政策方面,国补新政方向已定:选择在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展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同时补贴方式为“以奖代补”。中央政府“放权”给地方政府,倒逼地方政府去抓紧落实,让“成果”成为地方政府本身的需求。
在这样的授意下,为争夺示范城市名额,全国各地不断新增出台氢能发展规划,目前约40个地区发布了氢能相关规划。高工氢电重点梳理了今年以来在燃料电池汽车运营上有实际推进行动的新兴城市(不包含奔跑在前的优势城市),以及燃料电池企业“卡位”情况:争当示范领先的11个城市,燃料电池订单花落谁家?
市场方面,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燃料电池数据库》统计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831辆,同比下降54%。其中,氢燃料电池客车销量为746辆,同比增长33%;氢燃料电池专用车销量为85辆,同比下降93%。
2020上半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排名依次为五龙汽车、厦门金旅、飞驰汽车、中通客车、成都客车、申龙客车、南京金龙、广日专用车、上汽大通、江铃重汽、广州环卫。五龙汽车、厦门金旅、飞驰汽车销量合计占整体的66.31%;氢燃料电池装机量为29.67MW(功率为工信部公布额定功率计),同比下降35.11%,装机量排名TOP5企业分别为爱德曼、广东探索、国鸿重塑、潍柴动力和亿华通。
行业趋势,大功率燃料电池研发与氢能重卡布局紧锣密鼓(燃料电池头部企业为氢能重卡,拼了!);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膜电极国产化替代提速,今年价格相比去年下降明显;氢气纳入能源管理考虑范畴,氢气制储运相关标准规范,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部件相关标准规范正在努力推进中;“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提上日程(众专家建言“十四五”氢能发展);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船舶、备用电源、无人机等多领域应用探索开启。
企业大事件,亿华通科创板上市;重塑科技PRISMA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发布,首期规划2万氢燃料电池系统产能的常熟基地竣工;新源动力引入上市公司腾龙股份作为第一大股东,发布最新款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模块HYMOD®-110;潍柴动力2万台氢能发动机工厂投产;氢途科技2万台氢能发动机项目奠基金华;
国鸿氢能完成开发并定型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鸿芯电堆和鸿途、鸿锐、鸿源等多款燃料电池系统;清能股份2019年下半年发行股份成功募资4500万元,2020年上半年又获中金资本5000万投资;上海氢晨获A轮战略投资,150kW电堆已获得公告,万台级产线将投产;骥翀氢能推出MH170系列大功率电堆产品;新研氢能电堆产线全线调通,具备正式投产条件……在此仅举例,不多赘述。
整体而言,氢能发展政策方向明确,产业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国内已经发展出了一批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有技术有经验的厂家,已取得一定成效。
而不利之处在于,国补新政细则至今仍未出台,行业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升级换代状态,总体仍然缺乏从材料到零部件到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验证,尤其是自主可控技术转化产品的。今年虽然国家为了振兴经济在搞新基建,但社会资本格外谨慎,看的多投的少。
不过,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能因为眼前困难而去产生疑惑。在走的过程中很艰难,但不等于没有市场。熬过产业发展初期的艰难,就一定有爆发的那一天。
下文是已发布公告的5家企业上半年在氢能领域的财务数据及最新进展:
亿华通
最新公告显示,亿华通(688339.SH)股票将于2020年8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可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至7000万元。
7月21日,亿华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宣布在科创板上市。本次IPO,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1763.0523万股,总股本70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发行价格76.65元,募集资金12亿元。拟投向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和面向冬奥会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等项目等。
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型。公司与国内知名的商用车企业宇通客车、北汽福田、中通客车、申龙客车以及吉利商用车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搭载亿华通发动机系统的燃料电池客车先后在北京、张家口、郑州、上海、苏州、成都等地上线运营。
公司及下属公司神力科技曾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项目等燃料电池领域重大专项课题,历经了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从技术研发为主向示范运营和产业化推进的重要转变。
清能股份
清能股份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今年1-6月营业收入1649.27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加大了核心材料(包括膜电极、非常规流道超薄石墨极板及金属双极板材料)及工艺的研发投入,完成了单堆120kW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并开始300kW以上超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的研发。
市场应用领域方面,公司贯彻以汽车和工业为两大关键应用领域、海外及国内市场并举的战略,进一步开发了国内外客户资源,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清能股份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工业发电及备电领域等。公司客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波音、林德、国家电网及国内外众多车厂用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推出36kW-150kW燃料电池电堆产品,及30kW到120kW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产品,并已应用于多个车厂的多款公告车型,全面覆盖了物流车、公路客车、公交车等多种商用车型。公司将通过研发和基础创新,坚持大功率和低成本的路线,实现车用燃料电池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
公司于2019年完成近400台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交货,其中搭载公司VLII代60kW燃料电池系统的8吨物流车已完成超过300台装车,搭载公司95kW燃料电池系统的42吨牵引车已完成上牌并投入示范运行,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商业化的大功率车用燃料电池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外市场,借助公司HorizonFuelCell的品牌知名度,公司已陆续承接了韩国燃料电池轨道列车等项目,并正在推进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客户燃料电池重卡及客车商业化项目。
美锦能源
美锦能源2020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飞驰汽车销售各类车辆214辆,其中重点产品氢燃料客车114台。飞驰汽车在报告期内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标准的新能源产品,截止6月底,拥有18个车型的生产批准公告,并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关于分拆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方案》已推出。
报告期内,公司在氢能产业参与投资的重要的高科技公司鸿基创能与20多家国内外客户达成合作,至今订单超过5500万元人民币,顺利完成了与一家欧洲车企的燃料电池合作项目的第一阶段,鸿基创能膜电极产品顺利通过第一期的八项性能测试,进入下一阶段为期8-12个月的耐久性测试。
鸿基创能技术团队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及杰出人才项目。鸿基创能的“高性能长寿命燃料电池膜电极研发及在氢能重载车辆示范应用”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报告期内,鸿基创能推进以下研发项目:(1)超薄质子膜(8-10微米)CCM开发;(2)高稳定性抗反极催化剂的制备;(3)单层边框MEA的批量化制备;(4)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这些新产品的研发将增强鸿基创能掌握关键技术的主动权。
报告期内,美锦能源按照“产业链+区域+综合能源站网络”的三维布局思路,分别推进山西晋中、山东青岛、浙江嘉兴三地的氢能产业园建设。
在山西晋中,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氢能科技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氢燃料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一期一阶段),建成后将具备5000套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50万kW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能力。
在山东青岛,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利用现有租赁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加装电泳线等设施并在厂区内建设车辆展示中心、加氢站等配套设施。
在浙江嘉兴,公司与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氢动力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6亿元,建设周期为24个月。签订协议后,公司与相关专业公司设立了美锦国鸿(浙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氢动力项目的实施建设。公司全资子公司美锦能源(浙江)有限公司与嘉兴当地专业的燃气能源公司签署了《加氢站建设和运营平台合作协议》,在浙江及长三角其他地区投资加氢站建设和运营展开合作。
巴拉德
根据财报,巴拉德今年二季度总收入为2580万美元,一季度总收入为2400万美元,1-6月合计总收入49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6亿元,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重型动力产品出货量增加以及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增加所致。
巴拉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cEwen表示,尽管COVID-19导致客户订单延误,但到目前为止,对Ballard的运营尚未产生明显影响。
MacEwen指出,潍柴-巴拉德合资企业在中国开始了生产活动以及燃料电池堆和模块的组装。巴拉德预计合资企业将优化制造工艺,并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恒劲动力
近期汉缆股份与恒劲动力签署《股东合资协议》,双方同意协议约定在青岛共同投资设立一家从事氢能备用电源技术应用和设备制造及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据汉缆股份给深圳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恒劲动力2020年1-6月营业收入1220.69万元。恒劲动力近年的销售收入数据见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2011年恒劲动力通信备用电源产品分别于山东和上海完成用户(中国联通)试用;2012年恒劲动力与中国移动合作,成功开发便携式电源;2014年中国联通正式全球招标批量采购,恒劲动力产品技术评定最优,获得约70%招标份额;近年来,公司在车载氢能通信电源、氢能备用电源系统、车用动力技术开发等方面市场拓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截至2020年7月,恒劲动力在氢能源领域获得国内专利(含申请中)78项,国际专利(含申请中)14项,拥有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200余项。恒劲动力与汉缆股份合资成立公司所出资的17项专利及专门技术和技术秘密均为恒劲动力自主研发,权属清晰。
-
华夏出行携手国网电动汽车公司 打造“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