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杭州高新区:“小块头”逆势增长展现“硬实力”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8-06 08:21:58
热度:

杭州高新区:“小块头”逆势增长展现“硬实力”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位于浙江钱塘江南岸的杭州高新区(滨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位于浙江钱塘江南岸的杭州高新区(滨江)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实现GDP逾789亿元,增长7.0%,增速居杭州全市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这个地域面积在浙江排名倒数第三的“小块头”,经济规模总量已位居该省县域经济前十名。在“两手硬、两战赢”要求下,高新区(滨江)的逆势增长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更凸显出“硬实力”。

  “上半年我们净利润约3亿元,同比增长约400%。”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惠民说。

  大立科技主要从事红外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疫情背景下,企业及时复工,上半年售出2万余台全自动红外体温筛选设备,抓住发展机会。庞惠民说,当地政府的帮助对企业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如企业位于杭州某地的工厂因疫情原因无法及时生产,滨江区政府得知后主动帮忙协调,帮助工厂顺利开工。

  据介绍,疫情期间,高新区(滨江)践行“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理念,快速出台政策、及时拨付各类资金31.87亿元,快速协调解决企业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现实问题近6400个,使企业损失降到最少、复工达产“快人一步”。

  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体现其“服务态度”,滨江“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协同发力,则体现当地涵养多年的发展生态。

  高新区(滨江)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在优质创新生态的基础上,滨江构建了更有韧性的产业体系,完善更有活力的企业生态系统,形成发展动力更强、抗压性能更好的协同机制。“‘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质地强韧、融合度高,使滨江从疫情冲击中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数字经济产业链条完整、技术优势明显、软硬产能兼备,是高新区(滨江)产业链的发展内核。仅以行业领军企业角度解读,一抹抹“红色”的“增长色”便是当地增长动能的来源。

  网络通信企业新华三提前布局新基建,成为中国移动2020年第一标的最大中标企业;能源管理企业中恒电气成功研发能为5G通信网络提供全栈式5G通信电源的解决方案;红相科技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今年来连续中标多个特高压输电等项目;赛诺菲、士兰微、矽力杰、长川科技、纳晶科技、博日科技、华睿科技等企业都实现加快增长……

  此外,创新也是高新区(滨江)发展的“底色”——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当地形成了一整套以企业为主体、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高研发效率、高转化效率的产业创新链。

  数据显示,高新区(滨江)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5.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66亿元,占GDP比例始终保持在10%以上;此外,当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7.57件,位居浙江全省第一,其中九成以上来自企业;滨江还集聚了浙江数量最多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拥有各类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476家;招揽的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居浙江全省前列。近三年,当地平均每年引进各类人才3万人,其中硕博士占比超过26%。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仅靠杭州本土人才资源是不足的。滨江区政府在人才吸引这方面政策吸引力很足,都在满足我们人才需求的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CEO游步东介绍,企业6成以上员工是研发人员,下一步,企业将在政府帮助下建立自己的制造工厂,将技术优势扩大化。

  产业链、创新链的特点也映射在高新区(滨江)独特的金融链上:目前,滨江区累计上市公司52家,总数列浙江省各区县首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家,占该省总数45%。

  据了解,下阶段,高新区(滨江)计划持续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梯队,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8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00家;持续布局一批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力争全年新增新型研发机构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超400亿元。

  “我们要坚持‘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深化和融合发展,围绕做强做精数字产业,继续‘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三链融合的聚变优势。”高新区(滨江)主要负责人说。(记者 张斌 实习生 胡丁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