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增长3.2% 持续复苏有信心
二季度GDP增长3.2% 持续复苏有信心“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
“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7月16日在发布会上说。
正如此前多项数据显示的趋势,二季度我国GDP增速如期回正,增速为3.2%,略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7月16日披露的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就业、消费、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也在逐步“收复失地”。
不过,经济表现向好的同时隐忧仍存。目前供给侧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消费端,下半年稳住基本盘,还需要政策端持续发力。刘爱华表示,当前,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灵活性的。”
恢复性增长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8%和3.2%。
刘爱华介绍,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主要指标逐步回升,规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由降转涨,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就业及物价总体平稳,失业率连续两月小幅下降;社会保障和兜底帮扶持续加强、新兴领域动能增强,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等。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们看到,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这些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刘爱华说。
为应对疫情冲击,上半年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驾护航。从上半年主要指标走势看,很多指标在3月以来出现了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凸显了中国经济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也证明了政策取得初步成效。
“从这些有利条件看,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是有信心的。”刘爱华说。不过,她强调,同时也要看到,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我们对目前经济回升的判断,认为是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部分领域的问题,促使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创新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失业率小幅收窄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是今年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失业率小幅收窄。其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2%,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0.5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就业形势依然难言乐观。据介绍,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更加突出,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下降2.7%。
与此同时,874万应届生将在下半年走向社会。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6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达到19.3%,较5月上涨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随着毕业生集中求职,7月调查失业率或将二次冲高至6.2%,经济增速没有回到合理区间带来的次生风险使失业情况难以好转。”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指出。
“因为我们是理工科院系,往年学校会组织大型企业来批量招聘,但今年定向招聘的人数明显变少。再加上海外疫情比较严重,很多打算继续在海外深造的学生转向就业。就业压力一下子变大了,政府和学校考虑到这个情况,决定为今年考取选调生的同学保留两年应届毕业生身份。”武汉市某985院校招生处老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而即便是在岗人群,也存在就业不充分等诸多隐忧。“就业率的改善更多是从宏观层面考虑的,但也存在我这种在职拿底薪的情况。”成都一企业前员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年后一部分同事是上班了,还有一部分像我这样一直在等返岗消息的。但一直没等来,我每个月只有底薪,最后还是选择了主动辞职。”
刘爱华表示,下一步,将按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住市场主体的同时,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强就业帮扶,鼓励新业态就业和灵活就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等。
供给端恢复快于消费端
保就业需要市场的深度修复。
“目前从横截面看,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刘爱华谈道,在供给端,生产组织方面体现的是集中决策,需求端更多是分散决策,所以政策的见效有不同。同时,在供给端内部,工业的回升要快于服务业的回升。
数据显示,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1603亿元,同比降3.1%,降幅比前5月收窄3.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受政策效应带动强势恢复。6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3%,修复节奏和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前述资金被全部用于补短板的重大建设。
“当前我国仍将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但鉴于消费端修复仍待时日,基建对提振经济效力更加明显,而下半年这一带动效应仍将延续。此外,新基建成为新一轮投资关注重点。”财信宏观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认为。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开复工建设推进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新基建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有望迎来小高峰。虽然新基建有技术门槛且面临投资多、时间长、见效慢等问题,但将陆续成为未来投资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
不过,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消费。“目前经济形势下,想要稳住经济急需扩大内需。其中,扩大消费是重要因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降11.4%。
刘爱华认为,这项数据说明目前消费恢复依旧面临制约。“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消费便利性在逐渐改善;同时,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优化。但即便如此,也要看到上半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增长下降1.3%,所以下半年对消费能力的培养要下更大气力。”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企业利润上升、调查失业率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消费需求将自然修复,但难以一蹴而就,餐饮等线下消费行业恢复元气仍需要耐心。”李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