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定位大湾区氢能中心
广州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定位大湾区氢能中心老黄历显示2020年端午节的前日6月24日那天宜订盟开市。6月24日上午,山东省氢能产业规划终于面世,补齐了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老黄历显示2020年端午节的前日6月24日那天宜订盟开市。
6月24日上午,山东省氢能产业规划终于面世,补齐了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6月24日下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下称《规划》),向业内画出了广州市氢能产业十年蓝图。
一天之内,两个重量级地区同时发布十年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氢能产业将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山东省是氢能产业公认的带头大哥,有基础、有特色、有积极性;而广州市起步晚,氢能产业基础相对弱,这二者似乎没有可比性。实际上,作为4万亿级的超级都市圈门户城市、有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市与佛山模式不同,广州市更像是氢能产业趋势追随者,踩点进场,择机而动。
然而,从《规划》内容上看,广州市明显是后来者居上,有备而来,出手不凡。虽然是个市级产业规划,却直接瞄准和定位大湾区枢纽和中心地位,这让《规划》在产业格局、目标、执行力度上并不比山东省级规划逊色。氢云链认为广州《规划》更像广东规划雏形,以广州为支点,背后想要撬动的是广州市圈和大湾区的氢能大时代。
针对广州《规划》披露的内容和亮点,氢云链在第一时间做了解读和简要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目标:直接定位大湾区枢纽和中心地位
(1)定位南部枢纽、五个中心、全产业链发展目标。《规划》明确将广州建成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成为大湾区氢能研发设计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构建氢能全产业链。
到2030年,建成集制取、储运、交易、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
(2)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规划》还提出将重点建设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
《规划》有十年内占领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的的决心。氢云链认为,佛山领跑的位置如何超越并不是太大难题,佛山本来就属于广州都市圈成员,与广州更多是产业如何协同和市场如何分工关系。广州未来更可能面对另一个4万亿级的超级都市圈的竞争,即深圳城市圈的潜在竞争。虽然目前深圳表面是佛系观望状态:无站、无车、无政策。算得上是国内那些有基础、无特色、无积极性的代表城市。但深圳产业创新基础雄厚,又一向是话少能打的狠角色,只要机会窗口还在,深圳城市圈后续参与竞争的压力就不容小觑。
二、发展阶段:200到2000亿,三阶段实现产业十倍飞跃
(1)2022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重点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示范应用。具体措施包括:环卫领域新增、更换车辆中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低于10%;公交、物流、工程服务、仓储、港口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不低于30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在公务用车、出租车等领域示范应用达到百辆级规模。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200亿元以上。
(2)2025年初步建成广州氢能枢纽、产业集聚中心和比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氢能运营中心。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广州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的1~2家。公交、环卫领域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低于30%,燃料电池乘用车实现千辆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600亿元以上。
(3)2030年广州市将建成集制取、储运、交易、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与电力、热力等共同支撑二次能源供给。具体措施包括:建成大湾区氢能研发设计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燃料电池固定发电系统在储能、备用电源、分布式能源和冷热电联供等领域的装机量累计5万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空等领域的装机量累计超过10万套。建设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不低于10座,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
三、规划布局: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
(1)“一核”为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将大力推动氢能项目和人才集聚,建设氢能创新研发中心,集中布局氢能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检验检测项目;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燃料电池运营示范区,强化氢能应用示范,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设成为氢能产业创新核,形成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选址广州石化相邻地块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打造广州国际氢能产业集聚区。同时,穗港科技特别合作园飞鹅岭地块打造湾区氢谷,建设氢能创新创业中心。
(2)“一枢纽”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将探索氢能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氢能交易商品化,率先打造全国“氢能价格交易指数”。拓展氢能产业应用场景。结合南沙国际科技创新区域优势,为氢能产业注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基因,激发氢能全产业链的要素活力。
(3)三个基地分别为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其中,番禺主要依托广汽集团番禺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打造番禺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制造基地;依托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番南变电站地块打造番南产业园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则打造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基地。白云则打造白云燃料电池环卫专用车制造基地,逐步形成全系列、高质量、高标准的氢能源环卫车辆。各区、各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利用各自优势发展氢能产业,推动示范应用。
四、政策亮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同步发展,探讨广东产业市场化发展新模式
(1)强调能源结构改革,首次将氢能引入广州能源系统。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规划》在国内首次将氢能引入广州能源系统。在发展燃料电池产业同时,强调利用氢气来源的多样化,推动氢能与电能互补支撑、氢能产业链与电网的有机融合,实现我市能源系统多种能源的互联互通,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系统变革。
(2)氢能牵头单位由石化、电力企业引领,燃料电池产业由车企企引领。广州明确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思路。针对锂电和氢电产业平衡发展方面,《规划》针对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交通领域占比最大,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的交通工具排放严重等问题,结合广州公交领域已全面实现电动化的发展现状,明确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共同解决城市交通污染难题。这个增量改革思路在全国有启发意义。由石化和电力企业牵头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增加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也保障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顺利发展。
(3)探索建立氢能交易平台,打造全国“氢能价格交易指数”。《规划》提出以南沙小虎岛建设氢能枢纽,将电厂、石化、变电站等制氢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南沙海运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打通氢能交易渠道,实现氢能交易多元化并兼顾对产业提升作用,探索建立氢能交易平台,打造全国“氢能价格交易指数”。氢云链认为,由市场价格引导资源分配和促进产业发展,探讨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体现了广东特色。可见,《规划》实现了广州市千年贸易之都的市场文化和大湾区建设数字经济高地目标的相互融合。
(4)制定重点任务保障清单,探索金融支持发展模式。为保障目标实现,《规划》从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检测认证体系、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强化金融支持服务等六个方面制定重点任务清单,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从媒体公开信息看,目前广州市从产业链各环节着手,近期就谋划了约50个重点产业项目和50个加氢站项目,支撑产业快速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和推广应用局面。此外,《规划》内容与广州高新区发布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具体办法(“氢能10条”)相互映衬,分别从宏观和企业两个不同层面来有序推动氢能产业布局和发展。
总结
广州《规划》亮点颇多,符合广东文化和产业发展模式。独特处在于:一是行动快,效率高,宜执行。在黄埔区、开发区提出“氢能十条后”,广州在市级层面迅速跟进,快速完成了讨论、调研和文件撰写工作。二是首次从能源高度做氢能产业布局。燃料电池汽车只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一个成熟应用,从能源结构变革角度打造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示范意义重大,为后期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率先探索了氢能金融和商业化发展模式。利用南沙区域港口贸易便利优势,抢占国际氢能要素流通、定价和交易高地,为国家氢能出口奠定基础,这符合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定位,也体现产业布局者眼光和格局较高。
上一篇:山东:推动氢能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