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
国民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连续2个月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降幅和固定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连续2个月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降幅和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降幅均连续收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降。未来,推动经济持续复苏也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不过,当前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5月份,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工业生产继续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市场销售逐步回暖,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
经济运行总体符合预期
“从5月份数据看,国民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态势,总体符合预期。”付凌晖说。
从供给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正增长。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提高至73.2%。从相关指标看,5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加快,服务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由降转升。
从需求看,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6.3%,比前4个月收窄4.0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降幅收窄5.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投资均由降转升。
从新动能看,数字经济持续升温,“直播带货”等异常火热,助力网上零售加快发展。前5个月,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比前4个月加快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前4个月加快2.6个百分点。5月份,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集成电路圆片、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
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回落较多带动消费价格涨幅回落,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持平。
此外,企业复产率继续提升,5月底6月初,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服务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比4月底提高2.9个、9.2个、7.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保持平稳,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6%,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6%,均连续3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尽管5月份主要指标继续改善,但从当月看不少指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从累计看多数指标仍在下降,表明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经济还未回归正常水平。”付凌晖表示,当前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需付出更大努力。
服务业生产形势明显改善
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4月份为下降4.5%。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首次实现正增长,表明服务业生产形势明显改善。
付凌晖分析说,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负转正,一是信息、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较快增长对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合计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1个百分点。5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9%,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1%。二是交通运输业由降转平。5月份,货运量同比增长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由上月同比下降5.0%转为持平。三是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势头明显。5月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4.5个、12.0个、4.1个百分点。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复苏态势有望持续。不过,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是制约服务业稳定恢复的主要因素。”付凌晖表示。5月份,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1.7%,餐饮收入额下降18.9%。5月底6月初,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比重仍低于60%。
持续复苏有较好基础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推进,中国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付凌晖说。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5月份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7.7%,收窄4.0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实现了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5%,收窄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6.3%,收窄9.8个百分点。
“二季度经济恢复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困难挑战,经济增长能否转正还要看6月份经济恢复情况如何。”付凌晖说。1月份至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4.8%。据预测,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一季度下降26.9%。
付凌晖表示,从后期情况看,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一是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二是宏观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今年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将继续支持后期经济恢复。三是新动能持续壮大,将有力支撑经济发展。
上一篇:能源巨头NEC计划退出储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