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核工业新基建”发展需快马加鞭
【两会专访】“核工业新基建”发展需快马加鞭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快速增长,自主先进核电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核能科技创新能力及安全性和经济性持续提高。从自主创新到产业应用,再到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核电装机快速增长,自主先进核电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核能科技创新能力及安全性和经济性持续提高。从自主创新到产业应用,再到竞争力提升,核电产业迎来做大做强的“窗口期”。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看来,我国核工业当前正处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是我国走向核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能源报:如何理解核工业的“第二个春天”?这一阶段将持续多久?
王寿君:上世纪50年代,我国建设“五厂三矿”搞“两弹一艇”,全国大力支持核工业发展,这是核工业的第一个春天。相对“两弹一艇”第一次创业时期而言,当下的核工业作为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要在新形势和要求下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核工业进入第二个春天的积极信号。不过目前,这“第二个春天”尚处“早春”,发展正在起步阶段。
这个春天持续多久?从核电发展角度看,核电机组从建设、运行到退役前后跨越约一百年。核电需要核燃料,将带动核地质矿业、核燃料体系等核工业产业链的发展。从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来看,国内高温气冷堆、快堆等第四代反应堆的建设均已启动,聚变堆可解决人类能源终极问题,现在也逐步向前推进。从核电“走出去”角度看,我国核工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海外市场也进一步扩大。可以说,我国核工业一直在往前走。
中国能源报:您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呼吁建设高温气冷堆,提案初衷是什么?
王寿君: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而高温气冷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蒸汽供应系统,属于第四代核电技术,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
呼吁建设高温气冷堆,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目前国内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作为全球首座将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项目,这个示范工程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后续项目建设将极大促进我国先进核能技术发展,推动“中国创造”“走出去”,满足海外市场的推广需要。
第二,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需要。以落地黑龙江为例,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及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集中供热比例提高,当地能源缺口将高达3400万吨标准煤。如果在供暖负荷中心附近建设一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热电联产机组,可保障1100万平方米建筑的六个月供暖,提供200℃-500℃范围的工业蒸汽,以及每年高达45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满足工业蒸汽、采暖供汽和发电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第三,是带动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高温气冷堆采用模块化设计,对设备需求量大,且主设备制造周期长、精度高,需要强大的工业制造加工体系做支撑。位于黑龙江的中国一重等制造企业,恰好具备雄厚实力。这样一来,既可解决高温气冷堆主设备长距离运输的问题,也可拉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中国能源报:如您所言,核电项目对带动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意义重大。依托最新提出“新基建”战略,核电装备如何更好发展?
王寿君:数字化是保证核工业安全高效建设、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仪控则是数字化的核心,是核工业的大脑神经控制中枢,对核工业安全高效运行和核安全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包括投运核电机组在内的核工业数字化仪控,仍以国外进口品牌为主。在建、拟建的核电机组仪控国产化工作虽已迈出一大步,但核心技术较国外先进技术仍有差距,特别是中高端芯片、仪器仪表、分析仪表等关键部件仍为进口品牌,核心的数据库技术、核心算法和安全管控软件也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外。
此外,核电机组平均寿命一般为60年,仪控设备平均寿命约为15年,对现役运行核电机组数字化仪控改造的任务紧迫且繁重。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对核工业产业链造成一定影响。上述因素,均在倒逼我国核仪控的安全自主可控和国产化进程。
根据“新基建”战略布局,其范围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正是我国核工业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核工业新基建”发展恰逢其时,更需要快马加鞭。
中国能源报:对核工业数字化转型,您有何建议?
王寿君:历经多年积累,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仪控行业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具备推进核工业数字化和装备国产化的基本条件。建议相关部门能对核工业数字化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核工业实现先进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设立专项资金,研发核工业数字化产品。
上一篇:【两会专访】煤矿粉尘亟待科学防控
-
“国网电动社会桩开放平台”项目正式启动2024-08-16
-
加速新基建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国网什马与滴滴青桔达成战略合作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