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减煤!第一用煤大省再上“紧箍咒”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5-06 08:05:09
热度:

减煤!第一用煤大省再上“紧箍咒”从“为煤而困”走向“科学压煤”作为煤炭生产大省,山东因煤而兴,同样为煤而困。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

从“为煤而困”走向“科学压煤”

作为煤炭生产大省,山东因煤而兴,同样为煤而困。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该省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传统工业占比高达70%、火电装机量及发电量居全国第一,进一步导致以煤为主的局面根深蒂固。其中,煤炭消费还呈现“不均衡”态势,越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煤耗水平相应越高,鲁北、鲁中、鲁南等地区更加依赖煤炭。

除了基础薄弱,山东还曾出现瞒报减煤数据等情况,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直指其“能源结构调整乏力”。彼时,督察组发现,该省煤炭消费总量被瞒报3700多万吨,与2017年减煤2706万吨的公开数据,及“完成国家下达减少2000万吨的目标”严重不符。也正因此,山东减煤备受多方关注。

“更加偏煤的能源结构、更加偏重的产业结构,让山东控煤的难度和压力更大。”一位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向记者坦言,山东面临的挑战,正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问题浓缩版、难度升级版。

基于上述现实,山东从去年起层层加码。2019年7月以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清洁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山东省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总体方案(2019-2020年)》等多份文件发布,以2018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为基数,重新核查数据、制定目标。到2020年底净减煤炭3700万吨,记者粗略估算,相当于压减10%左右的煤炭消费量。

“减煤不再只是发发文件。为压实责任,省里要求发改、环保等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督导专办,严防再出现瞒报等不实情况,同时提供合理化指导,杜绝‘一刀切’现象。”许崇庆表示,相比此前,山东已走上“科学压煤”的道路。

严控高耗能产业是关键 也是难点

通过压减高耗能行业产能、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措施,减煤工作有序推进。但同时,一系列挑战并存。

短期来看,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客观上增加工作难度。许崇庆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开工受限,用煤量随之下降。下游需求一旦恢复,如何防止煤炭消费大幅反弹,还需提前思考对策。另一方面,疫情导致今年供暖季延长1个月左右,相比往年,供暖耗煤呈净增加,如何消除这部分影响也是现实问题。

“我们积极借助余热余压等非煤供热手段,破解供暖需求的增量,尽可能消除不利影响。”许崇庆称。

从长远看,严控高能耗项目是重中之重。“山东的工业品种齐全,产业结构长期偏重。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高耗能产业上得快,且以中小型规模居多,集中度不高。尽管其发展迅速,在一定时期内带动经济发展,但也埋下隐患。”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煤控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杨富强表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低效率、能耗高的产业逐渐暴露出发展内劲不足,导致山东为煤而惑。“压减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及落后产能用煤是关键,这些产业辉煌一时,压减阵痛也将非常强烈。”

许崇庆也称,山东已明确严控高耗能产业、优化能源结构的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企业仍存有惯性思维,或因面临生存压力而不愿减,或出于自身利益而不接受、不配合。压减之后,如何安置员工就业、偿还企业贷款及再发展等后续问题,均需要妥善解决。

上述发改委专家还提出,山东需处理好煤炭减量替代与区域能源转型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未来如何满足能源消费增量?以哪些形式替代燃煤发电?能源品种改造成本又是多少?减煤,不仅仅是一减了之。”

效益与效率“双线”出发 实现减量替代

不可否认,减煤会给部分高耗能企业带来一定损失。但当前正值‘十三五’收官的决胜期,今年不压,进入‘十四五’时期压力更大。减煤不是束缚企业发展,而是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压减任务,同时提升产业竞争力。”许崇庆进一步称。

许崇庆透露,山东已建立第三方帮扶机制,对高耗能企业展开能效诊断,“一企一策”落实压减方案;对年消耗万吨标煤以下企业,实施单位能耗效益产出综合评价。从效率和效益“双线”出发,分类改造现有工业企业,实现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

“对于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影响甚微,甚至可不受影响;能耗高、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企业,则需要转型提升或直接退出。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既可有效推动煤炭减量,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途径之一。”许崇庆称。

杨富强建议,在严控新增高耗能项目、压减高耗能行业产业的同时,钢铁、焦化等传统“用煤大户”,要向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从根本上减少对电力的结构性需求,由此降低煤耗。“例如,电解铝作为工业重要的原材料,带动下游一大批关联产业。若单纯压减,相关产业必将受到影响。转变旧的思路、寻找新的增长点,才可有效解决煤控难点。”

记者了解到,山东将推动煤炭消费指标向优质高效项目倾斜。新、改、扩建项目一律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今年底前,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不再新增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为扩大非煤替代,将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风能太阳能、核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2020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电装机达到3338万千瓦左右,有效降低火力发电比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