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局良好
河北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局良好“很多年没见的斑海豹又出现在秦皇岛渤海湾近海区域,栖息的鸟类也比往年增多。”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副调研员曹现锋是位&ld
“很多年没见的斑海豹又出现在秦皇岛渤海湾近海区域,栖息的鸟类也比往年增多。”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副调研员曹现锋是位“老海洋”。他跟秦皇岛1805平方公里海域已经打了26年交道,“2019年,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100%,北戴河8个主要浴场旺季连续监测Ⅰ类水质的天数达99.4%,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最好成绩”。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为加快改善渤海生态环境状况,减少污染物入海量,河北省坚持陆海统筹,试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强化陆源污染管控,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局良好。
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
为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量,河北对所有入海河流实施全流域系统治理,落实“一河一策”,逐河明确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措施及责任清单,增加“好水”入海量,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沿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实际用水量进行动态监测,设定预警红线。
同时,河北省生态环境部门在全省49条入海河流设置了101个监测断面,开展水质监测。监测结果实行月全省通报制度,对断面超标严重的实行约谈问责、扣缴生态补偿金等措施。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民说:“通过建立入海河流水质监测考核体系,增强了沿海三市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主体责任,河北省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河北省13个国考、省考入海河流入海口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水质目标要求。”
在整治入海河流的同时,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积极组织沿海三市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目前,已配合生态环境部完成了沿渤海区域入海排污口三级核查。综合运用排查结果,河北要求沿海三市强化执法监管,实现工业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排放。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日排水量100立方米以上的直排海污染源监测结果,河北省的污染源全部达标。
试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对于海洋来说,80%以上的污染物来自于陆源。”在曹现锋看来,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胜败取决于能不能控制住岸上的污染源,尤其是涉氮污染物排放。过量的氮,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爆发赤潮。
2019年,河北省在秦皇岛市开展总量控制制度先行试点,指导秦皇岛市制定出台《海域水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同时,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加强涉氮重点行业总氮排放指标控制的通知》,对16个涉氮重点行业落实行业总氮指标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总氮排放总量,实行总氮排放监测上报制度。
为确保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河北全面推进沿海三市16个涉氮重点行业固定污染源治理。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郭电光介绍:“一方面开展清理整顿,严厉打击16个涉氮重点行业企业中无证排污行为,对问题严重、达标无望的企业,依法关停。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排污许可证总氮许可排放量,确定对应行政区域涉氮行业总量控制指标。”
严控新增总氮排放。据了解,今年年底前,河北省将全部完成涉氮重点行业国家版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新、改、扩建涉及总氮排放的建设项目,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指标减量替代,并在相关单位排污许可证中严格落实。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减轻陆源污染负荷,河北省畜禽养殖业治污水平显著提升,沧州、唐山、秦皇岛市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99.22%、97.5%和99.38%;黄骅市、唐山丰南区开展了海水养殖尾水综合治理试点,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生态修复再造蓝色海湾
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修复。秦皇岛西50公里处,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七里海,经过治理修复再次恢复了勃勃生机。
“这里曾经遍布养殖池和水产大棚,大量围海养殖导致潟湖日益变浅、底质变差,大部分湖底出现裸露。”曹现锋亲历了七里海的变迁,清淤疏浚、退养还滩、拆除违建……经过一系列整治,如今的七里海湿地,养殖池和大棚已不见踪影,草木繁盛了,一度绝迹的丹顶鹤、天鹅等保护鸟类,重返栖息“故里”。
加强渤海海岸线生态修复,秦皇岛市449.7公顷七里海潟湖生态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养殖户退养工作,220公顷岸线土方主体工程已完工;秦皇岛市金屋至浅水湾浴场侵蚀岸段沙滩修复工程完成修复3.5公里。
高建民表示,今年,河北省将持续推进渤海海岸线修复,清除向海一侧1公里范围内的违法建筑物,恢复和拓展海岸基干林带范围,确保全省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秦皇岛市整治修复岸线新增14公里;加强河口海湾和滨海湿地综合整治修复,到年底,渤海滨海湿地修复规模不低于800公顷,以生态修复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上一篇:白鹤滩:世界最大反拱型水垫塘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