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扫盲”|“新基建”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4-15 09:02:17
热度:

“扫盲”|“新基建”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央关于新基建的部署逐渐深入,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新基建”一词曾多次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被提及。即使是

近年来,中央关于新基建的部署逐渐深入,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新基建”一词曾多次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被提及。即使是在今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资本市场中,也同样热度不减。4月10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处主办,国际合作中心党总支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协办的党务业务融合系列讲座于线上视频形式展开。会议邀请到了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和中制智库院长新望院长作为嘉宾。会议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处处长景朝阳主持。

新基建是新时代大厦的奠基石

当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滚滚而来,伴随着新冠肺炎大流行,我们站在历史的节点上,而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际上是在各个国家在互相较量。徐锭明认为,新基建是属于新时代的核心地位。他表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基础设施,新的产业革命需要新的基础设施,而新的基础设施支撑着新的产业革命。徐锭明认为,现在的人类正在进入智业社会,新基建就是智业社会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货币,建设数字城乡,营造数字天下,移民数字王国,培育数字公民,这是未来大方向。他将未来的社会总结成工业4.0+社会5.0+全球化2.0+智慧经济,新基建是与之相对应的。他认为,中央决定要推动新基建是时代的转换,实际上全世界已经走入智业时代了。

新基建要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

新基建的建设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徐锭明认为,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的调整巩固,加强完善。根据现实世界的发展情况,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两者不可缺,互相弥补。

如何做好新基建呢?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徐锭明认为,做好新基建首先要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法制来推动新基建的建设;第二,做好新基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不仅是为人服务的,更是为人心服务的。第三,新基建要脚踏实地,不能搞假大空,更不能搞成豆腐渣工程。

完成新基建要扫三盲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徐锭明认为,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抓住当下传承根脉就要求全体中国公民必须提高科技素养。

徐锭明提出,要完成新基建关键要扫三盲。第一,要扫文盲。他表示,未来文盲不再单纯是不认识字的人了。根据联合国对文盲的最新定义,文盲是指不识字的人、不能读懂知识经济社会符号的人和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交际的人。他认为,未来将进入后育文化时代,年轻人是我们的老师。第二,扫科盲。徐锭明认为,要完成新基建就要紧紧跟踪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脚步,千万不能沦为新的“科盲”。第三,扫美盲。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好的工业设计能够帮助中国的产品卖出好的价钱,进而立足于世界。

三盲不扫,现代化建不成。徐锭明表示,我们要学习中央精神,提高八大本领,既要政治坚定,又要本领高强。

除此之外,徐锭明还提出,人民还需要新的三高,分别是生态的高颜值,发展的高素质和生活的高品质。而这三者没有新基建就无法实现。

“新基建”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演讲伊始,新望院长向我们纠正了一个概念,新基建一词在中央正式文件中被叫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表述不同,这两个名称所代表的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中央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总共涉及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和大数据六大领域。新基建是由一些媒体和学者归纳总结出来的流通词,主要包括了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在内的七大领域。

对于其中的差别,新望认为,还是应当严格地按照中央会议精神表述,不要轻易地把新基建代替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提到,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新望认为,5G投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都是些风险较大的项目,更应该放到民间投资里面去。领域内要具体的分析,有一些超过市场需求的要谨慎,而且投资主体,我们讲新基建的时候马上讲财政政策,投资主体一般是国家。实际上这几个领域,应该既有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也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不能一讲新基建就认为是国家的事。

另外,新望认为,我国在疫情发生后把公共卫生和应急保障增加为新基建的一部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疫情发生后,对新基建要有新的理解,如果说2018年讲新基建是为了稳投资的话,现在的新基建一定要和应对疫情、救民生等当下最紧迫的事情联系起来。

启动消费端

疫情以来,中央总共开了10次常委会议,为中国的防疫工作指明了方向。最近的一次的常委会议更是如此,针对的是国际严峻形势对中国的冲击,重点强调了三点:第一,要在疫期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第二,要严守底线思维;第三,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此,新望院长提醒大家,其中释放出的重要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我们的新基建一定要着眼这三点,把这些内容充实进去,他说道,目前由于疫情的突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东南沿海的产业链断裂,致使一些中小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把应急状态和新基建结合起来。

“新基建”应当围绕新消费和新制造发力

在此背景下,说到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新望院长给出了四点判断:

第一,未来中国可能会形成一个去全球化的高潮,而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会形成一个去中国的高潮;

第二,中美两国进入到一种不可逆的对抗轨道;

第三,中国经济会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

第四,中小企业和老百姓的生活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一部分的经济蛋糕可能要变小,一部分的经济存量可能要灭失。

新望表示,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就应该根据疫情之后产生的新的消费方式、新的制造业、产业发展方向来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未来的消费和制造究竟有哪些,新望院长帮我们总结了六个方向,一是,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设备;二是,宅消费;三是,云上生活日常化,OTO、网上办公等;四是,AI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传统产业通过云大物移智,进行改造升级;六是,非接触产业和连接类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