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国家统计局:有机会弥补前2月经济损失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20-03-25 06:00:18
热度:

国家统计局:有机会弥补前2月经济损失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经济发展领域也传来好消息——3月份以来,我国发用电量明显回升。3月17日,全国全口径发电量179亿千瓦时,较

   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经济发展领域也传来好消息——3月份以来,我国发用电量明显回升。3月17日,全国全口径发电量179亿千瓦时,较2月底提高10.8%,较去年同期增长1%,日发电量实现今年春节以来首次正增长。


 

  此外,多个重要指标也显示出各行业生产秩序正逐步恢复: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截至3月16日,全国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超过60%……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撰文指出,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工业生产正逐步改善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发电10267亿千瓦时,日均发电171.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其中,火电同比下降8.9%,水电下降11.9%,核电下降2.2%,降幅显著。

  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今年1~2月发电量因疫情影响下探一事引人关注,各界都期待发电量指标能尽快恢复正常。从最新披露的指标看,这一趋势已经发生。

  3月17日,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179亿千瓦时,超过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全国日均发电量。电力生产的“最低点”已经过去。

  无独有偶,3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3月16日调度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明显高于2月底的162亿千瓦时,上升9.9%。

  她还介绍,从电网企业监测的用电情况看,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已达到去年正常水平,医药、化工、电子行业用电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九成以上,钢铁、机械、纺织行业用电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

  来自电力企业的数据也显示出这一态势:2月24日17:45,随着三峡电站7号机组并网发电,电站机组总出力超过1000万千瓦,全站出力创春节以来新高。25日全天,三峡电站日发电量达到1.8亿千瓦时。

  中国广核(2.900, 0.00, 0.00%)近日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因疫情影响,全社会用电需求有所下降;随着全社会复工逐步恢复,用电需求好转,公司发电量逐步提升。

  不少分析人士也指出,从一系列与发电有关的高频数据看,3月份发电量呈现出明显回升趋势。

  光大证券(10.950, 0.00, 0.00%)分析师于鸿光称,3月以来,6大发电集团沿海电厂煤耗显著回升,煤炭库存可用天数环比下降。此外,国家发改委明确特定电力用户阶段性降低电价,有利于鼓励企业复工复产。预计随着疫情进一步控制,社会生产恢复,后续电量增速有望改善。

 

  海通宏观分析师于博也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1~2月发电量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大幅下滑至负8.2%。3月中旬六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降幅较上旬收窄至负16.8%,而汽车、钢铁和化工等主要行业开工率普遍回升,也都指向工业生产正逐步改善。


 

  疫情过后消费需求有望回补

  近期发布的不少行业运行情况也显示社会生产和服务正在回归正轨。

  3月19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朱小良介绍,随着疫情的缓解,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也在稳步复苏,截至3月16日,全国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超过60%。与此同时,全国96.4%的市场已恢复营业,肉菜交易量比2月初增长超过50%。

  在服务业领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多个行业正在稳步恢复营业。根据上海市的数据,截至3月19日,上海餐饮行业加速复工,复工率达到70%;在安徽省,截至3月17日,全省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复工率已达96.4%,市场销售正在逐步恢复;在广东深圳,3月中旬数据显示,全市餐饮行业复工9.9万家,复工率约64.3%。

  在制造业领域,3月16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

  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也使得疫情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干扰有望降到最低。

  3月23日,盛来运发文指出,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春节在1、2月份,春节前后约有20天企业生产活跃度不高,加上部分寒冷地区不易施工,导致1~2月份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主要指标占全年比重较小。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盛来运还着重强调,汽车、服装、金银珠宝、日用品类等商品消费以及一些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只是被暂时抑制或冻结,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