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取暖与城市能源转型越来越“亲密”
清洁取暖与城市能源转型越来越“亲密” 伴随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加快实施,来自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2+26”重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75%,超
伴随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加快实施,来自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2+26”重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75%,超额完成中期目标。
在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下,现如今冬季清洁取暖已成为城市能源转型与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三年试点示范期进入尾声,下一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应如何可持续推进?采暖需求日渐迫切的南方地区又该探索何种模式的清洁取暖?围绕上述话题,近日,在京召开的南北地区清洁供暖差异化研讨会上,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
清洁供暖关乎城市能源整体变革
“截至目前,以北京为主的‘2+26’城市清洁供暖,对大气污染治理与城市能源转型发挥了显著作用。”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指出。
以北京为例,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20年,特别自2013年以来,该市通过温暖与蓝天并重推动燃煤压减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市平原地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燃煤锅炉已基本实现“清零”,电力、燃气等清洁优质能源占比超过96%。2019年,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一级优的天数显著增多,达到187天,占比首次超过50%。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伴随着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快速推进,除传统的“煤改气”、“煤改电”之外,余热利用、地热、光热、甲醇、光醇互补、燃气热泵、核供热、生物质锅炉供暖、垃圾锅炉供暖等各种因地制宜专注于清洁能源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亦成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发展的有力补充。
“清洁供暖与我国能源转型和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目前,全国各地严重依赖煤炭的情况仍有待改善,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都应该把清洁供暖看作为城市能源系统尤其是供暖系统自身的变革。”韩文科认为。
韩文科进一步指出:“清洁供暖,不是简单地替代煤,而是要通过推动能源革命,尤其是生产端、消费端的革命,催生出更多新的适应未来能源系统的清洁供暖技术和模式,最终在城乡地区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清洁供暖系统和清洁能源系统。”
冬季清洁供暖一头牵着碧水蓝天,一头牵着百姓冷暖,应是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协同的结果。在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看来,清洁供暖作为城市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着重考虑如何提高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性。“技术变革是加速发展的驱动力,清洁供暖解决方案要把技术的颠覆性和突破性进展作为最重要的支撑;与此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推进都需要有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这就要求站在顶层设计层面,统筹考虑政策措施与市场需求推进,避免出现返煤现象。”他说。
南方地区有望成采暖面积增量主力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曾指出,截至2019年9月,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达到50.7%,已超过50%这一规划目标,相比2016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替代散煤约1亿吨,大大超出规划预期的7400万吨。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高歌猛进发展的同时,近两年,南方地区冰冻雪灾频发,气温屡创新低,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供暖区域已遭到诟病,供暖边界南移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城市采暖工作推进亦大有加快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供热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南方夏热冬冷地区居民供暖需求日益旺盛,能源和经济问题已不再是制约供暖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指出。
记者梳理资料时发现,我国南方城市诸如武汉、合肥、长沙等城市的部分城区,已先前开始进行探索集中供暖,如武汉启动了由地方政府主导推动的“冬暖夏凉工程”,合肥由最开始的解决工业供热也已逐渐发展为目前的区域集中供热。此外,不少南方城市也开始启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
有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30年全国新增12亿平方米的采暖面积中,南方地区高达8亿平方米,对全国总采暖面积增量的贡献将达到2/3。
南北取暖需分而治之
作为北方地区的主流供热模式,大规模集中供热是否同样适用于南方地区?对此,不少与会专家均给出否定答案。
测算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城镇需要供暖的住宅按7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全部采用集中供热,每年就要增加7200万吨标煤。目前我国建筑总能耗约为9亿吨标煤,这意味着能耗增幅将达到8%。这无疑会让目前紧缺的能源更加不堪重负。
“如果南方复制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会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也曾强调。
南北方地域环境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用热需求也是大相径庭,与北方地区供暖呈现为刚需不同,“南方地区采暖期短、负荷小,呈现为‘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间歇运行模式,更适合供暖方式多样化。”刘荣指出。
在刘荣看来,北方地区供暖需求量大且稳定,适宜集中化、系统化,应以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率提升为主,建筑节能改造也是重要环节,离不开政府行政管理;而南方供暖是个性化需求,特点是区域化、分散化、多元化,应该以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为主,宜于市场化模式运营。
对此,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陈焰华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南方夏热冬冷地区应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路线。“夏热冬冷地区科学合理的供暖技术路径应在建筑冷、热用能科学配置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结合,实现区域能源供应的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实现各种能源的平衡、互补,以发挥综合效益。”
在陈焰华看来,南方地区不是不可以开展集中供热。“如果夏热冬冷地区能依据工业生产的需要,对新建热电联产电厂进行合理布局,统筹考虑现有热电厂,就可实现对周边地区建筑的夏季集中制冷与冬季集中供热。”(■本报实习记者 张胜杰)
上一篇:清洁取暖补贴政策需调整
-
不仅是润滑油 更是低碳环保先行者 嘉实多坚持用创新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