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煤”为何难配“好炉”
“好煤”为何难配“好炉” “河北农村及小城镇人口约4000万,涉及近1557万户家庭,是不折不扣的清洁取暖改造大省。目前,全省待改造的余量仍有800多万户。若全部按照
“河北农村及小城镇人口约4000万,涉及近1557万户家庭,是不折不扣的清洁取暖改造大省。目前,全省待改造的余量仍有800多万户。若全部按照‘煤改电’‘煤改气’思路,以平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计算,折合电力需求6000万千瓦、天然气用量103亿立方米,仅基建投资一项就分别达到4000亿元、3000亿元,资源需求量和改造投资量惊人。”在近日的一场行业会议上,河北省农村能源协会会长边志敏算了这样一笔账,直指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严峻态势。
“煤改气”“煤改电”无法满足需求,谁来做替补?《河北省2019年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提出,在推进以气定改、以电定改的同时,继续抓好洁净煤兜底;在不具备改气改电条件和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推广洁净煤和新型炉具,把污染排放降到最低。根据目标,今冬河北全省洁净煤取暖将覆盖511.92万户,保供洁净型煤、兰炭、优质无烟煤等765.07万吨。由此不难看出,煤炭仍是取暖的主力之一。
采暖季现已过半,洁净煤取暖推广情况如何?用户反响好不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探访了河北承德、定州等地。
有的反映“除了暖和,烧水、炒菜也很方便,还耐烧”,有的则反映“烧着无烟煤,炉子周围一圈却满是炉灰”
2019年12月下旬,在承德市围场县海字村,记者随机走进村口一户人家,主人朱景军正在给采暖炉封火。“中午一上太阳,要是再烧炉子,屋里热得待不住人。先把炉子关上,傍晚再添一次煤,一晚上温度都能保持20多度。100多平方米的屋子,一天加2次,总共5斤煤左右,差不多就够用。”
院子一角,堆放着一袋袋包装好的煤球。不同于大块散煤,这些煤球呈椭圆形,乒乓球大小,包装袋上写着“兖矿蓝天环保洁净煤”的字样,并标出了多项煤质参数——发热量>20.9MJ/kg、挥发分>12%、含硫量≤0.75%……“今年是村里统一买煤、统一配套炉具。用起来的确干净,你看这些瓷砖,快两个月没擦了,还是很干净。”朱景军指着采暖炉四周的白色墙面说。
在北距海子村15公里的广字村,村民刘学林也是最早使用洁净煤的用户之一。刘学林打开他家的炉膛,火苗“呼呼”蹿了上来:“这种煤好点,一张报纸就能点着一个炉子。除了暖和,烧水、炒菜也很方便,还耐烧。”
但“干净、好烧”并非村民的一致感受。在紧挨着刘学林家的另一户村民家中,记者看到烟囱冒出阵阵黑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烧的同样是洁净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走进农家小院,记者发现,虽也在使用洁净煤,但这户人家配套的专用炉具却被闲置在院子角落,连包装都没有拆。“我们此前买的炉子还没用多久,想等等再换。新炉子是村里统一配的,反正有补贴,自己也没花钱。”
据了解,因为成分不同,煤质差异很大,我国煤炭大致可分为10大类,各类煤炭都有自己的特性,用途不同,利用方式也各异,洁净煤的使用也是如此。“好马配好鞍”,只有在使用配套专用炉具的前提下,洁净煤清洁、高效的特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但记者走访发现,上述“用着新炉具、烧着劣质煤”的错配现象在多地密集出现。更有甚者,部分村庄将洁净煤摆放在显眼位置,以备环保部门检查,但实际使用的仍是价格便宜但污染严重的散煤。
与此同时,“烧着优质煤、用着旧炉具”的错配现象也不在少数。例如,同在河北,距承德600公里的定州砖路镇岸下村村民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一位烧无烟煤的吴姓村民家中,记者打开炉膛,肉眼几乎看不到火苗,但炉子周围一圈却满是炉灰。“以前一天加两次煤,火旺得很,屋里温度起码有20多度。现在这种煤不容易点,一天至少添3次,稍微晚了火还会灭,屋里有15度就不错了,还不如过去的渣滓块。”该村民称,村里要求统一使用无烟煤,燃料换了,炉子却没有改。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村民“不愿用”洁净煤取暖的现象普遍存在。
“煤的挥发分、含硫量、热值到底是多少?究竟需要厂家对应提供哪种炉具?连基本参数都给不了,招标而来的炉具怎么可能匹配?”
用户反响不一,洁净煤取暖到底行不行?
在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看来,技术过不过关、环保达不达标,是区分劣煤与好煤的首要标准。
“我们所说的好煤,主要包括兰炭、无烟煤、改性洁净型煤等品种。从技术角度看,排放至少比过去降低80%以上,且技术水平仍在提升,实现高效燃烧、清洁排放没有问题。但清洁煤本质还是煤,无论哪种好煤,必须配套适当的炉具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张绍强坦言,问题就出在了“配套”环节。
据介绍,目前各地在推广洁净煤的过程中,炉具通常由当地政府负责招标采购,然后免费发放或者以低价销售给用户。“不配套”问题首先出现在招标环节。
一位炉具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展示了河北多地的招标文件,均对炉具有全面而细致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技术实力、供货能力、供货时间、售后服务及价格等。相比之下,文件对煤的描述,多采用“清洁煤”等简要说法,一笔带过,鲜有具体参数。“先明确煤的问题,选用何种炉具才有据可依。但煤的挥发分、含硫量、热值到底是多少?究竟需要厂家对应提供哪种炉具?连基本参数都给不了,招标而来的炉具怎么可能匹配?”
一位不愿具名的炉具企业人士也称,“不配套”不仅让老百姓有意见,也给企业带来了困惑。“在投标前,我们多方打听,才能了解当地到底用什么煤。否则就算中标,自己都不知道该提供哪款炉具。因为一组专用炉型烧一组煤,这是最科学的。谁要是说自己的炉子什么煤都能烧,那绝对是不现实的。”
上述行业人士进一步指出,即便是中标炉具,主管部门也存在把关不严、工作不细的问题。“过去,招标中有一个测试环节。就是把不同的炉子拿到现场烧同一种煤,然后通过第三方检测得出权威结果。但是现在地方政府为了省事、省时,往往省略了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认为,招标不能只靠专家组打打分,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检测,这样才能知道炉具和燃料是否匹配。”
除了炉具,洁净煤本身也存在质量起伏。一份由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北方典型地区农村居民冬季取暖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燃煤品质参差不齐、地方政府品控力度不一的现象。例如,部分地区的型煤产品灰分过大、热值非常低,与用户反映的点火难、不耐烧情况吻合。“究竟什么样的煤才算清洁,国家层面尚无统一标准。清洁煤的概念、边界,不是地方政府一方说了算。”张绍强称。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赶工期等现实,有的炉具企业没有多余的加工能力,便采取外包加工的办法,质量如何保证?”
在招标环节进行源头把控,是实现“好煤配好炉”的前提,各地政府对此也已有所行动,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河北省曾以“内部明电”的形式,发布了一份特急文件——《河北省2019年采暖季洁净煤及型煤配套炉具保供方案》。针对炉具供应,《方案》提出,2019年6月底前完成对2016年省统一组织采购入围的40家型煤炉具企业的摸底,确认现有生产企业截至10月底的供货能力,在此基础上启动补充招标工作。
“我们是2016年最早入围的一批,当时要得特别急,中标企业纷纷加班加点供货。但‘煤改气’‘煤改电’政策一出,洁净煤取暖停滞,炉具供应也随之叫停。中标企业有的被迫改行、有的勉强支撑,有的实在没办法,把炉子直接拿去卖废铁了。现在又把我们召回去,与当年情况类似,2019年又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供不应求,几乎所有厂家都在忙碌。但几年过去了,技术水平、使用环境、推广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却依然在沿用当初的标准,这真的合理吗?”石家庄春燕采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风林提出疑问。
对此,记者致函河北省发改委,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招标时间短,一旦中标,主管部门往往就派人到企业督战、推进。前几年就是这样,这个采暖季又出现了这种局面。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赶工期等现实,有的炉具企业没有多余的加工能力,便采取外包加工的办法,质量如何保证?重产量、轻质量,企业哪里还能潜心研究技术?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企业本身深受其害,长远来看还会影响用户,甚至整个行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主任郝芳洲对此表达了担忧。
对此,《报告》建议完善现有招标流程。政府应制定科学的招标采购、补贴与评估机制,保障企业服务质量及用户利益。在招标阶段,建立招标专家组评价指标体系,从产品的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综合评价,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在交付阶段,政府也应尽量避免拖欠企业款项,避免资金垫付第三方介入扰乱市场,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后追踪评估和问责机制,督促与激励企业建设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做好过程跟踪记录,建立档案、问责等制度。
洁净煤取暖已经大面积铺开,但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要把好事做好、做实,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报记者 朱妍 于孟林)
上一篇:墨西哥将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天然气
-
不仅是润滑油 更是低碳环保先行者 嘉实多坚持用创新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