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专访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储能未来两三年将在调整中前行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2-24 12:00:22
热度:

专访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储能未来两三年将在调整中前行新兴行业的崛起之路往往艰难而曲折,扎根其中之人对待困境的态度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对储能行

新兴行业的崛起之路往往艰难而曲折,扎根其中之人对待困境的态度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

“我们对储能行业持理性偏乐观的态度。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前我们在研究中得出过这样的结论,但现在身处困境理解更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秘书长张静在第六届中国储能&光伏创新与技术峰会上接受「角马能源」专访时说。

2018年,储能产业曾经历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的新增投运规模高达3.5GW,同比增长288%。

但短短一年后,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行业形势急转直下。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增的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仅为972.9MW,同比下降51%。

“我觉得应该把它定义为‘减速调整’。大家也应该借机调整期望值和战略。”张静说。

据她分析,去年江苏、河南等地的数个电网侧项目极大地提高市场预期,但这些项目出炉存在一定偶然性。今年,国家出台关于储能电站不可计入输配电成本的政策,产业也随之迅速降温。

“目前我们联盟的一个任务就是希望把市场维持在理性、健康发展的状态,因为炒得太厉害有时候对产业有伤害。”她说。

尽管今年行业低迷,但可再生能源领域配备储能的进展使张静看到希望。她重点提到青海在共享储能方面的突破。

今年4月,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与3家新能源企业签订协议,启动由储能电站与集中式光伏电站之间开展的调峰辅助市场化交易,这是中国首个共享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试点。

“随着电改深入,我们不断在呼吁储能价格机制的出台。”张静说,从政策角度而言,储能在中长期规划、辅助服务、电网应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均已有相应布局。

但当前最难也是业内人士最希望推动的就是价格机制。

“最近两三年,我们和很多发电企业、电力系统专家频繁接触,加强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了解的同时,也帮助储能技术厂商和集成商理解电力系统的需求。我们还组织各方成员与政府交流,推动政策的制定,为行业发声。”张静说。

同时,她也提到,在与外部专家的交流中,外界对储能行业在安全性、经济性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下是专访节录

JM去年储能市场行情出现井喷,业界普遍对今年行情持乐观态度。但今年的行情并不尽如人意,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张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是电网侧。如果把储能的应用分为发电侧、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用户侧这五个方面的话,2018年以前电网侧一直都保持在3%左右的份额。

去年江苏和河南两个大项目一出来,我们多少都感觉意外。当时大家都挺激动,同时其他省大概也有1GW以上的项目规划,未来的市场预期非常好。

今年5月,国家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储能电站不可计入输配电成本。那么对于电网来讲,在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再往下推项目,一些招标的、规划的项目,目前都处在停滞状态。

第二个是安全性。去年韩国在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排名中位列第一,占比将近一半。但过去两年韩国发生二十多起储能电站火灾。

今年6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了储能电站火灾调查结果。所以今年韩国已经跌出前五名,根本都没有他们的声音。这也使得大家对储能心存顾虑。

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今年的形势定义为“减速调整”,大家调整期望值和战略。这也不能完全说是坏事,它会挤压一些水分出去。我们联盟从现在开始一个任务就是希望把市场维持在理性、健康发展的状态,因为炒得太厉害有时候对产业有伤害。

JM你对明年的储能市场有怎样的预测?

张静我希望明年能够达到1.8GW,甚至更高一点。

我今天跟电网专家请教,电网侧停滞的项目明年会不会松动?大家共同认为,还是得有政策,否则,近期不太容易改变。

但是我仍然比较看好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主要有几点原因。

第一是有刚性需求。大量光伏、风电并网会对电网安全性造成影响。最近三北地区风电建设项目有所增加,这将重新加剧弃风弃光问题,对电网的冲击也会更加明显。

今年4月,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与3家新能源企业签订协议,启动由储能电站与集中式光伏电站之间开展的调峰辅助市场化交易。

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享储能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交易试点,现在技术上也确实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中国从不缺技术进步。一旦市场形成,就会倒逼政策,从而更快推动行业发展。所以我对这块很有期望。

第二,参照国际市场,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呈现较好的营收。随着电改深入,辅助服务市场化发展,未来两三年希望会有一个应用高潮。

中国光伏、风电都是全球装机量最高的市场,而且再过两三年,储能成本,包括技术成本、系统成本都在下降,这些因素也都在促进产业的爆发。

JM《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期间储能行业制定了发展目标。对比目标,你对“十四五”期间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

张静还是持一个理性偏乐观的态度。我们作为非营利组织,更多的是要推动产业发展。所以在大家悲观的时候,我们要更乐观一点。从目前看,储能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时间问题,所以要多鼓劲。

另一方面要理性。以前我们下过结论说,这个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电力系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现在出现这些问题以后,我觉得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就更深了。

“十四五”不过就是五年。这五年时间里,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多少火电机组,这不是简单建多少风电场、光伏电站的问题;而且储能的技术性能、成本、安全性也需要提升。

储能的优点是灵活,它可以参与小规模,也可以支撑大规模。它的成长受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的影响,还会随着电改的深化而发展。

JM在与外部专家的交流中,他们对储能行业提出了哪些建议?

张静一个是安全性,一个就是各类标准的制定,还有一个是降低成本。

安全性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做电网项目,大部分项目放在室外。比如江苏项目,通常放在室外,并且开发了火灾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判,如果哪块温控出现问题,就提前把这块切了,别让它再继续恶化。

在成本方面,从电池本体来讲,未来大幅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我不太喜欢“颠覆性”这个词,更多还是要从整个系统成本上下工夫。比如PCS、温控系统,还有消防系统等。一旦规模上来了,这些成本能够降低。

在标准方面,应用多了,企业对标准的需求就变得非常急迫。现在大家觉得国标出台比较慢,所以倾向社团标准。储能联盟大概已经发布了五六个标准,编制过程中的数量更多。当然,做标准绝不是发布了就有权威性,还是要应用,让大家认同这个权威性。

JM在储能产业发展中,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希望扮演怎样的角色?

张静这个要用时间段衡量,我们也是和产业发展同步的。不同阶段,我们要做不同的工作。

在初期产业做示范应用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做宣传工作,让电力系统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价值,存在什么困难等等。最初三五年间我们就是做这个。

在示范应用后期,我们开始帮助企业与电力系统客户对接。那个时候企业普遍偏小,单打独斗很困难。我们在政府帮助下搭建一个平台,把他们整合起来,宣传技术、企业以及方案、项目。

2016年,储能行业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我们也明确了职能。

第一,政府事务部负责政策推动、标准制定,以及与电力系统一对一的对接整合等;

第二,市场部负责一对多的交流,包括市场活动、考察活动等;

第三,研究部负责研究产业发展全貌与存在问题;

第四,成立投融资专委会,做定向性投融资工作。

后续我们还要增加一些产业化发展支撑的功能,比如人才、培训、标准、安全性宣传等等。

我们希望推动产业以合适的速度往前走,健康、可持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