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控应加强科技手段和平台建设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2-24 09:13:37
热度: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控应加强科技手段和平台建设近日,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由天津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

近日,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由天津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杜慧滨告诉《中国科学报》,联合调研组与“2+26”城市的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交流座谈,听取地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总体情况介绍,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制度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通过此次联合调研组的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基本情况的明显改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不断推进;区域应急联动不断加强;区域联动执法初见成效;区域大气治理资金合作试点开展。”杜慧滨表示,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主要问题。这其中包括跨地市和跨部门的协作机制还未完全理顺;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区域标准差异较大;监测点位布设不能全面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区域联防联控主要体现在“联控”上,“联防”还有所欠缺;智慧环保系统核心业务应用不足,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尚有欠缺;政策稳定性较差,区域不公平问题突出。

调研组在《报告》中建议,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应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在区域联防联控中的力量,加强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完善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督帮扶平台建设。统筹规划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部门已有的监测预警、监督执法、大数据采集与信息技术平台,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整合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设备和数据,构建“天地一体、实时高效”的监督帮扶平台。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通过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在线监测技术,加强对重污染天气应急的管理;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面热异常点信息、无人机携带热像仪查找企业烟囱排烟线索;通过统一的柴油货车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和跨区域机动车联网信息,实现高排放柴油货车的信息跨地共享、跨区域联合执法。最终,借力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督帮扶的精准性、科学性和精细化,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