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制约瓶颈和发展建议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2-20 14:10:27
热度:

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制约瓶颈和发展建议  能源领域的变革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能源领域持续渗透,各国纷纷把能源互联网作为实现能源转型

  能源领域的变革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能源领域持续渗透,各国纷纷把能源互联网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突破口。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也高度重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推动能源互联网新型应用,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我国能源互联网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不足、标准缺乏、应用有限等问题,亟须完善政策支撑,加强行业引导,促进能源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能源互联网典型应用

  近年来,我国对能源互联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电网企业、服务提供商等纷纷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出一系列能源产品和服务,涌现出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使能源的开发、监控、使用、配置等更加高效。

  建设规划方面,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实时的能源运行数据,结合环境状况、用户需求等参数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助力能源投资建设企业进行能源规划选址。例如,远景能源基于智能传感网和云计算技术,实时收集风电企业的风电场设计数据、风机设计数据、风机模拟数据等,与地理位置数据、公共天气数据、风速数据、海拔数据等环境数据交叉分析,为企业提供风电场规划、风资源评估与微观选址等技术解决方案。

  能源传输运营方面,能源集成服务商基于智能传感和大数据技术,进行能源生产、传输、调度等指标监测和控制,实现能源网络故障预判与感知。例如,南瑞集团开发的“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分布式线路监测终端、安全接入平台、App服务器和手持移动终端等,对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记录线路故障时的工频电量、导线温度等,并将数据发送到监控运维中心进行分析,及时开展电网负载情况的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和风险预警。

  能源管理调度方面,能源综合服务商把能源供给侧、负荷侧及储能进行统筹规划、管理与控制,实现区域能源综合调度与优化,提高综合用能效率。例如,协鑫集团的无锡协鑫智慧能源中心,通过大数据、微网技术等将分布式发电、储电、输电、用电融合,把天然气、光伏、风能、光热等多种能源连接起来,根据用电需求调动不同的能源,实现各类能源的集成运行和有效互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数据分析方面,能源运营企业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取网络运行状态数据,以及用户侧的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通过大数据实现对经济趋势、政策效果等的评估。例如,国家电网打造“基于电力大数据的能源公共服务建设与应用工程”,结合工业用电、居民用电数据,预测地区和行业的经济趋势和发展动态;通过用户电力使用状况识别房屋空置情况、支撑政府部门进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等。

  能源互联网发展存在瓶颈

  当前,我国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管理、运营、服务等加快布局,特别是电力设备监测和能源运行优化等方面迅速兴起。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能源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互联网与能源融合还比较浅,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智能设备等方面存在一定制约,融合应用有限。

  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和能源基础设施(储能、电力电子控制、电网等)一体化不足,输电线路和光纤通信融合层次较浅。分布式能源接入有限,一些分散的分布式能源项目长期不能并网。此外,当前能源网络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不足,对能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优化作用有限。

  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能力不足。我国能源智能感知、大数据、云计算、微网等核心技术发展不足,相关的计算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智能装备部署有限,导致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与优化能力薄弱,能源互联网组合扁平化、操作智能化程度不高。

  能源互联网标准缺乏。能源互联网带来能源资源的多样化和能源供给方的分散化,对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我国能源互联网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等标准存在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类别能源间的能源互联网互联互通存在障碍。

  能源互联网应用不足。当前我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领域场景结合有限,电能存储和转化没有突破,能源互联网应用仍停留在数据管理、故障分析等较浅层次,部分高级应用只能在小范围的能源互联网中部署,应用的深度、规模和范围仍需进一步拓展。

  能源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

  能源互联网作为新时代能源解决方案,为通信和能源跨界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建议未来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标准规范等支撑能力建设,促进能源互联网广泛应用,推动能源更加智能地服务生产生活。

  建议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一是夯实能源运行基础,建设由移动通信网络、光纤固定接入网络、电力线通信等构成的能源设施接入、传输和交换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小区、村镇、企业等加强电、气、热等多种能源协同优化,构建区域性微网,为分布式能源生产及消费提供可靠的接入。二是加强5G+能源互联网融合应用探索;积极推进各类能源互联网创新应用综合平台建设,加快能源生产、存储、管理、调度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建议积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设备部署。一是持续落实税前抵扣、加速折旧等税收引导政策,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动电力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开展关键技术和智能电力设备研发,加强对国外能源互联网关键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学习。二是营造良性发展环境,探索通过政府采购、支付券补贴、政府贴息等方式,鼓励新型能源互联网技术推广及各类智能电力设备安装部署。

  建议加快能源互联网领域设备、数据和网络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一是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依托产业联盟、协会等组织,加快能源互联网下的基础共性标准和重点应用领域标准研制,包括设备标准、接口标准、数据标准、网络协议等,构建统一、综合、开放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二是统筹协调互联网企业、能源企业、能源研究院等主体,开展最新标准解读和推广,提高相关标准的行业普及率,推动能源互联网标准执行,促进多种形式能源设备互联和海量能源数据共享。

  建议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向能源领域的融合渗透,大力培育能源互联网新业态和新应用。一是综合运用税收引导、政府采购、试点示范等政策工具,鼓励相关市场主体开发大数据分析、能源管理、用能咨询等新兴能源互联网服务。二是加强前沿应用的案例总结,通过舆论宣传、开办展会、举行针对性培训等方式,对能源互联网典型应用的类型及效果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在分析、决策、控制等方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