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支撑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以科技创新支撑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1956年成立,是我国煤炭系统专业从事煤炭地质与勘探,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装备与工程领域具有突出综合优势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1956年成立,是我国煤炭系统专业从事煤炭地质与勘探,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装备与工程领域具有突出综合优势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形势下,西安研究院如何践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作贡献,是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课题。
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西安研究院在科研管理体系建设中,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改革举措,完善科研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我们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委员会,牵头开展科技规划和项目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专家在院科技创新中的智库作用,为西安研究院的科研发展指明方向。
二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研管理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西安研究院成立了深圳研发中心,这是煤炭行业在深圳成立的第一家科研机构,旨在利用创新平台资源,吸纳高端人才,打造煤矿智能化高端技术和核心装备。
三是优化科研项目管理。优化项目申报,严格项目立项,简化项目过程管理,从严项目验收,强化项目绩效导向和结果应用。
四是改革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完善预算编制方式,让科技人员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五是营造积极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激励人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双创,建立科研人员双创空间,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
六是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机制。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西安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聚才蓄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制度建设。完善科研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为科研、技能、营销、管理各类人才提供成长通道。
注重人才激励。畅通科技人才晋升通道,技术高级岗位对应享受中层待遇;实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体系紧密结合,鼓励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实现高精尖人才的价值增值。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硕士博士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5%;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制定了《西安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简化聘用和考核程序,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待遇;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博士后,按入职博士对待,提高补贴待遇。
扩宽人才培养渠道。成功完成了3期43名技术骨干赴纽约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修学习,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建立了管理、技术、营销、技能4种类型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培养体系。近3年开展职工培训123项,共有8200余人参加;通过科研项目培养青年人才,积极鼓励青年人员申报科研项目、论证实施方案;利用企业内部专家和研究生导师资源,为青年科研人员配备专业导师、师傅,实行“传、帮、带”,加速其成长。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我们建立了首席专家、一级、二级、三级科学家选拔工匠技师制度,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聚焦高层次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打通了科技人才成长的天花板。同时,我们培养并大力宣传优秀学科带头人,探索岗位分红等多种激励措施。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西安研究院围绕煤炭地质保障的主要任务进行科技创新,在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开采安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依托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四大专业,西安研究院在煤炭行业最早提出了“煤矿地质保障技术”“煤矿地质保障系统”的概念,在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和公益性研究方面,研发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
西安研究院承担了近10年来我国95%以上的重大突水淹井事故的抢险救援与水害治理工程,应用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创造了3353米的超长近水平定向钻孔新的世界纪录,定向钻探装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地面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及井下槽波地震勘探工程技术与装备处于国内煤炭市场领先地位。
如何做好资源型城市生态恢复和废弃矿井的合理再利用,也是西安研究院科研创新的当务之急。我们在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恢复治理方面开始了探索与实践,承担的山东省济宁市岱庄煤矿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作者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