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史上最长”联合国气候大会令人失望 谁之过?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2-17 20:33:03
热度:

“史上最长”联合国气候大会令人失望 谁之过?持续两周又延长两天的联合国第二十五届气候变化大会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下帷幕。因为“核心任务”没有完成,对这

持续两周又延长两天的联合国第二十五届气候变化大会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下帷幕。因为“核心任务”没有完成,对这次“延时最长”的气候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结果令人失望,国际社会失去一次合作机会,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大会通过的《智利-马德里行动时刻》文件强调,各方“迫切需要”削减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大会未能就核心议题——碳排放交易机制达成共识。有关美国等国“绑架”本次气候大会的声讨声在各国此起彼伏。本届大会主席、智利环境部长施密特只能遗憾地说,相关问题只能留待明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再继续谈了。鉴于美国此前表示,将于2020年11月4日完成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程序,这让明年的气候大会有了很多“悬念”。

大会被“最大阻挠者”绑架

“联合国气候大会延长,但马拉松式的会议议程仍未能解决主要问题。”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15日报道称,此次气候大会凸显深层次分歧:极易遭受海平面上升和强烈风暴侵害的小岛国,与美国等高排放的富国之间争吵不休。与此同时,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称:“我们正在迅速失去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的机会,全世界平均气温将在本世纪末升高3至4摄氏度,并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程度的分歧。”从1991年起一直参加气候磋商的非政府组织——忧思科学家联盟战略和政策主任奥尔登·梅耶这样表示。德国《商报》12日报道称,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成为本次气候大会最大阻挠者。德国环境与发展组织德国观察的负责人克里斯托夫·巴尔斯以中立言论著称,但这次也毫不掩饰对美国的气愤,他表示:“在目前的国际趋势下,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将逐步被新能源取代。因此,像美国这样密切依赖煤炭和石油的国家企图为自身谋求利益,为煤炭和石油的防御战血拼到底。”欧洲媒体还报道说,以巴西为首的部分国家对保护热带雨林的目标存在异议,导致最终协议的内容空洞无物,现在人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20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

“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德国《明镜在线》认为,美国在此次气候大会上“讨价还价”的表现不符合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德国环境部长斯文娅·舒尔策称:“美国这样的行为太过明显,正是因为未来美国还有可能重回气候协定,现在才不遗余力地对谈判施加影响,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印度《第一邮报》称,印度列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脆弱国家排行榜的第5位。这或许是印度媒体对气候大会十分关注的原因。《印度斯坦时报》16日评论说,由于“富裕的污染者”故意阻挠,为期两周的磋商最后被与会者定义为“失望”和“不幸”。民间社会组织和谈判的独立观察员表示,未能取得进展主要归咎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沙特等国的表现,特别是“美国再一次通过霸凌和欺骗手段获得成功”。印度《经济时报》刊文称,由于技术问题,如金融、损失和碳排放交易机制等,联合国气候大会持续僵持。报道援引全球气候与健康联盟执行董事詹妮·米勒的话说,这一全球性集体行动失败是不可原谅的。美国“退群”是最应该特别谴责的,高收入国家用各种借口来证明其不采取行动的合法性,这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缺乏领导力,而中国和印度的努力最可圈可点。

“对他国严点,对自己松点”

作为东道主,西班牙在此次大会上扮演的角色相对温和,代表团的意见也与欧盟意见相符,承诺在2050年前将碳排放量降为“净零”。对马德里气候大会没有达成预期结果,巴塞罗那大学环境与气候问题专家奥里奥尔·古铁雷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些与会方只想着‘利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对他国严格一点,对自己宽松一点。各国代表同意强化减排方案,但又未能就确立明确目标、市场规则、或为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等达成协议。”他还表示:“如果美国明年完全退出《巴黎协定》,无疑会给气候大会蒙上阴影。此外,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不但不接受批评,还在会议上搅局,阻扰会议的进程,他们的表现令人失望。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指责一些主要排放国‘绑架’这次大会,称这些国家的立场与科学、现实生活证据以及民间日益加大的呼吁形成鲜明对照。”

巧合的是,12月中旬召开的欧盟冬季峰会也将议题集中在环保上。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外交官称,欧盟内部在环保目标的设定上存在较大分歧,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利益。以本次欧盟冬季峰会为例,欧盟计划投资1000亿欧元并设立环保基金,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欧盟各国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得到欧盟资助,同时力争降低本国环保支出在总预算中的比例。至于环保理念的差异,奥地利和卢森堡坚持认为,核能不应被纳入清洁能源范畴。奥地利总理比尔莱茵称,核能既不安全也不可持续,奥地利明确抵制核能。这种态度也遭到了不少国家的反对。捷克对核能的依赖达到1/3,捷克总理巴比什称,“奥地利25%的电力由捷克供应,没有捷克的电,维也纳将陷入一片黑暗”。这种说法尽管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各国讨价还价力度之大。

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传统能源结构的差异不容忽视。此次欧盟峰会的最终结果是除波兰外的所有国家就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达成一致,因波兰80%的能源供应依靠煤炭,因此波兰在30年之内实现向清洁能源的完全过渡几乎不可能。波兰一方面要求欧盟给予更多时间,另一方面要求欧盟给予全面的经济资助。同样,在这次气候大会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治理和责任分摊等问题上的立场差异比较突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支持不足的问题日益严峻。发达国家曾承诺,从2013年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对一些非洲国家来说,担心的是发达国家不会兑现相关承诺。

“俄美同处红色区域”

“既然(美国)不想再参与游戏,它为何还对游戏规则指手画脚?”气候变化组织“援助行动”的负责人哈吉特·辛格非常愤怒地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

实际上,去年11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气候评估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美国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可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过,普通美国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却因党派不同而大相径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人员戴维是前总统奥巴马的忠实拥护者,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作为最发达国家,必须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走在前面。很多像他一样支持减排的人都在采取行动,如上下班少开车多乘公共交通,夏天控制空调温度等。但开办咨询公司、专门给美国企业服务的菲尔却说:“地球气候本来就忽冷忽热的,民主党那些人就是杞人忧天。奥巴马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党派利益考虑。因为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工人是共和党支持者,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更多的是为民主党控制的州提供就业岗位。”

今年9月宣布加入《巴黎协定》的俄罗斯也被一些国际舆论批评。对此,俄媒也有所反思。据俄《独立报》16日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专家称,俄能源政策的优先事项是经济增长,而不是解决与气候有关的问题。俄能源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其他国家慢得多。

俄罗斯绿色和平组织的代表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俄美同处“红色区域”,在G20国家中,俄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面表现最差。俄“红色之春”网评论说,马德里气候大会令人失望还有一个原因:西方国家迫使发展中国家减排是为了自身利益——让发展中国家买他们的技术和设备。

对各方未能在马德里气候大会就核心议题达成共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此表示遗憾”。在国际舆论中,中国的减排努力也得到高度评价。奥地利《信使报》近日刊文用大篇幅称赞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变化。文章称,据“新科学家”网站最新研究结果,“中国很有可能提早实现巴黎气候大会上的环保目标”,中国也准备好向世界上其他没有完成既定环保目标的国家介绍自己的绿色科技理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