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企业第三季度财报陆续发布 氢能业务利润贡献寥寥
燃料电池企业第三季度财报陆续发布 氢能业务利润贡献寥寥 核心阅读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继续推出及氢能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善,整个产业链将迎来更好的投资布局环境,但在短期内,氢能
核心阅读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继续推出及氢能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善,整个产业链将迎来更好的投资布局环境,但在短期内,氢能业务对相关企业尤其是营收主要依赖传统主业的企业来说,仍难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尚需长周期和高投入支撑。
近日,燃料电池板块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布局氢能相关业务,其中,雄韬股份、美锦能源、潍柴动力和厚普股份等已有燃料电池业绩贡献。业内分析认为,氢能业务可以为企业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有利于企业长期营收增长。
燃料电池业务开始贡献业绩
记者查阅国内主要氢能相关企业第三季度财报发现,燃料电池板块上市公司中,已有部分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开始贡献一定业绩,但各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仍然依赖传统主业,大部分企业虽开始在氢能领域大举布局,但具体的营收增长仍需长期积累与投入。甚至,个别企业引发了行业质疑:是在真正布局氢能行业还仅仅是蹭氢能概念的热度。
设备制造类代表企业雄韬股份在其第三季度财报中指出,由于氢燃料电池投资建设初显成效,在2019年4季度预计将呈现较好的利润收益,雄韬股份2019 年归母净利润增长区间达1.7-2.2亿元。
与此同时,能源领域涉氢企业代表美锦能源在报告中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下降19.67%,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64.68%。分析认为,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焦炭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但美锦能源称其氢能业务正在为公司带来营收。安信证券分析其研报时指出,美锦能源收购了氢燃料电池客车企业飞驰汽车,通过参股公司广州鸿锦向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企业鸿基创能增资1.02亿元,并拟直接增资氢燃料电池生产商国鸿氢能,贯通氢能源产业链。
整车和发动机领域代表公司潍柴动力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 70.58 亿元,同比增长17.61%,其中,第三季度为17.71亿元,同比增长 10.07%,扣非后微降0.93%。分析指出,潍柴动力前三季度业绩领跑整个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
整车、系统和加氢站贡献营收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能为企业带来营收的氢能业务主要集中于整车、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和加氢站。
以美锦能源为例,美锦能源在今年半年度报告中称,其收购的飞驰汽车已生产新能源车293辆,加工车21辆,实现收入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5.53%,实现净利润 225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916.67%。
与此同时,对于潍柴动力而言,其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也为企业带来相关营收。资料显示,目前潍柴动力已有4 款搭载潍柴动力燃料电池系统的客车进入工信部推荐车型目录,并具备燃料电池的批量生产及配套能力;联合中通客车在潍坊打造了3 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专线,投放3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开展运营,同时在潍坊建成了1 座日加氢能力达1000kg的固定式加氢站。
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前三季度潍柴系统出货量至少为2272千瓦,以单台功率32千瓦计,则销量约为70台,参照亿华通2019第一季度系统售价66万元,则前三季度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实现营收约4620万元,参照亿华通2018年发动机毛利率49%,则潍柴燃料电池业务毛利可达2264万元。
据雄韬股份公司公告,目前公司合计生产并销售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70 套,其中 2018 年度销售60套,形成营业收入8362.07万元, 2019年度至今销售 10 套,形成营业收入 1799.39万元。
从2014年开始就在氢能装备领域进行积极研发与布局的厚普股份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47.6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68.8万元,同比增长126.03%。
国金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前三季度厚普股份氢能业绩主要来源于嘉善加油加氢站,参照氢麟项目,预计营收在 2000 万元左右,参照上海舜华2018年净利率7.7%,厚普股份费用率26%,预期厚普股份氢能净利润154万元,毛利666万元。
氢能经济效益尚未完全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大燃料电池板块上市公司三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但氢能业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尚未完全凸显。
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继续推出及氢能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善,整个产业链将迎来更好的投资布局环境,但在短期内,氢能业务对相关企业尤其是营收主要依赖传统主业的企业来说,很难产生较大的经济效应,因此需要长周期和高投入支撑以及持续观察。”
近年来,政策与技术更新助推燃料电池高速发展,氢燃料电池成本下降路径也更加清晰可控。目前,国家补贴政策给予燃料电池车高补贴且2020年前不退坡,为燃料电池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随着环保及能源紧缺等问题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刻不容缓,加上国家政策的利好趋势,氢能产业进入快速扩张通道,企业应紧抓新能源机遇,进军氢能领域,进一步部署产氢、储氢、加氢等产业链重要环节。“氢能领域的业务布局有望与传统业务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经济闭环,打开长期成长空间。”该分析师指出。(■本报实习记者 仲蕊)
上一篇:中国有条件成为能源新技术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