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奖的光环下 锂离子电池业能否迎来利好
在诺奖的光环下 锂离子电池业能否迎来利好 10月9日,2019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锂离子电池“教父”级科学家所获,锂离子电池业受到空前关注。目前,我国锂离子
10月9日,2019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锂离子电池“教父”级科学家所获,锂离子电池业受到空前关注。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与装机量位列全球第一,但在补贴力度大幅下滑、技术门槛不断提高、企业资金链愈发紧张等多重压力下,锂离子电池市场正在快速洗牌。诺奖的光环将为锂离子电池业带来怎样影响?
国内锂离子电池概念股飘红
瑞典当地时间10月9日,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与斯坦利.惠廷厄姆、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三位科学家共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表示,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稳定,从而开启了电子设备便携化进程,为打造无线互联社会奠定了基础。据悉,三人将平均分配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6万元)的奖金。
引人关注的是,在这三位科学家中,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父”的古迪纳夫以97岁高龄刷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最高年龄纪录。古迪纳夫58岁时发明钴酸锂电池,75岁时凭借磷酸铁锂电池再次改变世界,在90岁后开始研究全固态电池。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驯服”锂离子的“接力长跑”掀开了能源变革的序幕,将改变我们生活。
对于本次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感到振奋的同时,也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锂离子电池早已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他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揭晓结果对锂离子电池业具有提振效应,既是对过去锂离子电池研究成绩的认可,也是对其未来市场前景的看好。此外,在清洁能源的转型升级中,锂离子电池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可以存储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巨大能量,有望在未来电力存储方面大展拳脚。
这一消息令锂离子电池业空前高涨。
10月10日,国内锂离子电池概念股普遍上涨。截至当日收盘,多个股票表现活跃。其中,国光电器、雪莱特均拉出涨停板。据了解,A股中锂离子电池相关上市公司阵容庞大。有数据显示,锂离子电池业公司达92家,最新市值规模达1.16万亿,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先导智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该消息使相关个股在短期内出现一波上涨,但股价的长期表现仍取决于公司的业绩,投资者需警惕炒作风险。
锂离子电池已无处不在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向三位锂离子电池教父表达了敬意,“现在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感谢这三位科学家的巨大贡献”。其实,对于锂离子电池,普通人并不陌生,其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他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业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镍、钴、锰、锂矿和石墨矿,由此构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极基材、隔膜等;中游是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极基材、隔膜组装成电芯后进行制造和封装;下游则是应用领域。
资料显示,锂离子电池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逐步向绿色环保、性能更优的正/负极材料方向研发。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索尼公司研发出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以及电子产品,随后市场对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大,锂离子电池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写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以及最重要的应用市场,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持续迅猛增长,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139.9亿只,同比增长25.9%;产业规模达到1727亿元,同比增长9%。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达到1727亿元,同比增长8.7%。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由1009亿瓦时增长到1242亿瓦时,同比增长23.1%。
据了解,从应用领域划分,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三类:消费型、动力型和储能型。白皮书显示,从2015年开始,随着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迅猛增长,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型锂离子电池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被打破。2018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比上升至63.7%,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市场;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比滑落到了31.8%,主要因为全球及国内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出货量减少;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比提升至4.5%,呈现逐年上一个台阶的态势。
刘彦龙表示,目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成为该行业最大的增长引擎,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的潜力很大,尚处于探索盈利模式的阶段。
行业大洗牌进行中
近年来,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主体,市场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今年上半年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日子有点艰难。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成本压力愈发集中到中游电池环节,电池售价不断下降,使低端产品不断出清,行业格局趋向集中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白皮书显示,2018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不能及时发放、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资本市场融资收紧等因素,我国锂离子电池业的多家企业出现现金流紧缺、业绩对赌失败、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行业洗牌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暂停、退出、倒闭等不良经营企业超过60家。刘彦龙表示,行业洗牌难以避免,今年该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来自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前20家企业的装机量占比为91.8%;前五家企业装机量占比为73.6%;前两家企业占比为61.3%。而今年1-5月,前20家企业装机量占比已经高达96.5%;前五家企业装机量占比也蹿升至80%;前两家企业的占比也高达70%。
该协会表示,今年各个企业面临着补贴大幅度下滑、能量密度及续航门槛下限提高、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多重压力,市场进入快速洗牌阶段,二三线梯队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多家企业已放弃新能源汽车动力型锂电池业务,转向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小动力市场。
该协会认为,未来三至四年将是动力型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最为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降低成本方面,上下游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足够的资金支撑、强大的产品性价比优势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厂商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记者焦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