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透视中石油西部成品油产业链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1-18 12:17:42
热度:

透视中石油西部成品油产业链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成品油从上游炼厂到下游市场,最终完成消费,需要历经产业链上复杂、漫长的中间环节。从负责生产的炼化企业,到承担运输的管道、铁路等运输企业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成品油从上游炼厂到下游市场,最终完成消费,需要历经产业链上复杂、漫长的中间环节。从负责生产的炼化企业,到承担运输的管道、铁路等运输企业,再到终端的销售公司,各方皆存在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利益诉求,如何串联好产销环节,发挥好产销平衡作用,这对中间环节的管理和调配能力是一种考验,而在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上述情况尤甚。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下称“西北销售”)即是这样一家负责链接产销环节的资源配置和物流企业,其业务范围占全国陆域面积的80%,负责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以及华南部分区域内13家炼化企业、21省市区销售公司及专项用户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调运组织和质量计量监督与油品结算等业务。今年前九个月,西北销售共配置成品油4000万吨,调运油品6700万吨。

10月23日至10月28日,经济观察报采访了中石油位于兰州、成都以及彭州的西北销售、兰州石化、西北销售川渝分公司、四川销售、兰成渝管道公司等企业,试图理解西部成品油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合作。

唇齿相依

该怎样形容成品油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一问题,炼化企业、管道公司、省区销售公司以及负责资源配置、物流组织的西北销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唇齿相依。

处于产业链不同的环节的企业其心之所系不尽相同。对于炼化企业而言,保持生产的不间断是重中之重。而管道公司关心的是管道状况是否安全、稳定,能否完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管输任务,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性。处于产业链终端的销售企业则致力于保住区域市场份额,以完成成品油从产品到货币的转换,形成产业链的完整的闭环。“我们干的活其实就是将产业链穿起来。”西北销售川渝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在兰州石化相关负责人看来,西北销售需要根据成品油需求变化的情况,收集最新的动态,及时反馈给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企业,为产销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的依据。

具体来看,协调会是西北销售协调各方诉求的主要方式,西北销售定期将各单位汇集起来,比如省区销售公司,需要提供沿线的销售量的数据,未来几年的增长态势的预判;对于炼厂侧,则需要去了解实时的生产情况。西北销售将各方信息收集汇总,在保证各自运行实际的前提下,寻求一个平衡点。

以兰成渝管道沿线为例,即是经过上述讨论之后,通过增加减阻剂、增加泵站的方式,不断提高管输量,进而增加管道运行的批次和批量,以此不断优化成渝段,乃至兰成渝管道全线的分输,达到既经济,又符合各方实际运行情况的最终目的。

但协调的难度一直存在。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运输方式的承运者其自身的诉求自然也不相同,管道公司自然更希望运输的批次更为单一。运行切换的时间更少,成本更低。”

如何达到平衡点?既能够满足销售和管道运行的各自的需求,同时具备经济性。上述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也是经过几年的运行之后,达成了上述解决方案。

据了解,西南五省是中石油成品油销售附加值最高的地区,而在兰成渝管道投运之前,成品油入川颇具难度。四川销售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忆,在兰州到成都的铁路沿线上有两个“咽喉”,即达州和广元,在这两处“关口”,每天只能通过30对列车,受运力限制,这个数字只能少不能多。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川渝地区成品油市场的发展。

上述问题催生了兰成渝管道的建成投运,其运输量即便从500万吨每年的设计量提升至700万吨。目前,除了广西石化的油出口外,四川石化、云南石化包括兰成渝管道的输量,叠加起来才能满足川渝市场的需求。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公管铁三种运输方式中,管道成本最低,经济性、安全性能够保证,因此在成品油输送过程中,在管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情况下,用公路和铁路进行补充。价格决定了成品油在运输量在这三种方式之间的配比。

今年以来,云南销售公司已成为中石油系统内销量增速最快的省区销售公司,四川销售公司2018年销量突破1000万吨,兰成渝管道则成为了效益最好的成品油管输公司。

打破孤岛

“我们主要职责就是‘两保一降一增’(保炼厂后路畅通、保市场稳定供应、降低运行成本、增加企业效益)”,西北销售相关负责人说。这其中,为上游炼厂和下游省区公司做好信息收集传递,引导炼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和省区销售扩销增量,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益,这个信息通道的角色需要西北销售来扮演。

而信息化和新技术的应用,让协调沟通的效率发生了改变。

据西北销售川渝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西北销售设立驻厂组,在炼厂旁边办公,以便更快发现、解决问题。最开始采用的方式是报表共享,作为联通炼厂、管道和销售的中间单位,所属分公司收集掌握炼厂的生产信息,省区销售公司的销售信息,同时还要掌握管道的运行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到产业链的优化。

在报表共享的基础上,开启了第二个阶段的工作,即各个层面的联合办公,通过驻点的方式收集四川销售、四川石化以及铁路的信息,遇到问题可以现场解决。

从去年开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上了一个台阶,在西北销售层面建立起了综合营运指挥平台,包括炼厂的生产信息、省区的销售信息、西部辖区的库存信息等,全部被整合进这一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和共享。“经过多年的努力,”信息孤岛“已逐渐被打破”,西北销售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搭建综合信息指挥平台的构想在“四统一”后就产生了,经过多年逐步完善,预计到今年年底西部地区的13座炼厂和21个省区公司的数据将全部联通,破除此前存在的信息孤岛。“可以说是没有任何障碍了。”

此外西北销售还通过“主动配送”的方式,打破板结的配送状态,物流运输环节流程繁复,人员冗杂的状况得以解决。

1999年的“四统一”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指“资源统一配置、运输统一管理、价格统一制定、货款统一结算”。

竞争胶着

近几年,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趋向多元化,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民营加油站数量逐年增加,外资强势进入市场。成品油零售环节竟争格局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兰州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了营销的理念的变化,我们的危机感很强。因此日常需要和上下游企业加强沟通,今年的情况比去年要好,基本能够达到理性状态下的供需平衡,我们也要跟国际国内先进石油公司对标,不断提升竞争力。”

由于炼化是流程工业,24小时不能间断,要做到未雨绸缪。兰州石化负责人告诉记者,“平稳特别重要,但是不平衡的时候也很多,平衡是永恒的追求。既能平抑市场的矛盾,又不会对其造成压力,因此生产计划尤为重要。新的应对方式则是西北销售加强协调作用,”以销定产“,实现”靶心中标。

对于炼化企业而言,也在调整生产经营措施以应对成品油市场的过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企业企业都在增产航空煤油,修建炼厂到机场之间的管道。其次是控油增化也是调整方向之一,目的在于增强成品油的原料属性,目前,我国仍是乙烯和聚乙烯还是净进口国。熟悉炼化产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乙烯的原料在不断优化,应该要优中取优,这是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成品油销售终端的挑战也不小。山东地炼的油品也开始流入甘肃市场,甚至有向更为内陆的新疆地区蔓延的趋势。而在西南地区,同样的“冲击”一样来势汹汹。省区销售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就直言:“越来越难看懂这个市场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由东向西”的市场化的进程不可逆。如何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跳跃”考验着产业链各环节的协作能力。

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宽幅震荡,国内经济结构持续深入调整,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产需剪刀差逐步扩大,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和多元化,因此产销矛盾和保障压力始终贯穿西部地区成品油业务的运行之中。“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西部地区高铁线路的完善也在冲击西部成品油市场,”甘肃销售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直言:“如果说前端抢占市场是打仗,西北销售输送给我们的就是子弹。”

目前的大背景是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又一次按下加速键。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并提出成品油价格暂按现行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适时调整,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

上述人士称:“随着今年成品油零售经营审批权限的下放,零售市场竞争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也将更加胶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