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造车新势力如何走出“双重寒冬”
朱江明:造车新势力如何走出“双重寒冬”从7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下滑到不久前戴森退出造车,无疑折射出了行业对电动汽车的隐忧:盈利模式不明,多数初创企业面临淘汰,进入汽车行业的壁垒仍
从7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下滑到不久前戴森退出造车,无疑折射出了行业对电动汽车的隐忧:盈利模式不明,多数初创企业面临淘汰,进入汽车行业的壁垒仍然很高。
在国内市场,行业对于新势力造车的宽容度正在缩减,随着投资趋冷,造车新势力也在“资本寒冬”和“车市寒冬”双重困境下迎来洗牌的元年。
“销售数据不太好”、“大华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金华工厂现在还没有生产资质”,作为一家“IT造车”的新势力,身处舆论漩涡之中的零跑汽车,同样面临外界的质疑。
“汽车行业要有变革,就像智能手机代替传统手机、数码相机代替胶卷相机那个时代一样,现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是必然,包括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代替有人驾驶汽车。”10月15日,在位于杭州著名的物联网街的零跑汽车办公室,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时表达了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回顾朱江明四年的造车历程,零跑汽车构建了新势力造车之中最长的供应链体系,拥有纯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在全球,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
“基本上所有和电相关的核心零部件全部采用自主研发,所以产品交付可能会慢一点。”朱江明表示,“但是我们的后劲会更足,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汽车界的华为。“
据了解,围绕电动汽车上下游,零跑汽车共布局了六大业务板块,包括自主研发的三大整车平台,以及“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
如何走出寒冬?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如何看待市场寒冬?
朱江明:汽车行业从近20年的增长开始下行,这个是必须经历的过程。部分自主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杀手锏,只是一味地靠成本,靠便宜,体量不够大,技术结构也不够完善,所以首先倒下的是他们,这很正常。
造车新势力中可能只有三四十家是真正想造车的,其中有些可能慢慢被合并,有些淘汰,我认为这也是非常合理的。
《21世纪》:如何突破造车新势力的行业淘汰期?
朱江明:现在舆论对造车新势力有很多负面观点,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不会有更多人想加入这个行业,最后真正想造车的造车新势力可能就十家左右。
苹果和特斯拉最大的特点是完全创新,去颠覆传统的观念,马斯克做成了电动车,把它真正量产。虽然开始的时候是巨贵的成本,但是逐步降到了用户可接受的成本,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改变。新势力不是没有机会,是看怎么做,这是一场长跑,你要有这样的一种胆略。
现阶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和传统企业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挑战。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丰田、大众那样有上千万辆的销售规模。
《21世纪》:您对整个电动车市场的判断是怎样的?
朱江明:新能源汽车今年也有下降趋势,总量在下跌。但是,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会更充分。此外,智能驾驶未来一定是在电动车上才有希望,电机完全可以用数字0和1来控制汽车,甚至进行能量回收,同时也起到刹车的作用,电动车代替燃油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随着电池规模化的经济效益、成本不断的下降,预计在2023到2025年,购车成本基本上跟燃油车接近。
《21世纪》:零跑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朱江明:从2015年开始进入电动车行业,零跑就在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很多东西不是一定要用国外的技术,而是要搞更多的创新。
在5G通讯、AI技术应用方面,我们不要去硅谷设研发中心,不要去慕尼黑设研发中心,中国的工程师就足够优秀,特别是在电子、智能化、控制这些领域的技术,远远超过一些美国的公司。在技术领域,中国和国外目前是平起平坐的,只是说创新能力或者想法会少一点,但是更多的应用,中国的能力绝对是不差的。
零跑用四年的时间去做了一些基础工作,做成了一个平台。电气架构的平台化、互联的平台化、智能驾驶的平台化才是今后的平台概念。一旦把很多电的东西用到车上去,就都可以组成一个系统,都是互联的,这是我们擅长的优势。
20万辆盈亏平衡点
《21世纪》:零跑未来的产品规划是怎样的?
朱江明:从成立到首款车型交付,零跑汽车花了四年时间。而在未来三年,零跑汽车将会加快开发步伐,计划再推出三款车型,分别是四座微型车、SUV车型C-More的量产车,以及基于C-More同平台的轿车。
明年零跑将会交付第二款车,其定位是五门四座的微型车,目标是各方面都要做到和smart一样,包括内部的工艺和品质。
未来,零跑一年至少会推1-2款,以这样的节奏逐步投放市场。在这样的产品投放节奏下,到2022年,零跑希望实现20万的销量目标,这也是盈亏平衡点。
《21世纪》:零跑制定产品规划的标准是什么?
朱江明:作为一个产品来说,要从三方面去做产品设计:第一方面,首先要学习,要看竞争对手;第二个方面,要看客户的需求;第三个方面,才是创新,创新要基于对技术的考量,对技术的把控,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我能够把创新的东西加入到产品里,这样,产品才有竞争优势。
零跑的目标是几款车都能够有一个长的生命周期,像凯美瑞,通过迭代,每一款车都能成为一个系列。要做就要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我们的产品规划,有四个车型已经足够了。
《21世纪》:新车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哪?
朱江明:明年微型车的目标是四个市场:第一个市场就是已有的市场,山东、河南、河北、天津等地正规的电动车去替代原来的低速电动车,这个市场是已有存量市场;第二大市场,由于品质对标mini和smart,但价格还有一定优势,目标是限行限购的一线城市,以最低的门槛进入;第三个市场是四五线城市的网约车市场,车型最高的续航里程可以到400公里,还有,这个车的优势是后排乘坐舒适;第四大市场是共享市场,像海南地区旅行用车、高铁站以及城市间的通勤用车。
《21世纪》:零跑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朱江明:比原来的预期,今年的发展速度是要慢一些,1万的销售目标无法实现了。第一个原因是零跑是运行一条链路最长的造车企业,最困难的就是供应商体系的建立,零跑相对规模小,供应商重视度不高,供应商的转移对零跑的影响非常大;其次是巨额的投入,这是我们早期所没有太多去考虑的。目前还面临比如融资的问题,将来市场的问题,以及生产资质的问题,当然这都是暂时的。
《21世纪》:生产资质如何解决?
朱江明:目前还是长江汽车代工生产,如果今年和明年零跑的销量达到3万辆就可以申请资质,现在零跑已经在金华建工厂,除了核心零部件以外,我们也规划了冲、焊、涂、总四个车间,现在是冲压、焊装、涂装在那里制造,最终的总装是和长江合作,在杭州的长江汽车工厂进行总装。
我的一个观点,并非马上要拥有资质,产品有竞争力才是零跑的核心,核心能力先形成,资质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零跑也在积极地找各种合作的机会,但是零跑不会花非常多的钱去买一个资质,或者说去合并一个车企,那样就要背一个大的包袱。
《21世纪》:融资是否顺利?
朱江明:前段时间我们有三四个亿进来,那是A轮融资的一部分。目前也在进行B轮的融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现在是资本寒冬,大家都觉得很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在融资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
-
陈清泉: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宜分“三步走”2024-08-16
-
松下将对特斯拉电池工厂投资数百亿日元2024-08-16
-
2015年底京津冀公交车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6%2024-08-16
-
国务院: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六领域消费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成倍增长2024-08-16
-
新能源汽车 爱你有点难2024-08-16
-
特斯拉推出1.3万美元家用电池 让用户不怕停电2024-08-16
-
特斯拉或将发布储能电池 开拓住宅/商业用途2024-08-16
-
特斯拉瞄准家庭储能市场 做不间断电源2024-08-16
-
4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下调2024-08-16
-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出炉2024-08-16
-
2015年中央及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大全2024-08-16
-
特斯拉推出低成本时尚家用及商用电池解决方案2024-08-16
-
特斯拉家用电池获近4万预订2024-08-16
-
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公布 2.5万起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