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俄氢能经济合作潜力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10-16 16:06:57
热度:

中俄氢能经济合作潜力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中俄两国战略目标相似、处境立场接近,俄罗斯提出欧亚经济联盟、“转向东方”、大欧亚伙伴关系、北极战略、北南国际走廊等战略举措在与“一带一

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中俄两国战略目标相似、处境立场接近,俄罗斯提出欧亚经济联盟、“转向东方”、大欧亚伙伴关系、北极战略、北南国际走廊等战略举措在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对接,两国正朝着“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目标和方向迈进。

未来,中俄双方经济贸易合作将快速拓展,在走廊建设、自贸区和北极航道等新兴领域全方位互利合作或将取得新的突破,进而进一步巩固双方战略协作和互利互惠关系,锻造更加紧密的利益聚合体和命运共同体。

2019年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丰收之年,中俄携手并肩共同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在符合双方战略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根本利益基础上陆续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祉,在挖掘新合作亮点和增长点,实现新时代务实合作提质升级方面也得到切实深化。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历史新高,中国连续9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特别是新兴领域,潜力巨大;近年来中俄原油贸易执行平稳,俄罗斯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中方参与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运营较为顺利,首船液化天然气试航“冰上丝绸之路”成功运抵江苏如东港;阿穆尔天然气化工项目即将最终投资决策,开创中俄最大化工项目先河;中俄首座跨境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一管两桥”等标志性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对此,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高度评价,“中俄是两国关系的典范”。

根据中俄两国元首共识,2020年-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双方将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现代农业、康养医疗、信息技术、绿色化工、数字经济以及科创基金和研发中心等领域联手开启新的合作机遇和新的发展阶段,大力赋能中俄关系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在此背景下,氢能经济作为全球一个新兴能源产业和资本追逐的热点,能否在中俄能源和经贸合作新阶段中成为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以及潜力到底多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宏观层面三大利好

在目前已知能源中,氢能是最为清洁的能源,氢气使用过程产物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无污染,被看作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从物质能量密度来看,氢能高出汽柴油和天然气约3倍多;从发电建设成本来看,氢能发电在油气、光伏、风能和生物质等众多发电方式中成本最低,约580美元/千瓦时。基于上述特点和优势,让我们来看一下中俄氢能合作到底有哪些积极因素。

利好一,中俄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近16%。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增长6%-6.5%,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平稳并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这一速度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背景下仍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另一方面,2018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8万亿美元,经济增速1.8%,占世界经济比重约1.8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俄罗斯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1.2%,而2020年-2024年的经济增速将回升至1.8%-2%。

利好二,中俄氢能经济潜力可期

近年来,我国氢气推广应用快速发展,氢气应用行业的工业产值预计2022年将突破5000亿元,而2019年氢气应用行业工业产值或将接近4000亿元。与此同时,氢气应用行业销售同样呈现增长趋势。据预测,2019年-2023年我国氢气应用行业销售产值也将逐年增长,2019年将超过3500亿元,到2023年将近5000亿元。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营加氢站超过26座,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江苏、湖北、辽宁等地区,其中上海和广州地区发展最快。2009年-2018年,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政策等领域陆续出台了一大批扶持政策,对激励我国氢能产业较快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我国目前专业制氢企业数量并不多,仍需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布局。从地区分布看,距离主要消费市场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其中山东、江苏、上海、广东和北京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氢气制备和消费总量60%以上,在东北地区,除沈阳和大连有数座中型加氢站等布点外,基本没有成规模的商业化氢能项目。

在俄罗斯,目前中央政府层面尚未制定清晰的氢能发展规划,并远离国际氢能社会独自发展氢能经济,这不仅阻碍其氢能产业健康较快发展,还阻碍了几乎所有包括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能源效率、电力输配等新兴能源技术的培育和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应看到俄罗斯还拥有巨量氢气资源和外输渠道,不仅能提供氢气资源还能带来新的消费市场。

短期来看,新兴氢能应用市场可能会与烃类能源形成一定替代或竞争关系;但从长期来看,烃类能源消费总体是在下降,伴随氢能生态圈和氢能经济逐步成熟,实施氢能战略将有助于俄罗斯经济结构、工业体系转型升级和发展,有助于俄罗斯国内氢能工业创新力释放和能源多元化产业系统化发展,所以为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迎接未来发展机遇,俄罗斯将氢能经济战略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总体规划或单独编制氢能战略将成为现实需要和客观选择。

事实上,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能源管理部门早已注意到,若将氢能经济嵌入俄罗斯国家经济体系必将带来新的技术发展、长期需求市场和国际投资等新的经济支点,也知道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尽早加入国际氢能社区并充分调动所有市场和商业力量参与,但要真正行动起来并实现体系化发展还需充分借鉴国际氢能经济发展最佳实践,借助成熟技术、引导资金等重要条件。

然而,我国对于氢能经济发展逻辑的理解深度、产业链完善程度、成熟经验和产能技术等方面较俄罗斯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国家各级政府、金融资本和产业力量的大力扶持推动下,目前已基本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区域性氢能经济圈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基于此,中方完全可以从政策和经济领域的产业规划、产能技术研发、产品价值链布局、基础设施拓展等氢能社会全要素上,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性合作,特别要关注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通道、炼油化工发展规划等全局性因素动态,综合考虑部署一批经济可及、技术可及的氢能试点项目。

利好三,东北振兴与俄远东战略契合

目前来看,自俄罗斯《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法》通过以来,入驻俄远东超前发展区的企业总数已达到296家,申报投资额超过2.3万亿卢布(约合354亿美元),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创造5.37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俄远东发展部部长亚历山大·科兹洛夫提供的数据,目前俄远东联邦主体区域内共有1783个外商投资项目,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韩国、越南、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其他9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占该地区外商投资总额约80%,也就是说中国对俄远东经济影响在大幅提高并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而一江之隔的中国黑河,已成为新一轮国家自贸区黑河片区核心城市,其战略定位是将进一步聚焦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商贸物流等沿边产业。其区位紧邻中俄天然气东线年处理420亿方天然气处理厂以及年副产约8万吨氢气的阿穆尔天然气化工厂和周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各类化工项目。

若将黑河片区作为中俄边境地区政策最优、机制最活合作基地这个战略定位发挥好,做扎实,则应考虑积极关注对岸俄远东地区的新形势、新产业和新布局,比如研究如何将上述氢气资源引入我国黑河(跨境距离约200公里)加以综合利用。

假如以独资或合资等形式投资建设1-2座年发电量约12-25亿千瓦时低碳高效、绿色清洁的新能源发电示范项目,既可集中供氢用氢,也可避免氢能目前多以分布式布局而造成运、储和加注等环节成本不经济的问题,还可规避现阶段作为交通燃料与汽柴油价格比拼的天然劣势。

因此,该项目若成功落地将不仅有助于提振当地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还将较好地促进中俄能源合作利益深度融合与附加值提升,也将有助于中俄双边自贸区合作以及2024年中俄贸易额目标早期实现。综上考虑,氢能利用不失为中俄在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的新契机。

微观层面两大挑战

挑战一,供氢综合成本

按目前分布式氢能利用主流方式,若综合考虑氢气制备、提纯、液化、运输、加注等环节,气态氢气总成本约为33- 62元/公斤。除水电解制氢,一般是加氢站环节占氢气总成本比例最高,通常超过50%。

若以往返各200公里为经济半径测算,以目前主流的长管拖车(7管直径715毫米、运载能力413公斤,钢罐压力20兆帕,极限低温-60度)等气态压缩方式运抵中俄边境交付黑河,则氢气运至黑河交付成本约-22.5元/公斤,而导致该模式下不经济的主要成本环节为运输成本,占综合成本近80%,其主要局限因素在于运输装备、运输方式和人工成本等。

挑战二,运氢方式选择

由于向中国黑河供氢不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运输环节成本占比过高,那可否考虑其他运输方式和技术路线,比如在氢源现场直接进行液化,以增加单车运载量和经济性;或依托现有天然气管线路新建一条中俄跨境氢气专线,向黑河自贸区氢能下游产业提供稳定氢源;或在充分协商和安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将符合规格标准的副产氢气回注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运至黑河或更远、更有承受能力的氢能消费市场等。

前景展望

综合上述设想和考虑,氢气本身具有较好经济价值,主力氢源距离我国黑河仅100公里-200公里,而且中俄跨境公路桥、铁路桥等陆路通道即将通行,再加上黑河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氢能等商业项目积极落地自贸区等招商力度,在以上多重因素积极影响下,黑河片区的氢能下游产业或将面临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正在加快向高效化、低碳化、多元化和清洁化转型升级,国内氢能产业在各级政府、行业和市场等力量叠加推动下必将变得更加经济可及、技术可行,为中俄商业利用氢能提供更多经济可行的选择,同时为中国黑河自贸片区打造中俄氢能经济社区的基地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提供新的创效机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