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建国70年伟大成就:GDP增长174倍 财政收入增长3000倍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9-29 10:06:21
热度:

建国70年伟大成就:GDP增长174倍 财政收入增长3000倍“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

“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本次发布会回顾了70年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GDP增长174倍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飞跃。7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声宣告,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0年来,我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据宁吉喆介绍,70年的辉煌成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1952年-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

第三,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7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工业装备水平、基础设施网络的提高和健全。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13.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分别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社会保障、扶贫脱贫、生态环保事业全面发展。70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

第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70年来,我国从传统农业国转为现代工业国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从1952年的50.5∶20.8∶28.7变化为2018年的7.2∶40.7∶52.2。信息化深入发展,居民在网上购物、用手机支付、骑共享单车、坐高速列车成为常态,所谓新“四大发明”。1949年-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农业机械总动力从约10万千瓦增长为10亿千瓦。

第五,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凸显。目前,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中国坚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活动;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70年的发展成就,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70年的奋斗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70年的艰辛探索,开辟了成功的发展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努力奋斗。”宁吉喆表示。

财政收入增长近3000倍

新中国成立70年,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的70年,也是财政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70年。

“70年来,全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3352亿元,年均增长12.5%,增长了近3000倍。也就是说,现在一天的财政收入,就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8个年头的规模。财政‘蛋糕’的不断做大,为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表示。

此外,公共财政体系也逐步完善。70年来,我国财政实现了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历史性跨越,由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到后来的中央与地方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加大财力均衡调节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8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收入的46.6%,但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只占全国支出的14.8%,也就是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地方政府安排支出。2019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75399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67763.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7635.9亿元,主要用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

7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建立并完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不同经济运行形态需要的财政政策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各项举措,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国财政赤字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2018年增加8000亿元;在2018年减税降费1.3万亿元基础上,继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万亿元;同时,加强政策协调,坚持有保有压,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而财政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1950年,统一全国财经政策、实行统收统支的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实行“分灶吃饭”,1985年实行“分级包干”,1988年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改革,1994年实施了分税制改革,并在此后持续深入推进财政体制、税收制度和政府预算制度等改革,完善有关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税体制改革更是不断深化。

刘昆表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更加努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