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210mm光伏硅片饱受质疑的背后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8-26 14:07:03
热度:

210mm光伏硅片饱受质疑的背后  继156.75mm之后,时隔五年,硅片尺寸再次进入多尺寸“混战”时期,8月16日,中环股份携新品“夸父&rd

  继156.75mm之后,时隔五年,硅片尺寸再次进入多尺寸“混战”时期,8月16日,中环股份携新品“夸父”系列硅片如期而至,但随之而来,除了发布当日股票几近跌停引来的若干质疑之外,还有与重量、尺寸、量产、设备配套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光伏行业的一杆老枪,中环股份在单晶拉制领域已有数十年的经验。在当前光伏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这家老国企依然坚守用“技术”打天下的规矩。

  光伏行业发展与半导体行业类似,符合“摩尔定律”,其核心是降低成本,将硅片尺寸做大也将极大的降低光伏行业的制造成本。

  不断增大的硅片尺寸对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有多少助推作用?与之相关的供应链产线如何适应?基于大尺寸硅片而成的组件重量会有多夸张?M12硅片的“出世”究竟能带来多少的降本空间?……实际上,关于中环股份新品的质疑声,也是基于行业对于中环硅片技术的“期望”以及对于新技术与降低度电成本的“渴望”。

  210mm尺寸下的降本空间

  硅片尺寸的增加,究其原因在于当下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难度日益增加,为提高组件输出功率,从M2到G1、M4,再到M6,通过增加硅片尺寸的方式来提高组件功率正成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

  可以看到的是,G1尺寸即158.75mm确实有效的提升组件的转换效率,但当G1向M6演变之时,其实是以降低组件的转换效率为代价,提高其输出功率。而当硅片尺寸扩至M12时,组件的转换效率再度有所提升。

  基于M12硅片,中环股份给出了两种版型的组件设计,分别为6*10半片、5*10半片。这两款组件通过大尺寸硅片以及半片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组件的输出功率。

  除此之外,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东方环晟也基于M12对叠瓦组件进行了测算。根据东方环晟副总工程师俞超的介绍,相较M6半片版型,基于M12的两款叠瓦组件效率提高了约7%,同时1切8的设计,可以确保更低的功率损失。在组件重量方面,600W组件约重32kg。

  据某行业人士介绍,国外市场《劳工法》规定,单人搬运的组件重量一般不超过23kg,那么“夸父”叠瓦组件的重量完全在两名工人运输的重量范围之内。不过,组件升至如此高的功率,也有行业人士质疑组件电流过高,可能需要逆变器进行升级配套。

  中环股份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公司将有16GW M12硅片的产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硅片尺寸达到M12的规格下,面积和重量将对切片环节带来挑战,同时也提高了对工艺设备、品控稳定性的要求。此外,由于组件长宽比的改变,与之相配套的玻璃以及支架等方面还需企业跟随进行调整。

  正如行业所预计的,因当前产线不兼容,M12大尺寸硅片需等新产线投产才能在上下游供应链中实施进一步的规模化,由此,中环也推出了迭代产品——M9与M10,这两款产品分别对标G1与M6,从减少电池片数、提高组件输出功率两方面提高对应组件的性价比。

  根据中环股份下属公司天津环欧国际总经理张海鹏演讲资料,上述两款组件可以基于现有组件产线及供应商配套,创新版型设计可实现快速量产,5串设计,串焊产能增加30%,同时有效面积增加,可以提升转换效率。此外,在尺寸与重量上,也与对标产品几乎没有差距。

  根据中环股份提供的数据,与对标产品相比较,基于M9与M10硅片的5*10半片组件输出功率可以提高5W左右,同时在电池片数量上可以减少约30%。据了解,M12产线可兼容M10、M9产品,可实现定制化柔性制造。

  单晶硅片:多尺寸之争

  随着中环股份“夸父”系列产品的推出,中国光伏行业单晶硅片领域再次进入多尺寸“混战”的局面。继M1与M2之后,目前以晶科为主力的G1即158.75mm尺寸硅片正奋力突围,组件转换效率有了明显提升是这一尺寸优于M6的最大特点;而161mm尺寸目前主要以国外的LG、Q-cells等企业为主,国内组件企业跟随的并不多;之后便是近期隆基、阿特斯主推的M6硅片即166mm。

  据行业分析机构介绍,到2020年,158.75mm尺寸的市场占比将达到20%,后续新上产能是否会跳过161mm,直接扩至166mm或者210mm,还有待观察。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硅片尺寸的增加,在降低整个光伏电站的BOS成本上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针对目前多尺寸混战的局面,有行业人士认为,这将给设计院以及下游投资企业带来困难,主要在于若某一规格组件供应不及时需临时更换其他规格的组件时,将给设计图纸以及支架供应等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但也有不同的行业声音认为,产品的终端最终还是在于光伏投资商,投资企业考虑的重点更偏向于是否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成本,某行业人士认为,“在光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供应链的配套以及产品供应,实际上都是根据需求随时进行升级,跟不上技术更新速度的企业大概率将被市场淘汰。”

  一方面,对于上下游供应链来说,如果要跟上M12的脚步,那几乎意味着要新开产线,增加投入,并且按照M12的标准进行建设升级,这也是M12饱受“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基于大尺寸硅片做成的组件在功率上却有明显的提升,同时M12的趋势为新进入的产线与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所谓不破不立,这也是中环将M12称为颠覆性产品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中国光伏迈向平价的关键时期,行业对于突破性技术的渴求也达到了巅峰。按照中环股份三个否定的精神——否定现有产品,否定现有技术,否定现有自我,M12几乎是打破当前的供应链现状情况下做的全盘改变。

  不过,基于当前硅片尺寸的多样化,未来势必将有一种尺寸领衔主流,M12何时能够实现上下游规模化生产应用,仍有待于观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