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上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上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分布式能源发展对中国的能源系统供需结构将产生深刻的变革。碎片化的分布式能源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对降低能源成本、发展当地经
“分布式能源发展对中国的能源系统供需结构将产生深刻的变革。碎片化的分布式能源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对降低能源成本、发展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机会。建筑发电,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更具有极其巨大的市场前景,形成产业的规模前景不可低估。”
7月26日,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委员会彭建国在国资委研究中心主办、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把脉央企未来能源发展的多种转型路径并提出上述观点。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预计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达到25%左右,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将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
问题
彭建国提醒道:“中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资源禀赋,加之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导致国内能源过于依赖煤炭消耗的同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环保投入不足。新能源应用动力不足并形成新能源的抵制性机制。”
事实上,除去对传统路径的依赖,长期以来,相关央企的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旧比较缓慢。
彭建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产业“低度化”、“碎片化”、“空心化”、“趋同化”等问题突出,特别是低端产能重复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的问题十分尖锐。
因此,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加快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繁重,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创新协同机制不健全亦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彭建国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技术与产品创新需要产业联动,需要有广大的消费市场和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亟需建立企业创新协同机制,培育龙头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路径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
彭建国直言“要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上”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这其中包括促进新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电力市场体系,高效整合各类电力市场资源,加快构建包含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在内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督。
下一步,还需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培育新能源发展的“乘数因子”,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公司科研院所、科工企业、国家研发中心作用,用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为公司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新动能。
他表示,新能源的市场化运用,其初期依靠政府一定时期的补贴和政策鼓励,但其长期发展,依靠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形成上下游产业的协同配套,形成产业合力,推进新能源、新产品全面市场化展开。
在促进企业协同发展上,彭建国表示需要促进鼓励企业形成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培育产业龙头。包括发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各自优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利用PE、VC、天使投资等多种基金形式,加大产融协同步伐,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央企业既是我国能源保障的主力军,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民营企业我国科技市场化创新的重要动力,中央企业要与民营企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共同为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提供实现路径。
在此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关民营企业未来是否有参与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的更多机遇?
以汉能集团为例,该民营企业正在为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
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认为,清洁能源事业,薄膜太阳能、移动能源本质上是一种能源变革,是基础性、系统性的能源颠覆。薄膜发电就像人造叶绿素,随着薄膜太阳能的广泛应用,未来人类可以像绿色植物一样,通过薄膜直接利用阳光。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核心的移动能源,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