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投资煤制气至少放眼四十年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4-08-20 18:54:44
热度:

投资煤制气至少放眼四十年.TRS_Editor P{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

.TRS_Editor P{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美国煤制气产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研讨会上,国际著名的能源与环境政策专家—美国杜克大学杨启仁博士对中国当前的煤化工发展局面表示了担忧。他认为,我国上马煤制气项目要谨慎,必须要三思而后行,切莫跟风盲从。

  当前,国内投产的煤制气项目眼下正面临着尴尬。大唐克旗项目和新疆庆华一期项目投产数月之内因严重故障停工,随后媒体称许多央企酝酿剥离煤制气在内的煤化工资产,所有这些不好的消息都令煤制气产业的前景蒙上阴影。

  在此次会议上,杨启仁接受了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美国大平原煤制气项目的实际情况,也许会给我国煤制气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飞速发展引来各方讨论

  我国在发展煤制气示范项目时,常把美国大平原煤制气项目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美国首座煤制气示范项目建设于1984年,由当时新成立的大平原公司投资运营。杨启仁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美国建设大平原煤制气厂造成巨额亏损,一年后该项目破产,并牵连政府连带赔偿,承受重大损失。从那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煤制气项目了。

  杨启仁去年曾发表《中国合成天然气革命》,对中国大规模发展煤制气项目的经济性和环境后果表示担忧,引起国内舆论广泛关注。最近又发表《美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一文,再次预警中国煤制气热。

  美国以前也面临富煤贫油少气的情况,政府也曾长期支持煤制油气的发展。不过,多数的研发项目无疾而终,只有大平原煤制气这一个项目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但杨启仁研究显示,大平原根本说不上成功,从经济性来说,大平原项目是一次失败的投资,巨额亏损导致了破产,并牵连美国政府连带赔偿蒙受重大损失。

  历史上,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都曾尝试过煤制油气的研发,但最终均未实现规模化量产。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煤制油气技术的不成熟、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及对环保的重视等方面的因素。

  煤制油气从没有过成功案例

  “总的来说,如果纯粹从自由市场商业营利的角度看,全球煤制油气从没有过成功案例。”杨启仁对记者分析,大平原在经济性上是一项彻底的失败,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未能预见美国气价改革造成气价走低。美国在1978年立法解除了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并在1987年全面实现了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气价改革刺激了气源的勘探开发及开采技术的发展,天然气资源因而变得富足,而美国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从能源转换效率看,煤制气发电是一种低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根据大平原近年运行数据计算,由煤炭转化为合成天然气再用作燃气发电的能源转换效率大约为30%,而一般大型燃煤电厂可达到40%以上。同样发一度电,使用煤制气发电要比直接燃煤发电多消耗三分之一的煤炭资源。

  从水资源消耗来看,大平原项目周边水资源丰富,用水问题并不突出。但中国的水资源远不及美国丰富,规划建设的煤制气项目又都在干旱地区,节约水资源理应成为中国煤制气开发规划的重点,而且应该采取比大平原更严格的耗水标准。

  杨启仁认为,国内视煤制气为一项成熟技术,其实是把技术成熟度与技术发展历史长短相混淆,技术的成熟度应以其使用的普及度来定。除了美国大平原项目,煤制气技术在其他国家(除中国外)根本没有规模化量产的经验。

  “大唐克旗项目仅运行一个月后就发生故障停工检修,这恰恰证明煤制气技术尚不成熟,不适合广泛推广。” 杨启仁表示。

  切莫跟风盲从

  “像煤制气这类投资巨大的项目,对地方经济及就业的影响深远。” 杨启仁认为,大平原破产后由美国政府收购并承担负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煤制气这类大型投资项目有“大而不倒”的特点。这对中国的能源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煤制气这类资本密集型产业,建厂资金为沉没成本,破产后决定工厂去留时,沉没成本一般不考虑在内,因而经常会出现破产而不停产的现象。

  然而,煤制气除了资本密集外,也具有高耗水、高碳排放、高污染的特质,因此有破产后继续污染的特殊现象。大平原项目建成后,不断追加环保投资、改善污染防治设施,运转十几年后才得以在环保上达标。废水方面,废水散发的恶臭困扰附近居民二十多年,并不断遭投诉。

  杨启仁表示,中国天然气价改及相关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常规、非常规天然气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俄长期天然气进口协议也才刚刚签署。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投资煤制气,无疑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豪赌。

  “长期能源价格难以预测,富煤少气格局并非不可改变。”他认为,全世界长期的能源价格预测一向极不可靠,美国80年代初对天然气价格走势的误判、中国21世纪初因煤价长期看涨造成的过度投资及煤价下跌,就是明显的例子。

  “像煤制气这样的投资,至少要放眼未来四十年,目前一窝蜂地投入煤制气,将带来极高风险,必须要三思而后行,切莫跟风盲从。” 杨启仁认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