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如何提升自身电力资产运营效率?
中石化如何提升自身电力资产运营效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是一家拥有丰富电力产业资源的超级企业,年用电量超过700亿千瓦时,其中50%来自自发自用电厂。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是一家拥有丰富电力产业资源的超级企业,年用电量超过700亿千瓦时,其中50%来自自发自用电厂。
中石化除石油石化产业以外,同时也是集发电、配电、售电以及用户于一身的综合性电力企业。中石化以大用户身份参与电力交易和开展售电业务是顺理成章的。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9号文)颁发以来,电力改革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作为一个以石油石化为主业、拥有丰富电力资源的超级企业,如何利用9号文的政策窗口,提升自身电力资产运营效率,创造新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呢?
中石化电力产业:潜在的巨无霸
中石化年用电量超过700亿千瓦时,其中50%来自自发自用电厂,中石化以大用户身份参与电力交易和开展售电业务是顺理成章的。同时由于中石化拥有强大的企业内部配电网,因此中石化售电业务并非单纯的第三类售电公司。事实上,中石化除石油石化产业以外,同时也是集发电、配电、售电以及用户于一身的综合性电力企业。
中石化增量配网资源丰富。按照第四批增量配电网的申报要求,如果以10平方公里、电网投资超过1亿,用电量超过1亿作为申报配电网的基本条件,公开数据显示,仅仅土地面积满足10平方公里的中石化基地就达到18个。剩下的基地按照投资和用电量估计都能达到申报增量配电网项目的要求。真可谓潜力巨大,资源丰富,前景无限。
虽然中石化拥有丰富的电力产业资源,但是由于我国国企发展的历史使然,目前中石化仍然只着眼于石油石化产业,电力产业一直作为主业的支撑产业,固化了大量的发配电资产,沉淀了大量的电力资金。电力产业的潜力埋没在主业之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调研,目前中石化产业基地和公用电网企业的分界点都是围墙红线。也就是说,红线以外是电网企业资产,红线以内的电力设施则属于中石化。因此可以判断,中石化红线以内的配电网是通过国家产业规划的审批,根据项目规划征地划分,由中石化自行投资建设和运维的企业资产。这种配电网具备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供电营业范围清晰,配电网投资和运营存在事实主体的存量配电网,我们通常称之为企业用户侧配电网。
如果把中石化看成一个小社会,那么中石化在企业内部行使了公共电网的电力公用事业职能。中石化内部的电力管理部门是事实上的企业内部电网公司。然而由于突出主业,企业电力设施基本都散落在各个分支机构,构成各个分支机构的生产辅助成本。虽然企业配电网具备公共事业单位的特征,但是由于没有以独立法人主体核算,所以目前中石化各个基地的用户侧配电网均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也就是不直接产生现金流的功能性资产。
中石化电源资产同样巨大。在中石化全部700多亿千瓦时的用电量中,有50%的电量是由企业自备电厂提供的。长远来看,由于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都是传统燃煤电厂的中石化电源结构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根据电改精神,自备电厂应该尽量转为公用电厂,以确保公平承担社会成本,降低煤耗,提升发电效率。面对电力改革大潮,如何处理好传统发电资产和可再生能源电能替代的关系?是未来中石化电力产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由于聚焦主业,中石化总公司目前尚未整合集团下属的全部电力资产。如果集团总部整合包括电力土地资源、电源企业、配电网资产、电力工程和运维等全部资产,充分利用电改政策,形成独立核算的专业化电力公司,同时引进社会资本,选择合适时机融入资本市场,中石化旗下的电力公司将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又一个巨无霸。
中石化电力板块重整路径
根据目前部分煤矿和高耗能产业园区存量配电资产转制为增量配电网项目的经验,中石化存量配电资产参与电力改革的大致路径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剥离存量配电资产。
由于目前中石化各个企业的配电资产都属于非经营性生产辅助资产,要把这些资产按照电力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把这些资产剥离出来。通过对存量配电资产的清产核资,从法律、技术、财务以及投资价值评估等各方面对剥离资产重组构成,同时通过不同商业模式和交易机制的设计,使得剥离出来的存量配电资产形成经营性资产。清晰反映这类资产在中石化各个企业内部的成本和收益情况,为下一步独立核算和改制经营奠定基础。
第二、成立配电资产管理公司。
所有存量资产剥离之后,中石化企业可以成立配电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配电公司),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只要将剥离资产以资本金的方式投资其中,形成配电公司的基础资产。原有存量配电资产的投资、优化、运维、计量、电费收取和用户工程等等功能均由配电公司统一管理。配电公司与各个生产企业形成能源交易市场,真实反映企业内部配电成本的价值。
第三、开展配售电业务。
组建后的配电公司,在企业所划定的区域开展配售电业务。承担供电范围内的所有电力相关业务。同时也可以把业务扩展为以下范围:电力供应;投资电力业;配电网投资、建设与运营,电力设备维护;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供用电的抄表服务;集中抄表装置的设计、安装、维修;电力抄表装置、负荷控制装置的设计、安装、维修;用电报装、用电增容报装服务;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储能项目的建设、运营;能源管理服务;节能工程设计、安装及技术咨询;售电业务。
第四、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颁发的发改经体[2016]2120号《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六条规定:
只要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具备的条件就可以向能源管理部门申请领取《电力业务许可证》。
第五、运营石化电力公司。
从长远来看,电网企业属于公共事业,其更多的资源表现在管制性垄断区域的优势。除输配电业务以外,其他业务均属于竞争性业务。在中石化集团内部,通过剥离沉淀资产以及重组电力资产,必然形成发配售用一体化的电力完整产业链。因此,运营石化电力公司,一般会形成管制性业务的配电网公司(类似电网企业的平台公司),竞争性业务的发电公司、售电公司、分布式能源公司以及各种电力服务性公司。
需要提醒的是,一般而言,管制性公司尽可能由国有资本(或者存量资产)出资成立,几乎很少资本性支出。而竞争性业务的公司,建议尽量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化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优势,降低石化电力公司的直接投入成本,会得到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六、对于拥有大量自备电厂的中石化企业,积极参与电改。
尽快形成集团统筹的配电网产业,也是为自备电厂改制创造条件的必由之路。中石化可以在形成配电网产业之后,根据国家电改的精神,一方面将原来的自备电厂改为配电网内的公用电厂,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电力负荷的情况,接纳其他非石化系统的公用电厂并入集团下属的配电网,以降低成本和使得生产安全和稳定更能得到保障。
中石化如何获得电改红利
电改将彻底改变国内电力体制的格局。中石化如果能够积极参与电改,将是获得电改红利最大的企业之一。成立电力公司之后,配电网产业的主要业务内容和商业模式如下:
第一、开展配电网服务。
配电服务只能以省级物价部门确定的配电价格作为收费标准,终端价格不得高于物价部门下达的收费标准。如何降低配电成本,成为企业是否有盈利空间的重要基础。虽然中石化配电网都是存量,但是在新增配电网投资过程中仍然要在以下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合理控制投资造价。尽量以“技术标准+市场价格”确定投资造价,以电力工程定额造价计算方法作为最高投资限价;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成本越低于银行基准利率,配网服务成本越低;尽可能降低供电营业范围的各种损耗,包括变损和线损;提高运检和营销业务的智能化水平,降低配电服务的可变成本。
第二、开展售电及套餐服务。
配电网企业一般的年供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以上,因此集成负荷将成为降低电源成本的重要手段。就售电业务而言,电量越大,度电分摊的配电成本越低。对于年供电量低于1亿千瓦时的配电网,建议谨慎申报增量配电网项目。
对于配售电企业来说,除了自身供电区域的保底售电以外,还可以参与全社会的竞争性售电业务,当然也必须允许其他企业在供电范围内开展竞争性售电业务。因此,充分发挥自身供电领域的优势,结合区域内不同产业的特点,制订售电套餐参与全社会售电服务,将是配售电网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
第三、开展用户电力工程服务。
广义的用户电力工程,不仅仅是指报装、计量、并网、接入等工作,还可以延伸到用户的所有电力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服务。利用电力企业专业化的优势,将红线外的服务延伸到用户红线内的涉电业务,既弥补了用户对电力专业化服务的短缺,又为配电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
鉴于目前运营充电桩的风险较大,而配网企业的服务区域有限,因此对充电桩业务,建议仅提供接入和售电服务,而不直接投资充电桩。
目前,传统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也都在从事以上三项业务,即传统电力业务。我们认为,以下七项是新型电力公司应该高度关注的新型电力业务。
第四、光伏及分散式风电直销服务。
对于中石化来说,由于拥有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外部电源购电成本,将使得配电网项目有更高的投资可行性。在确保用户侧销售电价(销售电价=购电价格+配电价格+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低,而配电价格水平不变情况下,购电价格高低是配电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随着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的大幅度降低,配电网区域内配置光伏电站和分散式风电站是降低购电价格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华东、华北、华南中南等地区,光伏和风电的度电成本对标用户侧电价有相当可观的盈利空间。利用分布式电源,降低配电网购电成本,在配网内直销给用户,由配网调度直接分配给电力用户,可以大大降低隔墙供电的非技术成本。
第五、用户配电资产并购、租赁和托管服务。
如上所述,我国配电网络的毛细血管几乎都不在电网企业资产范围,大量电力设施沉淀在用户非经营性资产之中,由于大多数用户对电力系统运营不专业,导致配电网管理水平严重低下,系统配置严重浪费、损耗过高以及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导致了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居高不下。
中石化可以通过增量配电网改革,形成专业电力服务公司的配电企业,积极并购(不是无偿移交)、租赁和托管用户的配电资产,使得这些沉淀的优质资产成为经营性资产。通过将配电服务延伸到用户资产管理之中,配电企业将获得更大的业务空间和盈利可行性。同时也对全社会配电设施利用率的提高(多个用户可以优化配电网络的布局),对电力专业化水平管理的提高,对我国大幅度的节能降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六、转供电企业配电资产并购、租赁和托管服务。
今年,规范转供电行为成为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重要任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文件,明确要求转供电企业要不就自行转制为增量配电网,要不就将配电资产移交给电网(是指具有电力业务许可证的电网企业)。
中石化很多下属企业都是事实上的转供电企业。而实际情况是,转供电企业既不愿意移交给电网,绝大部分也没有能力转制为增量配电网。因此,增量配电网企业可采取并购(不是无偿移交)、租赁和托管的方式介入转供电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用电服务。这也为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水平相关政策的落实,能提供一条更为切实可行的市场化道路。
同时,转供电配电资产的集中管理将大大提升全社会的电力专业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转供电企业电力设施的利用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的利用水平,也为增量配电网企业和转供电企业提供了效益双赢的利润空间。
第七、气、热、冷综合能源服务。
作为垄断性的服务行业,配电网企业仅仅满足于电力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电力网络的营销渠道,利用电力营销的服务网络,同时向用户提供气、热、冷等综合能源服务将是新型电力公司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配电企业在并购、租赁和托管了用户配电资产之后,采取能源承包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能源一站式”服务,也将是市场可以接受的商业模式。作为电、热、冷用能大户的中石化,是这类服务的最大受益者。
第八、能源大数据下的企业资源优化服务。
随着5G的到来和物联网的逐步完善,配电企业将会积累大量的能源投资和运营数据。目前用户能源方面的数据应用几近于空白,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配电业务的开展,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设计,优化企业各类资源配置,为企业提供能源设备的节能改造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多能互补与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降低企业综合用能成本的可行性越来越大。这将是配电网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一个成熟配电企业的标志。
第九、配电网收费平台的能源金融服务。
大量社会资本对于增量配电网投资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配电网拥有向用户收费的平台。通过电费的收入和支出,配电企业的金融属性非常明显。
当前,电网企业负责收费、结算,负责归集交叉补贴,代收政府性基金,并按规定向有关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支付电费,因此,电源企业和用户电费结算的时间价值完全没有体现。配电网企业可以联合有牌照的金融机构,甚至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方,共同开展能源金融业务,以促进社会资本更高效率的流转和得到更大的收益。
第十、盘活、并购、整合存量配电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服务。
配电网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和租赁存量配电网,盘活社会存量配网沉淀资产(据测算高达8-10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对于这类资产可以采取打包、连片、优化等方式,整合出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资产,既可以通过发行配电网绿色债券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更多的专业渠道,也可以将优质资产证券化推向资本市场,为社会配电资产的最大价值化做出应用的贡献。(文 | 彭立斌)
上一篇:氢能源或成澳大利亚下一个“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