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利顶:当务之急是加强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评价
全国政协委员陈利顶:当务之急是加强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评价 6月26日,2019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峰会(CEEC2019)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与会嘉宾表示,电
6月26日,2019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智慧能源产业峰会(CEEC2019)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与会嘉宾表示,电力行业发展供需多极化格局越来越清晰,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系统智能化特征越来越突出,电力发展更加清洁化、智能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在清洁电力的发展上,多种能源的融合将是未来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利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未来将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从而达到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度提高风力发电、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和核电的消费比重。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其中,风力发电于2020年累计并网风力发电装机提高至200GW。光伏发电产业最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2017年新增装机5306万KW,2018年尽管受到“5·31”新政影响,但光伏发电新增装机仍然高达4426万KW,2019年预计新增装机规模在35GW到45GW。目前除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外,已经在我国环渤海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大面积光伏产业基地,对于优化地方能源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陈利顶看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解决能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但如何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减少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二次环境污染,是制定可再生能源规划之外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陈利顶表示,从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看,光伏产业以其清洁、持续可再生等特点,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光伏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分布式光伏、BIPV、光伏+储能、光伏+取暖、光伏+交通、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多种应用形式不断涌现,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加速升级,正在不断助力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然而,将光能转变为人们可利用的电能需要高新技术和产品支持,生产这些产品会消耗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产品使用到期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还会带来二次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尚未制定有关规范,开展光伏产业开发过程生命周期评价、制定光电元器件到期回收处理方案十分必要。
光伏电板会产生哪些污染?陈利顶举例到,如,光伏电板元器件生产将会消耗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光伏产业开发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由此会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同时在光伏电板日常维护中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光电元器件使用寿命一般在20~30年,如果寿命到期处理不当,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形成二次环境污染。
针对上述现象,如何破题?陈利顶表示,目前,国家尚未制定有关光伏发电等元器件使用寿命到期后的回收处理规范。但据预测,我国废弃的光伏组件将达到2000万吨,未来我国将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太阳能电池板老化与回收处理问题,及早研究其综合利用途径和回收处理措施是目前亟待考虑的问题。
为此,陈利顶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阐明光伏发电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行、回收处理过程中潜在的生态风险,探讨减缓光伏产业生态环境影响的技术措施;二是开展光伏发电产业开发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切实做到清洁能源开发过程的绿色与环保,对于通过生命周期评价达到国家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严禁打着清洁能源开发的旗号套取国家政策补贴;三是抓紧制定光伏发电产业元器件使用寿命到期回收处理技术规范,建议在批复光伏发电产业基地规划报告之前制定光伏电板后期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