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美国能源的新现实主义影响国际油气供需格局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6-26 09:04:06
热度:

美国能源的新现实主义影响国际油气供需格局  油气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国际油气供需格局逐渐转变,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受

  油气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国际油气供需格局逐渐转变,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受能源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国际油气供需格局正在深度调整,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不同的理论流派均对国际油气供需格局进行了探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认为,主权国家政府通过建立国际能源合作关系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在开展经济合作时更易受到国内、跨国行为体的制约。上述观点在20世纪国际能源理论中占据主流,对研究国际油气供需格局的走向与变化有重大意义。

  然而,2018年3月,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在第37届剑桥能源周会议上提出了“能源新现实主义”(New Energy Realism),引起了国际社会关注。“能源新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佩里强调,“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看,技术创新让我们明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煤炭清洁化利用,可以做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兼得”。美国内政部长瑞安·津克在参会期间表示美国政府应鼓励本国的能源生产,缩减能源审批项目的周期,加快油气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批速度,为能源生产提供便利。

  能源新现实主义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主张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本国能源供应能力,实现能源独立,降低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其二,重视传统化石能源,该理论认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居主导地位,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实现环保和能源发展的有机结合。其三,政府应大力扶持传统能源产业,以缩减项目审批流程、提供优惠政策等为手段,使传统能源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油气供需格局出现新变化

  2018年国际油气供需格局呈现出了多种变化,包括技术革命提高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产量、国际油气供应重心西移、国际油气消费重心东移。

  能源新现实主义的提出改变了美国的能源供需结构,挖掘了美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保障了美国的能源安全,促使美国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发展能源产业,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带动传统制造业向好发展。美国奉行的能源新现实主义也促使各国重新开始审视本国的能源政策,评估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价值,重视技术创新。

  21世纪以前,受技术能力的制约,页岩气一直未能被充分开采利用。随着美国政府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对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美国能源公司相继在油气生产技术领域取得进展,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使美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美国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就与页岩气开发和利用技术的突破密切相关。

  随着美国的油气供应能力大幅提高,与之相对的是,传统石油供应中心即中东地区在国际油气供应体系中的地位与话语权受到削弱。近年来,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达到1090万桶(其中页岩油的日均产量已经超过800万桶),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原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2.9%。天然气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美国保持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地位,2018年天然气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2%,并且其未来五年增加的产量将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达到每日23.57亿立方米,约占全球产量增长份额的40%。

  2008年金融危机后,部分西方国家受到一定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对石油的需求量下降。与此相对的是,新兴经济体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经济增速保持高位,油气消费量不断攀升。近年来,国际油气价格持续下跌,大大降低了新兴经济体原油购买成本,使它们能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油气合作,带动国际油气消费中心向东转移。

  新兴经济体一次能源消费量开始回升,2017年同比增长2.2%,是近五年平均水平的1.6倍。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印度对原油进口的依赖仍将加速上升,此外,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攀升,预计到2040年,东南亚国家石油使用量将从日均470万桶增长至日均660万桶。在本国石油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纷纷加强了与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国的贸易联系。

  有待进一步修正

  2018年以来,能源新现实主义对全球能源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然而,它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其有待进一步修正。

  首先,能源新现实主义过于强调能源独立,忽视了国际能源合作。它主张,美国的能源供给应通过自给自足来实现,国际石油合作机制无法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本质上,能源新现实主义呈现“逆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美国希望通过“独善其身”来保障能源安全。然而,正如学者彼特罗·尼沃拉(Pietro SNivola)所言:“由于国际油价受国际市场中多种因素影响,没有一个国家甚至区域性国际组织能摆脱国际油气格局的影响”,国际关系、国际油气合作机制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美国逐渐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国际油气供需格局对美国的制约程度降低,美国政府则以置身事外的姿态对国际油气格局施加影响,打击其地缘政治对手。2019年4月21日,美国宣布自5月2日起,不再对当前任何国家实施伊朗原油进口的豁免,彻底切断伊朗的原油出口。随着北美地区油气生产能力的提高,OPEC国家的利益逐渐分化,油气供应中心呈现多极化趋势,国际原油价格出现震荡,国际油气供需格局走势尚不明朗。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停滞。受此影响,原本可用于能源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萎缩,能源消费量不断降低。为重振经济,吸引资本流入本国能源市场,发达国家相继调整能源政策,其中一个共性特点是普遍加强了政府的参与程度,密切与原油供应国之间的合作联系。法国政府不断加强与乍得、刚果、加蓬等产油国的经贸联系,力图获得稳定的原油进口来源。日本、意大利等国政府不断加强对本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的支持。由此可见,国际油气合作对维护本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片面强调能源独立、忽视国际油气合作的理论观点过于激进。

  其次,能源新现实主义注重开发传统化石能源,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不足。它主张回归传统化石能源,兼顾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平衡,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忽视了新能源广阔的发展潜力,未将新能源视为国家能源政策的重点发展领域。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能源新现实主义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年来,由于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持续性损害,各国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如可燃冰、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投入经费不断增长,研发水平不断提高。根据2018年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球风电、核电、水电、光伏发电的产量均成倍增长,中国的风电、水电、光伏发电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随着能源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世界各国对能源的开采不再局限于陆地以及容易开采的近海地区,逐步由近海、地表延伸至深海、北极地区和地壳。而美国在能源新现实主义影响下,过于强调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性,这显然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发展趋势。美国政府已将能源新现实主义应用于本国的能源领域,未来能源新现实主义是否具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尚需实践进行检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