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2025年全部大型煤矿要基本实现智能化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6-10 15:02:17
热度:

2025年全部大型煤矿要基本实现智能化近年来,煤炭行业加速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这个曾经被贴上“傻大黑粗”标签的行业,已经建成了10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近年来,煤炭行业加速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这个曾经被贴上“傻大黑粗”标签的行业,已经建成了100多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阶段,煤炭智能开采能够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相关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初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25年全部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在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转龙湾煤矿,记者乘坐皮卡,沿着斜巷下行1500米左右,来到转龙湾23302工作面。在这里,智能化工作面正在开采。

转龙湾矿副总经理刘万仓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化工作面实现了全作业循环自动化,每班可减少操作工人5人,最高日产量达3.78万吨,最高月产量90.13万吨,具备了年产1000万吨的水平。

智能开采是大势所趋

“过去我国依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传统煤炭生产方式不可持续。粗放的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极大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说,加快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集约、高效、经济地开采煤炭资源,以最合理的资源扰动和劳动消耗保障能源需求,已成为煤炭革命的最紧迫要求。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但与先进产煤国家相比,煤田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资源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安全高效绿色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煤炭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煤炭智能开采是新一代采矿业技术竞争的核心。”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现场推进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煤炭智能开采可以充分发挥煤矿全要素生产作用,实现效率变革,促进煤炭行业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可以带动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突出优势,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推动煤炭开采向清洁生产方向转变,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在刘峰看来,煤炭智能开采正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实现生产过程的少人化和无人化,从而达到生产过程的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扰动,有力推动我国能源供给革命。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煤炭企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阶段,企业用工人数较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煤炭智能开采能够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以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为例,可减少一半以上作业人数,对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煤企从被动转向主动

近年来,煤炭智能开采已经得到政府、行业与企业高度认可。国家对煤炭智能开采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给予了大力支持。

今年年初,国家煤监局发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明确将大力推动煤矿现场作业的少人化和无人化。相关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100个初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25年全部大型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广大煤炭企业深刻认识到,以智能开采为核心的煤矿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重要阵地,并从被动建设转向主动建设。早在2012年,陕煤化集团红柳林矿建成了国内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初步实现了“工作面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工作模式。

目前,各大矿区开始推进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设。例如,兖矿集团成功研发1米以下薄煤层自动化安全高效开采成套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山东能源枣庄矿业集团的11个采煤工作面、陕煤化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所属4对矿井全部实施了智能化开采,形成了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智能化开采的全覆盖。

煤炭生产企业还陆续升级改造矿井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传感器、摄像仪等信息感知设备,井上下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设施。

记者了解到,多数煤炭企业集团已建成大容量光纤以太网和百兆同步数据网,形成了完善的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存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已在煤矿大规模应用,安全生产“一张图”有序推广,煤炭地质云平台正式上线,4G通信在部分矿井应用,井下视频识别验证启动。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建设了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煤炭产业与互联网不断融合。

“随着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不断加大,矿井智能化建设从局部向全系统延伸。”刘峰介绍,近年来全行业积极开展了井下物联网系统等一些创新研究工作,实现了开采、运输、提升、通风、供电、排水等生产环节自动化。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兖矿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多年来持续推进数字矿山整体建设。

构建智能化技术体系

煤矿智能化事关全行业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煤炭行业将从5个方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在横向覆盖范围方面,从单个工作面,向单个煤矿,再向煤炭企业集团,甚至整个矿区延伸;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从煤炭生产数字化,向煤矿生产经营数字化,再向煤化工、煤电、物流等整个产业链数字化延伸;在应用系统集成程度方面,从专业系统集成,向部分业务局部集成,再向相关系统全面集成应用拓展;在操作手段方面,从人工近距离操作,向无人远程遥控,再向系统自适应调控延伸;在发展层次方面,从技术应用向更高层次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专业软件缺乏、人才匮乏、标准体系和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刘峰建议,当前应坚持开放合作创新精神,不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解决煤矿智能化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从而带动煤炭生产及相关领域技术水平整体进步。同时,要加强煤炭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煤矿智能技术融合应用;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建立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发挥政产学研用协同优势,持续提升煤矿智能化发展水平;准确定位企业自身特色,科学制定并有序实施煤矿智能化发展规划。

“煤矿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刘峰表示,未来煤矿智能化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就业格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抢手。因此,要注重培养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多种形式的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平台,加大对高端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努力为煤矿智能化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刘峰还指出,过去我国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前期建设和后期发展相冲突的问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因此,煤矿智能化要站在安全、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做好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工作,实现分散建设向集成化方向跨越,高效有序地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