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航新能源与*ST尤夫将偿还超四千万债务
聚焦:智航新能源与*ST尤夫将偿还超四千万债务近日,*ST尤夫发布公告称,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桑顿新能源诉*ST尤夫及其全资子公司智航新能源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民事判决。智航新能源、
近日,*ST尤夫发布公告称,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桑顿新能源诉*ST尤夫及其全资子公司智航新能源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民事判决。智航新能源、*ST尤夫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共同支付桑顿新能源货款2142万元人民币及该款逾期付款违约金。智航新能源除履行以上债务外,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还应支付桑顿新能源货款 2709万元人民币及该款逾期付款违约金。
据了解,2018年*ST尤夫营业收入约为38.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2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4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423.25%。*ST尤夫此前表示,2018年经营亏损主要是因智航新能源的亏损造成。业内人士透露,智航新能源出现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导致其在面对财政补贴退坡时缺乏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准备,因此产销同比下降,开工率不足,收入下降并出现大幅度亏损。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诚寅在“锂想”2018第三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上曾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不只是关乎到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而是与整个产业链都密切相关的”。原诚寅指出,企业应把资金、人力更多地投入到市场真正需求的产品上来,减少围绕财政补贴生产的产品,避免因财政补贴调整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动力电池业在政策的推动下迅速成长,但有些企业也因此患上“补贴依赖症”,单纯依靠财政补贴的企业和产品是很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存活的。动力电池业正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提升市场认可度,保证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及提高性价比才是关键,这也在倒逼动力电池企业快速走向成熟。
*ST尤夫与智航新能源也逐渐意识到此问题,为扭转颓势,2019年起,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大,生产也正在恢复,经营状况相对2018年有持续好转。5月24日,*ST尤夫与开瑞新能源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整车生产、电池梯次利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合作项目;5月14日,智航新能源与盐城国投中科新能源签署《2019年框架性供货合同》,盐城国投中科新能源保证在2019年12月31日前至少向智航新能源采购2000万支18650-2.6Ah三元锂离子电池,交易总金额约1.6亿元人民币;5月5日,*ST尤夫参股公司武汉众宇与武汉科利尔研究院签署了《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销售合同》,拟合作推广燃料电池车市场应用,武汉众宇分批次向武汉科利尔研究院供应200套45kW/60kW级别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采购合同总金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些措施虽说有些“亡羊补牢”,但无疑也是积极的,至于说能否及时挽救现有颓势,还有待市场检验。不过,产业竞争却并不会因此等待,大浪淘沙始终不会停止。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此前曾表示,“动力电池业集中速度非常快,随着政府补贴退坡和技术门槛的快速提高,这种集聚效应还会加速,预计到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将主要集中在10家以内。”
财政补贴全面退坡之后,动力电池市场也将全面放开,随着三星、LG化学、松下等外企逐渐扩大在中国的产能布局,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将逐渐步入白热化阶段,而没有足够资金保证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动力电池业正在呈现快速洗牌趋势。如智航新能源一类的动力电池企业,在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之后,还需加强与产业链企业的垂直合作,不断寻找新的出路。未来,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还应坚持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下具备更好的差异化竞争实力。
作者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