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混改进入深水区 对两桶油意味着什么
油气混改进入深水区 对两桶油意味着什么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芯片行业的时候,有一个传统的国家命脉行业却被忽视了。这个行业就是石油。华为囤积的芯片,至少可以保证断供1-2年不影响生产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芯片行业的时候,有一个传统的国家命脉行业却被忽视了。这个行业就是石油。华为囤积的芯片,至少可以保证断供1-2年不影响生产,但如果原油断供呢?
即便是完全依赖原油进口的日本,原油储备可以支撑200天,美国正常储备可以支撑150天,同时由于页岩油的发展,美国只要不计代价是不怕断供的。而据媒体报道,随着中国石油(7.130, 0.00, 0.00%)储备三期工程的推进,正在向实现90天原油储备的目标推进。也就是说,目前不足90天。
原油断供是杞人忧天吗?
5月29日,原中国石化(5.440, 0.00, 0.00%)董事长傅成玉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发表演讲中提到,我们应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做好短期石油断供准备,并且通过市场手段,加大对外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创新储备方式,规避短期风险。第二,在战略和长远上,立足于中国自己,从现在起,用10-15年时间做到能源基本自给,也就是80%以上的能源靠自己供应。
事实上,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如此高的进口比例,如何能实现80%的能源自给呢?傅成玉认为,至少有三个途径提高能源自给率,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大力发展页岩气;三是发展清洁煤。
笔者认为,还有一条很关键,深化油气混改,提升现有石化行业的活力,“压榨”该行业最后一滴“油水”。
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油气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等油气基础设施打破垄断、无歧视地向第三方公平开放。
作为油气领域的重要环节,中国油气管网设施的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两桶油等大型央企,主干油气管网处于高度垄断经营状态。随着油气领域上下游主体多元化市场逐步形成,各方对于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意愿日益强烈,尤其对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诉求越来越高。
早在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就印发过《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但是由于央企自身利益的原因,进展缓慢。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2017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会议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新的监管办法出台后,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A股营收稳居前两位的两桶油。
2018年,中国石化营收接近3万亿,中国石油营收接近2.5万亿,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亿和526亿。虽然绝对额近乎天文数字,但是二者的净利率只有2-3%左右。
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对两桶油的影响比较大:二者的零售板块(加油站业务)举步维艰,据两家公司年报,截至2018年底,中石油共有2.18万座加油站,实现销售收入2万亿元,销量1.77亿吨,板块亏损64.5亿元;中石化共有3万座加油站,实现销售收入1.45万亿元,销量1.98亿吨,板块盈利234.64亿元。
管道业务的放开,无异于雪上加霜。据中石油年报披露,公司的管道业务毛利率仅有7.78%左右,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后,将会进一步压缩两桶油的利润空间。
但是换个角度看,两桶油常年没有竞争对手,体制僵化,负担沉重,运营成本高昂,导致这个行业缺乏活力。鼓励民企进入后,产生鲶鱼效应,从而利用市场的手段优化能源行业的配置。
作为行业垄断者,两桶油是如何应对的呢?
首先,国家层面对两桶油进行了“拆解”,均已实质上剥离了管道业务,成立了单独的管道公司。据报道,组建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已列入中央相关部门工作计划,有望在今年内正式成立。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将通过收购石油央企的存量相关资产,进行清查评估后完成资产交割,通过市场化方式运营。
其次,为了应对成品油零售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石化准备剥离加油站业务,改制成立了“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将单独在港股上市;中石油也成立了独立的销售公司,把央企拆解做小,给民企竞争机会,增加行业的活力,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相信大部分民营资本还是内心存疑的,新成立的管道公司会不会成为新的垄断者?在竞争过程中,相关政策会不会“偏向”央企?两桶油剥离资产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
各种问题,都等待着时间来检验。不过,当前的国际形势显示,能源安全已经刻不容缓,油气混改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