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中部崛起将迎新一轮政策红利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5-24 10:01:59
热度: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中部崛起将迎新一轮政策红利近日,我国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中部地区应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包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近日,我国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中部地区应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包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落实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此次座谈会对中部地区下一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区崛起将很快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

中部崛起迎新契机

在我国地理位置中,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但由于产业多属于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结构转型面临的压力较大。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中部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拉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到2018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9.2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1.4%,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增速均居全国四大板块前列,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具体来看,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按不变价格计算,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速为10.8%。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此外,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地位稳固,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持续多年稳定在30%左右。全国能源原材料供应重点地区的地位更加巩固。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地位逐渐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力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四大区域产业比较来看,2017年,东、中、西、东北四区域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9%、9.5%、11.5%和1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3.1%、45.0%、46.7%和50.8%,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

正因如此,此次会议明确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

会议强调,中部崛起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事实上,中部六地对下一步的发展已有准备。从湖北来看,2018年湖北发布《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来五年湖北制造业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提升;新经济增加值占二三产业比重达到3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山西方面,据山西省科技厅厅长谢红介绍,山西将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实施“种子计划”“育苗计划”“成长计划”等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系列项目,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和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启动山西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专项,通过“政银”合作,开展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试点,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湖南方面,此前发布的《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湖南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会议还明确提出,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研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强统筹协调。

业内专家指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释放出明确的信号,预计中部地区崛起将很快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对记者表示,这次座谈会提到要加大对中部的支持力度,希望中部发挥独特优势,可以预见,在未来发展中中部地区会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在陈耀看来,中部地区制造业基础比较好,要抓住新产业变革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转型升级,提升制造的层次,加快迈向中高端。因此,在培养先进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可以给予中部地区政策支持,例如在增加研发投入、发展高等教育、鼓励企业办学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他认为,关键要靠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他指出,平台载体建设方面也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比如说国家级产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不够,硬环境需要加大投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