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石油“新铁人”王启民:为大庆油田插上“科技翅膀”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9-01-29 12:22:41
热度:

石油“新铁人”王启民:为大庆油田插上“科技翅膀”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曾诞生我国石油英雄——“铁人”王进喜。半个多世纪过去,这片热土上又孕育了科技兴油保稳产的“新时期铁人”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曾诞生我国石油英雄——“铁人”王进喜。半个多世纪过去,这片热土上又孕育了科技兴油保稳产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大庆油田。”前不久荣获“改革先锋”、今年83岁的王启民说。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再到建设百年油田新实践,王启民始终坚守石油科研一线,为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解放思想 推翻“贫油”诊断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地下储层复杂的油田,还妄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面对这份“贫油论”“诊断书”,不少人顾虑重重不敢上前。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的誓言在脑海回荡,那时以实习生身份参与石油大会战的王启民在心底呐喊:“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抱定这样的信念,1961年,这个出生于浙江水乡的南方小伙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毅然北上,只身来到大庆油田。那时,王启民写下一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他立志要靠中国自己的力量,闯出一条油田开发之路。

  王启民坚信,要开发好油田,既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更要从地下规律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不照搬国外,又不照抄书本,他组织开辟了9平方公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区。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

  十年磨一剑,不负有心人。王启民组织绘制的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问世,不仅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六分四清”分层开采调整控制技术和“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技术。这两项技术成果先后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这一时期,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平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实现上产5000万吨,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据统计,这些成倍增长的原油为国家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其中最高年份全国每100元换汇额就有大庆石油创造的14元。

  瞄准“禁区” 破解世界级技术难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稳产期延长,大庆油田逐步进入高含水期。如何实现5000万吨稳产再10年的目标,是油田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凭借多年实践经验,王启民坚定认为,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潜力巨大。于是,他把目光瞄准只有几十厘米厚、油斑油迹为絮状的表外储层。然而,按照国际惯例,这一油层不被计算在储量表内,就像做衣服剩下的边角废料,是被判“死刑”的油层,被认为没有开发价值。

  表外储层到底能不能开采?问题一经提出,再次引发业内激烈争论和质疑。王启民坚信:“禁区既然是人设定的,人就可以打破它。搞石油的人,首先要脑子里有‘油’,才能把地下的油挖出来。”

  对1500多口井进行地质解剖和分析,对4个试验区45口井进行试油和试采,对10口取芯井的岩芯进行测定和分析……王启民终于摸索出一套开发表外储层的技术,实现由主力油层向薄差油层的进军,成功突破开采禁区,变废为宝,直接推动大庆油田第三次生产力大发展。

  直到1995年底,王启民主导的又一系统工程——“稳油控水”战略获得巨大成功,实现了3年含水上升率不超过1%,5年多产油600多万吨,获经济效益150多亿元。1996年,凭借这项成果,王启民再次问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进入新世纪,大庆油田面临资源接替难、特高含水期开发难、外围增储上产难等诸多困扰。然而,建设百年油田的梦想在心中燃烧,年过花甲的王启民仍然奋战在一线。

  赋予“铁人精神”时代新内涵

  “石油开发靠体力,更靠脑力,不仅要采出油,更要找到规律。”王启民坚持科学思维探索实践,直面业内争议和质疑,勇于挑战油田开发极限,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大庆油田奋战50多年,王启民主持完成10余项油田开发重大现场试验、40余项科研课题,创造出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油开发理论和技术,曾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等。

  王启民说,搞科研要向“三个老师”学习:第一个老师是“坚决反对者”,因为真正的创新必定受到反对、质疑,而这些质疑正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将成为创新的基石;第二个老师是“艰苦探索者”,创新从来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在艰苦探索中发现灵感,然后改变思路,最终找到答案;第三个老师是“不怕失败者”,所有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瞄准目标,保持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

  作为一名石油科技者,王启民坚信,科技是油田发展的命脉,而创新需要更多科技人才。他把多年积累的科研资料无私与大家共享;无论是谁,研究什么课题,借用哪些资料,他都有求必应;年轻后辈遇到科研难题,只要找到他,他都耐心解答……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伟大征程,王启民感慨:“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把敢想、敢干结合起来,就是科技人员对改革开放最大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