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电发展40年:从电网建设到实现产业化发展征程
云电发展40年:从电网建设到实现产业化发展征程从繁华都市的璀璨夜空,到山乡村寨的万家灯火;从生产车间的高效运转,到施工工地的轰隆作响……留下了&ldqu
从繁华都市的璀璨夜空,到山乡村寨的万家灯火;从生产车间的高效运转,到施工工地的轰隆作响……留下了“电力人”服务地方经济、不畏艰辛、不断探索的坚实步伐和殷殷情怀。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电网经历了从高压到超高压,到远距离、大容量的发展历程,已经覆盖全省各县(市区),形成以昆明主城区为中心的500千伏“口”字形环网和220千伏双环网,成为云南电网“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
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及电力供应的不断攀升,云南供电设备逐步向无油化、小型化、自动化、绝缘化、免维护化发展,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方位供电服务。
电力建设为“云电外送”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电力建设,合理利用电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直是从国家到地方不同时期,不断规划和加大力度布局的主题。
云南电力建设,特别是农村水电能源建设到云南结合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合理用电、市场化运营等,“云电”发展已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目标。
改革开放初期,云南电力供应主要以满足重要城市的经济社会需要为主,全省大部分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供电基础薄弱,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广大山区主要通过就近开发农村水能资源、就近成网、就近供电的方式,来解决全省广大山区农村的供用电问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云南地方电力贯彻“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自建、自管、自用”和“国家、企业、集体”、个人通力合作,“大、中、小一起上”的方针,执行集资办电、贷款贴息、以电养电等一系列政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到“五五”计划末期(1980年),除少数边远县和由大电网供电的县以外,大多数县达到了装机1000千瓦的目标。
全省水电装机从1963年的2.9万千瓦增加到48.03万千瓦,其中属集体性质的农村小水电站21.51万千瓦,有47个县的地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实现了联网运行。
据介绍,这一时期的电站装机偏小,供电质量差,布局不合理,平均年利用小时数低,仅1750小时。
1985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地方电力要建立省级水利水电基础产业,达到“以水促电,以电养水”的目的。
尤其是在200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后,云南省中小水电开发进一步升温,农村水电建设快速发展。
到1985年底,全省地方电力装机容量为112万千瓦,截至2017年末,全省已投产5万千瓦及以下农村水电站1985座,装机已达1198.5万千瓦,云南省农村水电规模在全国位列前茅。
云南水利资源丰富,在国家和地方不断调整,不断规划,加大力度建设“溪洛渡电站”“小湾电站”等大电站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小江小河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在满足全省广大农村用电、工业用电外,还为“云电”规划发展支柱产业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曾供职于昆明供电局的覃老,一说起云南电力发展、昆明供电局发展变化,回忆昆明从无电史到如今满城辉煌,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随着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投产发电,1912年5月28日,昆明夜空第一次被电灯照亮,从此翻开了电力时代的新篇章。
“在没有修建水电站之前,普通老百姓都是用煤油灯照明,只有一些政府部门或者是富裕人家才能使用柴油发电机,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建成发电不仅是在云南,在全中国都是领先的。”80多岁的国成老人见证了昆明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
弹指一挥间,106年过去了,昆明电网已经覆盖全市各县区,供电面积21473平方千米,供电人口720万,用电客户270.5595万户,形成以昆明主城区为中心的500千伏“口”字形环网和220千伏双环网,是云南电网“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
市场化运营促“云电”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云南电力的历史始于1910年创办的商办耀龙电灯公司。1950年7月,国家成立了云南省电力工业局。
1993年,为适应改革的需要,成立云南省电力公司,与云南省电力工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的体制。
1998年10月,云南省电力公司改制为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电力公司的子公司,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撤销云南省电力工业局有关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有关经济综合管理部门。
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生态环境改善良好,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这其中,凝聚着昆明电网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块木板钉在厨房的墙上,暴露在外的保险夹、电表、电线沾满油渍;电力工人进门来先要揩去油污才能读表数。除了抄电表、收电费,还要调解邻里纠纷……这些时代烙印,深深刻在老电力工人陈和平和毛玉萍的脑海中。
“那时候刚好上小学,经常跟着大人算院坝里每家的电费该咋分担。看似不难,就是数各家的灯头来分摊,但为了每个月每家1块多钱的电费,邻里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毛玉萍回忆说,那时,几十年来缺电的矛盾长期无法缓解,导致“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状况,体现在用户终端上,就是粗放型管理。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2002年12月,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将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2家电网公司和5家发电集团,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4年11月,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电网公司。同年,云南电网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据云南电网公司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云南电网公司2002年“变身”为南方电网全资子公司后,供电营业区覆盖了全省除保山市、西双版纳农垦电力配网以外的所有地区。
云南电网公司是云南省域电网运营和交易的主体,承担西电东送和向越南、老挝送电的任务,是云南省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和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重要企业。
“云电”由南方电网接盘后,不但加大了市场运营改革力度,在管理、市场开拓、供电法律法规条例和体制机制配套改革与建设等方面创造了条件。
按南方电网的规划与布局,2004年6月1日,《云南省供用电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为我国第一部规范供用电关系的地方性法规。
同年7月10日,我国第一组实用型超导电缆并网仪式在昆明普吉变电站举行,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将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
不仅如此,2004年9月25日,云南第一条110千伏高压电线跨越国境送电越南老街,标志着中国电力首次走出国门,开创中国对外大规模送电先河。
毛玉萍介绍,2004年6月《云南省供用电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无论城市农村在安装一户一表后,过去为交纳电费扯皮的情况大幅减少。
在电网并网市场化运营和科技化投入同时加大基础上,涉及全省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也同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完成了27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共新建和技改电站97座,其中有94座位于贫困县,新增装机容量108.7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40.95亿千瓦时,总投资达66.8亿元。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农村电气化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了“云电”支柱产业的快速推进。
立足清洁能源,从资源开发型转向市场开拓型
云南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全省水电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然而,云南也面临清洁能源消纳困难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破解云南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
2017年11月,云南省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优云南能源产业的意见》,在云南绿色能源发展的定位上提出要建成“两基地一枢纽”,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国家重要的水电基地,在云南绿色能源发展的思路上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由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变,由“建设红利”向“改革红利”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产业转变。
2018年,澜沧江上游苗尾、大华桥、黄登等水电厂机组相继投产发电,云南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及占比不断扩大,发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目前,云南省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千瓦,达到9070万千瓦。与“十二五”末相比,云南装机容量增加了14.59%,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82.2%。
为消纳清洁能源,云南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电力市场化交易,几年来稳步推进市场化交易工作,建立了基于市场机制的清洁能源消纳平台,预测发电能力,设计了清洁能源优先交易、合约转让交易和结算偏差转移等机制,激励清洁能源合理报价和参与竞争。
同时,设计了火电长期备用机制,激励火电积极参与清洁能源消纳,实现了水火互补;设计了水电互相补偿的市场机制,最大限度消纳清洁能源。
今年,云南电网公司密切跟踪云南电力市场动态,准确把握全省电力供应由“全年富余”向“枯期紧张,汛期富余”转变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市场规划,尽全力做好市场运营。
云南电网公司提供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云南电网还对风电、光伏电厂参与交易的月度进行了优化调整,1月至5月以及到12月风电、光伏电厂参与市场化交易,不安排保居民电能替代电量。
其中,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日前发布的11月《云南电力市场快报》显示,年度双边协商交易成交量为334664万千瓦时,月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为402394万千瓦时。
不难看出,云南电力交易自进入全国市场化运营以来,不仅解决了“云电满负荷”销售问题,还加大了“云电外送”“云电外卖”的市场开拓进程。
-
清洁能源消纳需要“综合施策”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