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湖南电力改革发展大事记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12-05 16:12:33
热度:

湖南电力改革发展大事记夜幕降临,站在长沙湘江大桥放眼一江两岸,灯火辉煌,流光溢彩。40年前,湖南人是不敢想象这般“光”景的。那时,拉闸限电如家常便饭,很多地

夜幕降临,站在长沙湘江大桥放眼一江两岸,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40年前,湖南人是不敢想象这般“光”景的。那时,拉闸限电如家常便饭,很多地区根本没有通电。

由于长期以来电源比例失衡、电网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之初,湖南是全国严重缺电的省份之一。

1980年,国家加快电力体制改革,从此,湖南电源以空前速度增长,电网主网架日臻坚强,配网遍布城乡,供电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稳定的电流源源不断输向三湘大地,“点亮”蓬勃生机与活力。

2017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581.5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了20.65倍。改革开放走过40年,湖南电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同频律动。

发电:从“用电荒”到“供电足”

翻啊找啊,65岁的长沙市民陈建民,终于在自家阳台堆积的杂物里,找出了煤油灯和蜡烛。因长久搁置,灰尘与油蜡混合到了一块。“这些东西三四十年前是经常使用的,那时候停电是大停三六九、小停天天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夏季农村电力排灌用电高峰期,经常拉闸限电。”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一位刘姓老员工回忆,那时为应急时常对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采取分片轮流停电的办法,农村晚上基本停电;对工业企业供电通常只能每周停三开四或停二开五,全省常年有三分之一的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对商业用电及机关、学校用电等均严格控制。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湖南卷)》记载,1978年前,全省仅水、火两种电源,主力电厂只有柘溪、凤滩、金竹山等几个中大型电厂,发电装机容量256万千瓦,人均0.05千瓦。1973至1980年,全省工农业用电增长了169.22%,同期发电量却只增长128.21%,造成全省电网内每年缺电力约40至60万千瓦,缺电量约8至15亿千瓦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出台基本建设“拨改贷”“集资办电”等政策,拓宽电力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时任省长熊清泉便多次宣布,本届政府就是“电政府”,重点发展大型水电站、“坑口”大型火电厂和高温高压火电机组。

湖南电源建设随之飞速发展。

1984年,金竹山电厂完成第三期扩建,装机达到60万千瓦,成为全省最大火电厂。

1986年,五强溪水电工程复工。

1988年,全省首家中外合资电厂——华能岳阳电厂开工,火电单机容量首次达到30万千瓦,揭开了多家办电新篇章。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型“坑口”“路口”火电厂建设兴起;“以大代小”改扩建老火电厂如火如荼;沅水、澧水、湘江梯级滚动开发综合实施,一批大型水电项目应运而生,电源建设持续稳步发展。1996年五强溪水电站全面竣工,成为湖南首个百万千瓦级水电厂。

199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湖南电力自此步入大电厂、大机组和高参数、高自动化的新阶段。

2000年后,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我省又先后新建、扩建了湘潭、长沙、金竹山、石门、益阳、岳阳、三板溪等大型电厂,百万千瓦级电厂接连出现。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发电从零起步快速增长,并网装机容量约500万千瓦。加上水电,湖南电网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50%左右,电源结构趋于绿色清洁。

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已达到4452万千瓦,是1978年的17.4倍。全省人均用电量从1978年的128千瓦时,增加到2000多千瓦时(2018年前3季度)。我省告别“拉闸限电”的历史。

电网:从“小电网”到“特高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拉闸限电,除了电源不足,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结构薄弱、系统稳定性差,也是重要原因。”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副主任王建雄介绍,1978年,湖南仅拥有35千伏及以上电线1.14万千米,其中,22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只有4条。全省电网分为湘中北和湘南两大片,当中还有许多以小水电为主、自发自供的地方小电网。“诸侯”林立,使供电协调能力极差,进一步加剧了用电供需矛盾。

1978年,湖南省电力管理局(后更名为湖南省电力工业局)成立,负责全省发电和供电业务管理,按照“电源电网配套发展”原则,我省电网建设力度空前加大。

1980年,220千伏衡阳(酃湖变电站)—株洲(白马垅变电站)线路投运,湘中北与湘南电网联为一体,形成了全省统一电网,结束了孤网运行历史,显露出湖南220千伏电网雏形。

随后20多年,湖南电网建设大步前行,陆续建成500千伏菱形和220千伏诸多环形网架,省网覆盖全部城市和95%以上乡(镇)村。湖南,步入大电网时代。

进入21世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实行厂网分开,湖南电网成为国家电网一员,电网建设再次驶入“快车道”。截至2018年9月,我省已拥有35千伏及以上线路近7万千米、变电容量约1.3万千伏安,分别是1978年的38.1倍、6.13倍。

电网等级不断提升的同时,湖南电网联网范围也在持续扩张。

一次能源”匮乏,水电开发已至“天花板”,风电、太阳能不具备规模化利用条件——这是湖南发展电力的先天条件。

如何保障全省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联网引电”成为各界共识。

省际间电网互联尝试,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

1982年湖南电网并入华中电网统一管理,争取到葛洲坝水电厂送电入湘。

1988年,我省首个超高压输变电大型项目——葛洲坝至常德、株洲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湖南电网从此跻身500千伏超高压“俱乐部”,此后葛洲坝水电厂向湖南输送电力最高时达63万千瓦,几乎占当时全省电网负荷的三分之一。

2017年6月,±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甘肃飞架入湘,年送电量可达400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长沙电厂的年发电量,能满足湖南四分之一的用电需求。至此,湖南电网已形成“西电东送,南北互联”的主网架结构。

今年年初,低温冰冻,湖南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祁韶特高压保障了全省五分之一用户的用电需求;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祁韶特高压又填补了超过2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祁韶特高压落地电价,低于省内平均上网电价。”湖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朝春介绍,其中价差收益为湘企带来了“用电红利”。

用电大户华菱衡钢从去年10月开始享受优价“外来电”,今年1至10月累计减少电费3100多万元。“这意味着今年前10个月公司每吨产品成本降低了30至50元,市场竞争力大增。”华菱衡钢设备能源部能源科科长曾平贵告诉记者,电价降低节约的成本,投入到企业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中,今年企业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网:从“盼通电”到“户户通”

今年夏天,国家级贫困县桂东县的沤江镇金洞村,迎来了村里第一辆纯电动汽车。63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何春阳是车主,几个月来他都是在自家院子给汽车充电。

何春阳在村里当了30年基层干部,全程见证了金洞这个贫困村40年来用电的变迁。

“我还是小伙子时,各家各户都点煤油灯。”何春阳比划着介绍:“棉花捻成灯芯,在煤油里浸透,燃起来直冒黑烟,把人的脸都熏得墨黑。”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通了电,但用途仅限于照明,“村民都用5瓦、15瓦的灯泡,两三个月才用一两度电。”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村里电网建设加快,电压越来越稳定,到2006年实现了“户户通电”。

2017年金洞村纳入桂东县“脱贫摘帽农网改造升级”范畴,原有台区变压器扩容,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现在,衣食住行全用电,全村年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

金洞村的变化,正是湖南农村电网发展的缩影。

湖南农网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用电水平普遍低下,通电的乡村电价奇高,农民负担沉重。

省电力部门急民所急,开始农网中低压改造,1995年实现了省网内乡乡通电,1997年实现了省网内村村通电。

1998年,湖南率先在全国开始农网“两改一同价”改革(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经过数年努力,2004年3月,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平均下降0.37元/千瓦时,每年减轻负担3.5亿元。

40年来,我省已累计完成2.5万余个行政村(合并后)农网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实现巨大跨越;全省农网户均配变容量从0.21千伏安增加到1.69千伏安,供电能力提升704.76%,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99.79%。

2017年9月底,我省完成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乡村从此告别不稳定的小水电,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全省农网供电能力提升97.2%。

农村大功率家用电器和机电设备使用需求得到极大释放,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电炊具等生活电器惊人增长,各类电动加工设备纷纷涌现,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服务:从“有电用”到“电好用”

每个月用多少电?如何及时缴费?故障停电怎么报修?这些都是用电人家关心的问题。

“一个手机全搞定。”家住长沙市雨花区的陈女士说,今年6月她用手机下载了“国网湖南电力”微信公众号,用电信息查询、充值缴费、服务互动、办电报修等,全部通过手机简单操作就能完成,“轻轻松松好方便!”

这样轻松的体验,经过了40年的艰难努力。

全省严重缺电时期,电力供应实行定量供应、计划用电,电力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增加生产,基本供电尚不能满足,供电服务根本无暇顾及。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电力系统实施政企分开,湖南电力部门抓住时机,加大电力市场化运作力度,开始关注供电优质服务。

步入新世纪,长期困扰我省的电力短缺矛盾终于缓解,城乡供电营业窗口建设随即全面铺开,95598供电服务平台投入运营。

党的十八大后,湖南电力明确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全省875个供电营业厅推行柜员制,将电力服务窗口前移至村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老百姓用电感受逐步从“有电用”转变为“电好用”。

优质服务,不仅需要“态度好”,更需要“本领强”。

2008年初,特大冰灾不期而至,湖南电网因覆冰倒塔数十万基,全省供电量一度降至平时的30%。

冰灾拉响安全供电警报!

确保“电网不垮、城市不黑、重要用户不停”,成为湖南电网供电优质服务的重要目标。

为提升供电安全水平,湖南电力组建专门机构展开攻关。

2013年,成功研发的世界首套电网覆冰预报、监测和融冰自动装置及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鼓作气,针对湖南地形、气候、民俗等特点,湖南电力又研发出全球首套电网山火密度预报系统、电网山火监测与风险在线分析系统,创建了全新的电网山火灾害带电防治技术。

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诞生与推广,湖南电力获准创建“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此,湖南电网具备了用高科技保障供电的“过硬本领”。

2018年初,冰灾再次来袭,全省有842条次电线覆冰。

但大面积停电未再出现,全省生活、生产用电均得到保障,湖南电网承受住了2844万千瓦的历史最高用电负荷!

新时代,新征程。为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湖南电网大步前行!

电力改革发展大事记

1978年湖南省电力管理局成立,统一管理全省发、供、用电。

1980年湖南成立省电力工业局;

220千伏衡阳(酃湖变电站)-株洲(白马垅变电站)线路投运,湘中北与湘南电网联为一体,全省形成统一电网。

1984年1月鄂湘220千伏线路联网,湖南电网并入华中电网运行,葛洲坝水电厂送电入湘。

1988年6月葛洲坝至常德、株洲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湖南跨入500千伏超高压电网行列。

1993年10月26日湖南省电力公司成立(与省电力工业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担负全省电网生产、建设和经营任务。

1996年五强溪水电站全面竣工,湖南诞生首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1997年湖南电网提前3年实现“村村通电”,超过35万户、100万农民结束了无电可用的历史。

1998年湖南启动农网改造,持续提升农村用电质量。

1999年全省发电设备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2000年7月15日湖南电网日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1年湖南省电力工业局撤销,政府管电职能与省电力公司企业职能实现分离。

2003年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统一部署,湖南电力厂网分开运营,湖南省电力公司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湖南电网建设驶入“快车道”。

2004年3月湖南“两改一同价”改革完成,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每年减轻农民负担3.5亿元。

2006年湖南“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9月,湖南电网电力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2008年1月湖南遭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电网安全和电力供应受到前所未有冲击,抗冰保电、恢复重建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2013年由湖南电力主持的电网冰灾防治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祁韶(酒湖)±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湖南电网迈入特高压时代;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改制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2018年湖南首个电池储能电站——长沙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开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