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浅谈储能发展的今昔与未来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12-04 17:09:27
热度:

浅谈储能发展的今昔与未来储能的应用能够改变我国传统供能用能模式,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消费侧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储能的发展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主管部

储能的应用能够改变我国传统供能用能模式,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消费侧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储能的发展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电力系统、新能源、交通等多行业、多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储能的成长不再是一个孤立技术的发展,它已经在近期发布的多个国家政策中被定义为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以及电力系统的支撑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

储能系统在大型地面可再生能源电站、输配侧、以及用户侧的应用可以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高风光的电源比例、提高供应侧的调节能力以及电能的利用效率,降低化石能源用量,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近期,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推动和能源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前提下,包括储电、储热等在内的广义储能技术更是大有可。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储能灵活地配置在能源的供应、传输、应用全链条,实现了多能互补、优化使用等功能。储能的发展将和我国能源发展、电力发展和改革相辅相成,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一支创新力量。

回顾储能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初,历经十几年,储能走过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初期三个阶段。虽然储能的发展经历了艰难困苦,但也是一条充满了创新和成功的道路。2011年,从无到有,储能技术走出实验室,在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储能示范工程,“张北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中崭露头角,迈出了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随后几年,储能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迹。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电力储能(含抽水蓄能)行业(2000年-2017)累计装机规模为28.88GW。其中电化学储能的发展速度最引人注目,2017年底的累计装机规模近390MW,年增长率为45%;2016-2017年我国规划和在建的项目规模已经接近1.6GW,是2000-2015年累计规模的10倍,我国储能产业正迅速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

产业发展的速度令人欣喜,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储能的商业化进程。作为新兴技术,对储能在电力或能源市场服务身份的认定、储能参与市场的价格和机制的建立健全、技术成本的下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行业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的搭建等都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保障储能产业实现赢利、保持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2017年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出台政策,确立了我国储能产业从短期到中长期发展的方向,明确了产业近十年的发展目标;确立储能发展的五大领域、十七项重点任务的同时,也从政策法规、示范应用、补偿机制、社会投资等方面为任务的落地实施制定了保障措施。

针对储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导意见》强调储能的市场化发展,探索建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强调储能的发展要与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相结合。现阶段,储能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现行的电力市场难以对储能应用所实现的价值进行量化,储能在市场中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其作为商品的属性。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储能应用场景来说,确立储能的参与身份是第一步,制定合理的价格(补偿)机制则是更重要的第二步。

目前,储能在我国电力市场主要有四个应用领域: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根据CNESA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安装比例分别为29%、9%、3%和59%;与2015年相同领域的安装比例相比,辅助服务提升了7个百分点,用户侧的比例提升了3个百分点,这也是储能应用最具赢利潜力,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的两个领域。

结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及配套文件的发布,一系列辅助服务和电力需求侧管理(需求响应)的政策都为储能参与电力系统的服务提供依据和支持。这些政策对于提升储能在辅助服务和用户侧应用的经济效益有较大的作用,政策制定与市场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也为储能产业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建立发挥着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储能应用产业链日臻完善。在示范应用初期,市场主要参与者是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为主的储能设备供应商。国内以比亚迪(BYD)、宁德时代(CATL)、力信、南都、双登、大连融科和普能等企业为主。进入十三五以来,储能的应用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一些光伏企业也把目光投向储能,例如协鑫、天合光能等都纷纷设立储能分公司或职能部门,开拓光伏和储能的联合应用市场;同期一些PCS厂商或传统电力设备供应商也以储能系统集成商的身份进入储能市场,近期业绩比较突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包括阳光三星、科陆电子、南都电源、双登集团、欣旺达和中天科技等。

随着储能应用的深入,各类企业的多方参与,储能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设备供应商、储能系统集成商和项目总包商分工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施项目的格局。储能下一步的发展与能源变革和电力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储能已经开始参与多能互补项目、能源互联网项目和以“储能云+”命名的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未来园区建设公司、能源服务公司、售电公司都有望成为储能系统的采购商和集成商,储能系统的应用将更加紧密的与能源和电力市场结合在一起。

未来十年,是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储能的发展给与了明确目标:“十四五”期间,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能源领域经济新增长点,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储能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展现。这一目标的设定是非常客观的,对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储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0年储能的装机规模将达到1.784GW,到2025年装机规模将达到10.794GW,以储能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实现这一目标将比较乐观。

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离储能真正达到规模化发展还有一定距离,需要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储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深入,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将继续秉承推动储能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一方面对储能在主要应用领域的政策进行跟踪和研究,做好政府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及时反馈产业发展的诉求,提出客观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联盟将深入产业一线,做好产业研究工作,积极推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工作,向业界和公众发布产业的客观数据,并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为产业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联盟将继续在市场对接、国际化交流、团体标准等方面进行推动,发挥社团组织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助力储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张静,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