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政府连禁环保“一刀切”背后:面临着一场博弈

来源:江南全站appapp最新版
时间:2018-11-05 12:08:10
热度:

政府连禁环保“一刀切”背后:面临着一场博弈如何避免环保“一刀切”,地方政府面临着一场博弈。10月26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连续两次在全国生态环境系

如何避免环保“一刀切”,地方政府面临着一场博弈。

10月26日至2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连续两次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禁止环保“一刀切”,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下一步,将采取措施深入推进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出台更加详尽的文件,针对相关环保领域和监管措施,逐一提出要求,既查不作为又查乱作为,并建立长效机制。此外,还将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强化督查开展两个环保“一刀切”专项检查。

这对于京津冀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各级政府而言,今年的秋冬季不可能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放松的一个空档期,各地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尤其是备受公众关注的环保“一刀切”问题,更是一项重点考核内容。

政策加压

今年5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已数次发文要求地方禁止环保“一刀切”。生态环境部专门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要求被督察地区坚决杜绝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情况发生,防止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

李干杰强调:“‘一刀切’行为是生态环境领域中的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及时消除。今后不只是纠偏,还将加强对‘一刀切’问题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问责。”

与此同时,为确保各地秋冬季任务按期完成,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也特别要求,各地要坚持分类施策、差别化管理,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这是区别于去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的一个亮点。

11月1日,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禁止环保“一刀切”,根据环保排放绩效实施错峰生产,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这体现了激励先进、处罚落后产能的政策导向。

近两个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有关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各地要出台细化防止“一刀切”的有效措施,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9月12日,《河北省严格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出台被认为是省级层面首份专门就此问题进行规定的文件,对10个领域和行业环境执法提出更细要求。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大气治污工作纠偏上将更突出对环保“一刀切”的监督检查。

河北省环保厅大气处副处长谢文勇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将对《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对各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不作为甚至乱作为问题,将依纪依法严厉问责,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对记者说:“只要发现地方搞‘一刀切’,将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企业和地方相关责任人,绝不允许平时不作为、检查时乱作为。”不过,他还指出,对于那些违法或超标排放的污染严重的企业,我们将严格依法整治,特别是对“散乱污”企业停产整治,这都不能被视为“一刀切”。

利益博弈

11月1日,卓钢链黑色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梁吴健对经济观察报分析称,地方政府在制定环保限产政策时会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避免“一刀切”,完成大气治污任务;另一方面要考虑地方经济,对正规企业限制会相对减少。如何把控好这个度,非常考验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智慧。

而在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看来,今年并未弱化大气治污力度,京津冀各地在目标压力下,很可能会继续加严相关限产举措,甚至会再度出现“一刀切”现象,这需要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

根据《方案》,今年秋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都要同比下降3%左右,而去年目标为“双降15%”。有自媒体称,今年秋冬中国大气治污考核目标太过宽松,开始放松治污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

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对此表示,认为3%目标设定降低了大气治污力度,是对《方案》的误读。今年PM2.5实际改善目标在11%以上。

他解释说,据专家评估测算,在去年秋冬季PM2.5下降的25%比例中,“天帮忙”贡献占三分之一左右,导致PM2.5浓度下降8.5%左右。今年在正常气象条件下,要保证空气质量同比不恶化,首先要通过“人努力”抵消去年“天帮忙”8.5%的下降比例。而且今年12月至明年2月大气扩散条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差。

“所以实现3%目标仍相当艰巨,压力非常大,治污力度依然会加大。各地在完成秋冬季目标的同时,还要确保年度目标实现。”刘友宾坦言,往后降低1微克都越来越难,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10月27日,李干杰专门就错峰生产、考核算账等六方面提出禁止“一刀切”要求。他强调,各地要正确对待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考核,把功夫下到平时,严禁考核算账搞“一刀切”。

记者注意到,今年秋冬季京津冀“2+26”城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目标定在3%以上的城市就多达20个。其中,唐山、邢台、晋城、菏泽、郑州等5城定为4%,石家庄、辛集、邯郸、开封等4城目标高达到4.5%。

河北省在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中也提出,2018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要较2017年下降6%以上;2019年保定力争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唐山退出后10位;2020年,石家庄、邯郸、邢台市力争退出后10位,唐山退出后20位。

石家庄市大气办副主任马玉辰对记者坦言:“今年上半年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足以打消我们对完成全年任务的担忧,未来的目标压力依旧很大。”

在徐向春看来,经过几年的环保治理,地方政府初步具备了精细化、科学化的政策措施和手段。不过,在落实禁止“一刀切”政策中也可能会走偏,导致污染防治的某种放松。但在大气质量考核硬指标面前,限产力度不会减小多少,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还会进一步加强。

唐山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介绍,前一段时间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几乎天天折腾限产,很多钢铁企业都有限产任务,而且力度有所加大,这难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这位内部人士分析,地方政府能真正落实禁止“一刀切”政策,将非常有利于正规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劣币的出清,但在目标压力下,地方政府也面临两难。“如果一遇重污染天气就持续限产,特别是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地市出于政绩考虑,势必加大错峰生产力度,那将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不过,梁吴健认为,就钢铁行业而言,今年秋冬环保限产并没有之前“一刀切”式的紧,相对宽松一些。去年一些地方搞“一刀切”,导致很多钢铁需求提前被砍掉了,但今年该问题就很少,这是不同于去年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看来,北方入冬以后,钢铁需求逐步冻结,行业比较关注的是“北材南下”的进度以及对南方市场的冲击。而环保政策对钢铁供给的约束没有之前那么大,市场预期较为乐观,后期可能不会过多考虑限产对供给的压制。

Baidu
map